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沈皓明公寓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晚星醒来时,身边的位置已经空了,空气中飘着咖啡和烤面包的香气。
她赤着脚走到厨房门口,看见沈皓明穿着灰色家居服,正弯腰从烤箱里取出吐司,晨光勾勒着他挺拔的肩线,袖口随意挽到小臂,露出腕骨处一道浅浅的疤痕——那是年轻时为了救一个横穿马路的孩子,被自行车链条划伤的。
“醒了?”他回头,眼里带着刚睡醒的慵懒,却在看到她时瞬间亮了起来,“尝尝我新学的焦糖玛奇朵,楼下咖啡店的配方,试了三次才调出这个浓度。”
林晚星走到吧台前坐下,看着他把拉花歪歪扭扭的咖啡推到自己面前。奶泡上的爱心歪成了月牙,却比任何精致的甜点都让人觉得温暖。
“沈氏和林氏的海外合作协议,我让法务部拟好了初稿。”沈皓明把煎蛋盛进盘子,“东南亚市场的代理权给了林氏七成,利润分成按你说的‘阶梯式递增’,第一年保证林氏保底收益,后续按实际营收浮动。”
林晚星搅动着咖啡,指尖划过杯壁的温度:“你就不怕我把沈氏的渠道吃透,反过来吞掉你的东南亚业务?”
“怕就不会把核心数据共享给你了。”他笑着坐到她对面,咬了口吐司,“上周让技术部开放了沈氏的客户画像系统,你团队的人用得还顺手吗?”
她挑眉。沈氏的客户画像系统是行业标杆,包含近五年的消费行为分析,多少公司花重金想买都买不到。“沈总倒是大方。”
“对别人吝啬,对你另算。”他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认真,“晚星,我不是在做慈善。林氏的新媒体运营能力,是沈氏目前最缺的。你上个月让团队做的‘非遗手作’直播,三天带货破亿,连我爸都打电话来问,能不能把沈氏的老品牌交给你运营。”
提到沈老爷子,林晚星想起第一次见他的场景。在沈氏集团的年度晚宴上,老爷子拄着拐杖,眼神锐利如鹰,盯着她说:“林家丫头,别以为嫁进沈家就能松口气,我们沈家人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
而现在,那位老爷子却在家族群里发了条语音,用带着沪语腔调的普通话说:“晚星啊,下周回家吃饭,阿婆做你爱吃的醉蟹。”
“对了,”林晚星放下咖啡杯,从包里拿出平板,“我让团队做了沈氏老品牌的焕新方案。你看这个——把‘沈记绸庄’的百年旗袍纹样,和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元素结合,下个月时装周走秀时推出联名款,线上用虚拟主播提前预热,线下在苏州园林办沉浸式展秀。”
平板上的设计图里,青灰色的旗袍滚边绣着像素风格的云纹,盘扣做成了二维码的形状,扫码就能看到百年前沈记绸庄的老匠人缝制旗袍的影像。
沈皓明的指尖轻轻拂过屏幕:“我奶奶的嫁妆里,就有件沈记的苏绣旗袍,盘扣是翡翠的。”他忽然抬头,“下周三陪我回老宅一趟吧,让她老人家看看,她总念叨的‘沈记要断在我手里’,现在要被你盘活了。”
林晚星看着他眼里的期待,忽然想起许妍被保安“请”出去那天,他把自己护在身后时,语气冰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原来再冷硬的商业大佬,也会有这样柔软的时刻——期待着长辈的认可,像个等待评分的学生。
周三下午,沈氏老宅的红木大门在他们面前缓缓打开。院子里的银杏树已有百年树龄,枝繁叶茂,树下摆着张藤椅,沈老爷子正戴着老花镜看报纸,沈奶奶则在石桌上择菜,竹篮里躺着刚从菜园摘的青菜。
“阿明回来啦。”奶奶抬头,看到林晚星时眼睛一亮,手里的菜都忘了放,“这就是晚星吧?快进来快进来,阿婆给你炖了鸽子汤,补气血的。”
林晚星被拉着坐在石凳上,看着奶奶粗糙的手剥着豌豆,指甲缝里还沾着泥土。“听说你把沈家那堆老布料盘活了?”奶奶笑得眼角堆起皱纹,“前阵子隔壁王太太还问我,沈记是不是换了老板,旗袍样式怎么突然变洋气了。”
“是晚星的主意。”沈皓明从车里搬来礼盒,“她团队做的虚拟主播,穿旗袍跳古风舞,直播间里年轻人都在问链接。”
老爷子放下报纸,哼了一声:“别高兴得太早。上周去参加商会,李老头还说,现在的年轻人只认流量,不懂老手艺的门道。”
“爷爷您看这个。”林晚星打开平板,调出一段视频。画面里,一位白发老匠人正在直播缝制盘扣,银针在他手里翻飞,弹幕里满是“爷爷好厉害”“想学这个手艺”。“我们给沈记的老匠人开了‘非遗课堂’,每周三直播教盘扣技法,现在已经有三千多个年轻人报名线下体验课了。”
老爷子的目光落在屏幕上,久久没有移开。阳光透过银杏叶,在他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那双总是严肃的眼睛里,慢慢泛起了水光。
晚饭时,奶奶把那件翡翠盘扣的旗袍拿了出来。藏青色的真丝已经有些褪色,但苏绣的牡丹依旧栩栩如生。“这是我嫁过来时穿的,”奶奶摸着盘扣,“当时阿明爷爷说,沈记的旗袍,要的就是‘一针一线见人心’。现在你们搞那些新花样,能守住这个‘心’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