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439章 湿浊困脾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439章 湿浊困脾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1:16:07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进葆仁堂,在药柜上投下长条形的光斑。陈砚之正低头核对药材清单,忽然听见门口风铃叮当作响,抬头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扶着门框站着,脸色发黄,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手里捏着张揉得发软的体检报告。

“陈大夫,林姑娘,”女人声音发飘,刚走两步就扶住柜台,“我这阵子总觉得累,吃啥都没胃口,上礼拜体检说我转氨酶有点高,医生让我注意肝,但我总觉得是肚子里的毛病——你看我这肚子,胀得跟揣了个球似的。”

林薇赶紧搬了把藤椅过来:“张姐快坐,先喝口水。”她递过水杯,又摸了摸女人的手背,“怎么这么凉?”

陈砚之放下清单走过来,手指搭在女人腕上,片刻后皱眉:“脉濡缓,舌体胖大还有齿痕,舌苔白腻得像涂了层奶油——这不是肝的事儿,是湿浊堵在脾胃了。”

“湿浊?”张姐眨眨眼,“我每天都喝祛湿茶啊,红豆薏米煮了没断过,咋还这样?”

“你是不是还总喝冰奶茶,吃蛋糕?”林薇蹲下来看她的舌苔,“舌苔腻成这样,肯定没管住嘴。”

张姐脸一红:“夏天热嘛,就想吃点凉的……那红豆薏米不管用吗?”

陈砚之拿过纸笔:“红豆薏米是清利湿热的,你这是寒湿,喝那个等于雪上加霜。你摸摸肚子,是不是又凉又硬?”

张姐按了按小腹,果然“哎哟”一声:“还真是!凉飕飕的,按重了还疼。”

“这就对了,”陈砚之提笔写方,“寒湿困脾,得用温化的药。苍术三钱,燥湿健脾,这味药性子温,能把脾里的湿浊烤干;厚朴三钱,理气除胀,你这肚子胀得厉害,非它不可。”

林薇在旁边剥着生姜:“再加茯苓四钱吧,既能健脾又能利水,让湿气顺着小便走。对了,张姐是不是总觉得恶心,不想吃饭?”

张姐连连点头:“可不是嘛!早上喝口粥都想吐,中午勉强吃两口就堵得慌。”

“那就加半夏三钱,”陈砚之笔锋一转,“半夏能降逆止呕,正好对付你这恶心的毛病。再配干姜二钱,温中散寒,把你肚子里的寒气赶出去。”他把方子递给张姐,“这叫平胃散加减,专门治寒湿困脾。记住,熬药时加三片生姜、两颗大枣,借姜的热性把药效推出去。”

“那我这转氨酶高不用管?”张姐还是不放心。

“肝属木,脾属土,”陈砚之指着药柜上的经络图,“脾胃被湿浊堵了,土不养木,肝自然跟着受累。等湿浊化了,脾胃顺了,肝的压力就小了。”他忽然想起什么,“你是不是总爱生闷气?”

张姐愣了愣:“你咋知道?我家那口子总晚归,我天天跟他吵……”

“这就更对了,”林薇接过话,“肝郁也会让湿浊堵得更厉害,你得少生气,不然吃多少药都白搭。”她从抽屉里拿出个香囊,“这里面有陈皮和香附,你挂包里,闻着能顺顺气。”

正说着,门口又进来个穿校服的小姑娘,背着书包,捂着肚子蹲在地上,额头上全是冷汗。“陈大夫……我、我来例假,肚子疼得直不起腰……”

林薇赶紧过去扶她:“是不是冒雨跑过来的?鞋都湿了。”小姑娘点点头,嘴唇发白。

陈砚之放下手里的戥子:“伸出舌头我看看。”小姑娘舌头颜色偏暗,舌苔薄白。他又按了按她的小腹:“是坠着疼,还是拧着疼?”

“坠着疼,像有块石头往下拽,”小姑娘疼得直吸气,“还总想上厕所。”

“这是寒湿凝滞气血,”陈砚之转身抓药,“当归三钱,活血养血;川芎二钱,行气止痛;白芍三钱,柔肝缓急——这三味是四物汤的底子,再加香附三钱疏肝,艾叶二钱温经。”他把药包好,“回去用红糖水煮,趁热喝,喝完盖被子捂汗,别再淋雨了。”

小姑娘妈妈随后赶来,手里拿着保温杯:“大夫,她这毛病每个月都犯,能不能根治啊?”

