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76章 闻诊的玄机,藏在气息与声息间

最后一个药包递到病人手里时,灶房的柴火刚好燃尽,剩下的火星在灶膛里明明灭灭。爷爷用铁钳扒了扒灰烬,火星溅起的瞬间,他忽然开口:“砚之,知道为啥刚才给李奶奶开了陈皮吗?”

陈砚之愣了愣,李奶奶是来治咳嗽的,痰白量多,他记得爷爷加了三钱陈皮,可课本上说这种痰湿咳嗽用半夏更对症。“是……因为她舌苔腻?”

“不光是。”爷爷直起身,围裙上沾着草木灰,“你没听见她说话时的声儿?像含着口痰,黏糊糊的,尾音拖得老长——那是痰湿堵了气道,陈皮能‘理气化痰’,比半夏多了层‘通’的劲儿。闻诊可不是光闻药味,病人的声息、气息,都是门道。”

他往铜壶里添了水,坐在灶门前的小板凳上,火钳在地上画着圈:“先说听声音。你记着,‘声高气粗’多是实热,像张铁匠那天喊着进来,嗓子劈得像破锣,那是肺热,用桑白皮准没错;‘声低气怯’多是虚寒,就像刘婆婆,说话得凑到她嘴边才能听见,那是气虚,开方时黄芪得用足。”

陈砚之想起前阵子那个吵架后胸口疼的年轻人,说话时声音发紧,像被什么东西勒着,爷爷当时加了郁金,说是“疏肝解郁”,原来这也是闻诊的门道。“那咳嗽声呢?我总分不清风寒还是风热。”

“听咳嗽的‘调子’。”爷爷清了清嗓子,模仿着两种声音,“风寒的咳,声音闷,像从胸腔里撞出来的,‘咳咳’的,带点沉;风热的咳,声音脆,像卡在嗓子眼,‘咳咳’的,带点尖。上次赵小子咳得直蹦,声音亮得扎耳朵,我加了知母,就是听出那是热咳。”

水开了,壶盖“突突”跳着,爷爷拎下来,往两个粗瓷碗里倒了热水。“再说说呼吸。喘气粗的,多是实症,像牛一样‘呼哧呼哧’的,那是痰堵了;喘气细的,多是虚症,像漏风的风箱,‘嘶嘶’的,那是气不够用。还有夜里打鼾,有的人打得震天响,那是痰湿阻了气道;有的人打着打着突然没声了,过会儿又猛地吸口气,那得小心,可能是气虚堵了,得加紫苏子通一通。”

陈砚之捧着热碗,指尖暖烘烘的。“那‘闻气味’呢?除了口臭,还有啥要闻的?”

“多着呢。”爷爷吹了吹碗里的热气,“病人身上的味儿,比舌头还能说真话。你闻过烂苹果味儿没?前几年那个消渴病的张叔,身上就带着点,那是内热太盛,得用天花粉;还有刘婶,上次来身上一股汗馊味,洗了澡还有,那是脾虚湿重,我让她用苍术煮水擦身,比吃药管用。”

他顿了顿,指节敲了敲桌面:“痰的味儿也重要。清痰没味儿的,多是寒;黄痰发腥的,多是热;痰带腐臭味的,那得小心,可能是肺里坏了,得加败酱草。还有大便,别嫌脏,闻着酸臭的,是食积;闻着腥冷的,是虚寒。上次你给小柱子开消积药,要是闻闻他拉的屎有多臭,就知道该多加两钱山楂了。”

陈砚之脸有点红,他确实没留意过这些。“那口气呢?我总觉得口臭就是胃火。”

“不全是。”爷爷摇着头,“胃火的臭,是辣乎乎的,像烧糊的锅;食积的臭,是酸叽叽的,像馊了的饭;还有一种臭,带着点腥,那是牙窟窿里的腐肉味儿,得让他先去补牙,光吃药没用。上次王大哥一张嘴,我就知道他是牙的事儿,让他去了趟牙馆,比啥药都灵。”

窗外的月光爬进灶房,照在爷爷的白胡子上,像撒了层霜。“闻诊得‘耳聪鼻灵’,但更得‘心细’。有回李奶奶来,说话声儿跟平时一样,可我闻着她袖口有股苦杏仁味儿——她偷偷喝了止咳水,那玩意儿喝多了伤肺,我没戳破,只在药里加了沙参护着,这就是闻出了话外的事儿。”

陈砚之想起自己曾因为只听病人说“咳嗽”就开止咳药,差点耽误了那个喝止咳水上瘾的大叔,脸更烫了。“那要是几种味儿混在一起呢?”

“那就拆开来闻。”爷爷的声音沉了沉,“像解绳子,一股一股理。比如有人又口臭又汗臭,口臭是胃火,汗臭是湿重,那就胃火用黄连,湿重用茯苓,各治各的。闻诊就像听戏,得能听出胡琴是胡琴,笛子是笛子,混在一起也知道谁在唱主角。”

碗里的水渐渐凉了,爷爷把碗往旁边一推。“明天那个喘病的老周要来,你留心听他喘气,是不是带点‘齁’声,再闻闻他咳出的痰,有没有腥气——记着,闻诊不是查户口,是跟病人的身体‘对话’,它说的,可能比病人自己说的还实在。”

陈砚之在笔记本上写下:“听声息,别只听强弱,得听‘调子’;闻气味,别只闻香臭,得闻‘来头’。”写完,他忽然觉得,诊室里那些咳嗽声、呼吸声,甚至病人身上的味儿,都不再是杂乱的噪音,倒像一首首藏着密码的曲子,等着他慢慢听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