“得调三个月以上,”陈砚之拿出个笔记本,“平时别吃冷饮,经期前三天开始喝生姜红枣茶。我再给你个方子,经后用:党参三钱,白术三钱,黄芪五钱,健脾补气,气血足了,寒湿就不容易扎根。”

送走母女俩,张姐捧着药方嘟囔:“我这药得熬多久啊?我上班没时间煎。”

“我们能代煎,”林薇指了指后院,“下午五点来取就行,装在真空袋里,热一下就能喝。”她忽然闻到股焦味,“哎呀!我煮的陈皮水糊了!”

陈砚之笑着摇头,转身去关火,却见爷爷不知啥时候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本泛黄的医书。“苍术配厚朴,加干姜是对的,”爷爷翻到某一页,“但她脉象带点虚浮,得加茯苓皮三钱,既能利水又不伤正气,比单用茯苓好。”

陈砚之眼睛一亮:“对哦,我咋忘了茯苓皮利水更走表,适合她这浑身发沉的湿浊。”

林薇端着糊了的陈皮水出来,吐了吐舌头:“爷爷您来啦,快尝尝我新泡的柠檬茶,加了点薄荷,不那么腻。”

爷爷接过茶杯,喝了口慢悠悠道:“张姐这湿浊,除了吃药,还得让她用炒盐袋敷肚子——粗盐加花椒炒热,装布袋里敷,每天二十分钟,比喝祛湿茶管用。”

张姐赶紧记下来:“好好好,我这就去买盐!”

等张姐走了,林薇趴在柜台上笑:“爷爷您真是我们的定海神针,每次都能补漏。”

爷爷敲了敲她的脑袋:“你们俩啊,辨证是准的,但细节还得磨。就像这湿浊,有在上在下、在表在里之分,茯苓和茯苓皮虽同出一物,用法差远了。”

陈砚之点头应着,手里却在改方子,笔尖划过纸面沙沙响。阳光穿过药柜的玻璃,把“葆仁堂”三个字照得透亮,空气中混着苍术的辛香和柠檬的清爽,倒比往日更添了几分踏实。

傍晚时,张姐来取药,手里拎着个布袋子:“小陈大夫,我买了粗盐,这就回家炒去。对了,我刚才路过菜市场,见着新鲜的山药,你说我能吃吗?”

“能吃,”陈砚之正在给药材称重,头也不抬地答,“山药健脾,正好帮你补补被湿浊伤了的脾胃,清炒或者炖汤都行,别放辣椒。”

林薇把真空药袋递给她:“这是三天的量,每天早晚各一袋,喝的时候别兑凉水。”

张姐接过药,又看了眼墙上的时钟:“不早了,我得赶紧回家给我家那口子做饭——对了,他总爱喝酒,喝完就吐,是不是也能来看看?”

“让他来呗,”林薇挥挥手,“爷爷今晚在这儿,正好让他给瞧瞧。”

爷爷坐在藤椅上,慢悠悠翻着医书,听见这话笑了:“来了让他先戒三天酒,不然神医也治不好。”

陈砚之收拾着桌面,忽然发现林薇贴在墙上的便利贴,上面写着“明日进购:芦根、白茅根、淡竹叶”,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他忍不住也拿起笔,在下面添了行“加:茯苓皮、炒薏米”,末了画了个简笔画的太阳。

窗外的风铃又响了,这次进来的是个戴眼镜的大叔,手里拿着个保温杯,进门就喊:“小陈大夫,上次你给我开的治咽炎的药真管用,再给我来两副!”

陈砚之抬头笑道:“李叔来了?这次给您加点玄参,秋天燥,润润喉。”

林薇已经泡好了茶递过去:“李叔请坐,爷爷刚泡的菊花茶,加了点枸杞。”

夕阳的金辉漫过柜台,落在爷爷的医书上,字里行间仿佛都泛着光。陈砚之看着林薇给李叔抓药的背影,又看了看爷爷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这葆仁堂的日子,就像熬药的砂锅,慢火咕嘟着,总有股踏实的暖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