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405章 膏方应时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405章 膏方应时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入伏的头天,日头毒得像要把柏油路烤化。葆仁堂的门帘挂着浸了井水的粗布,进门就透着股凉气——林薇一早就在门后摆了盆薄荷,叶子上还滚着水珠,风一吹,满屋子都是清清凉凉的香。

“砚之,赵奶奶的膏药晾透没?”林薇正用铜盆接井水,盆沿“滴答”往下淌水,“她孙女说老太太昨儿贴完膏药,后半夜腿就没疼,今儿想再来两贴。”

陈砚之蹲在药碾子旁,正碾着炒苍术,粉末簌簌落在粗瓷碗里:“晾透了,但得加味药。入伏湿气重,她那老寒腿最怕这个。”他直起身,从药柜最下层拖出个陶瓮,掀开盖子,一股陈香扑面而来,“你闻这个。”

林薇凑过去,鼻尖刚沾到瓮口就笑了:“是去年的陈艾啊!晒得干干脆脆的,比新艾少了股冲劲儿。”

“就用它,”陈砚之抓了把陈艾,往膏药坯里揉,“新艾燥,入伏天用容易引火,陈艾温温的,贴着舒服。再加点茯苓粉,能把湿气往出吸,比单靠艾叶稳当。”

话音未落,门帘被人“哗啦”掀了,赵奶奶的孙女扶着老人进来。老太太穿件月白布褂子,手里拄着根枣木拐杖,步子虽慢,却比上次稳当多了:“小陈大夫,小林姑娘,这膏药真是救命的!昨儿贴完,我居然能自己挪到院子里晒晒太阳了……”

陈砚之赶紧搬过藤椅,扶老人坐下,伸手按了按她的膝盖:“奶奶,这儿还发僵不?”他指腹划过膝盖外侧的筋络,那里前阵子肿得像揣了个小皮球。

“僵劲儿小多了,”赵奶奶试着抬腿,疼得龇牙却笑,“就是觉得沉,像灌了铅似的。”

林薇已经把新膏药在炭火上烤软了,用掌心焐得温温的:“奶奶您别急,这贴加了茯苓,能把湿气往出拔。我给您贴在膝眼穴上,那儿是湿气最爱钻的地方。”她揭下老人腿上的旧膏药,见皮肤泛着淡淡的粉,松了口气,“您看,这次没起红疹子吧?按我说的,贴三小时就揭,皮肤透气了才扛得住。”

赵奶奶的孙女在旁边瞅着,忍不住问:“大夫,我奶奶这腿,贴到啥时候能好利索?前阵子在医院拍片子,说关节缝都快磨没了。”

陈砚之正给老人搭脉,指尖下的脉搏比上次有力多了:“好利索得等出伏,但能让她少遭罪。您看这方子,”他指着桌上的药方纸,“内服的薏苡仁汤加了防己和木瓜,防己能利水,专对付关节里的积液;木瓜酸溜溜的,能把筋络捋顺了,您奶奶说腿沉,就是筋络发僵,木瓜正好能松快松快。”

他顿了顿,又指着膏药:“这膏药里的陈艾配茯苓,就像给关节装了个‘除湿机’,一边温着,一边吸着,比单贴艾叶膏药稳当。入伏天湿气最邪乎,得这么里外夹着治。”

林薇这时已经把膏药贴好了,正用手轻轻按揉边缘,让它贴得更牢:“奶奶,您贴完试试按揉足三里,就在膝盖下头那坑窝里,按到发酸就对了,能帮着膏药里的药劲儿往开散。”

赵奶奶依着试了试,没多久就“哎哟”一声:“酸!酸到脚脖子了!”

“酸就对了,”陈砚之笑着递过个小布包,“这里头是炒白扁豆粉,您要是觉得肚子胀,就冲点水喝,入伏天脾胃容易虚,得顾着点。”

正说着,门帘又动了,进来个穿迷彩裤的年轻人,扶着个壮汉——壮汉走路一瘸一拐,膝盖上缠着块脏兮兮的纱布,渗着点黄水印子。

“大夫,我叔这腿能治不?”年轻人嗓门亮,“在工地摔了一跤,膝盖磕在钢筋上,西医说要静养,可他疼得直打滚,贴了你们家膏药的工友说管用。”

陈砚之上前扶着壮汉坐下,掀开纱布一看,膝盖又红又肿,还透着点青紫色:“这是瘀血化热了,不能用温膏药。”他转身抓药,“林薇,取凉血膏,加赤芍粉和栀子粉,这俩能凉血消肿,比冰袋温和,不伤皮肤。”

林薇应着,从药柜里翻出个黑瓷罐,挖了块青黑色的膏药:“这膏药用紫草和生地熬的,凉丝丝的,您试试。”她往膏药里掺了点药粉,用竹刀拌匀,“这赤芍能把瘀血化开,栀子能降火气,贴上去就不那么烫得慌了。”

壮汉刚贴上就“嘶”了一声:“嘿!真舒服!比冰敷强,冰得骨头疼,这玩意儿凉得透,还不刺骨。”

年轻人在旁边看着,挠挠头:“大夫,我叔这算啥证啊?跟赵奶奶那不一样?”

“赵奶奶是寒湿,您叔是瘀血化热,”陈砚之解释,“就像一块肉,放凉了冻着是寒湿,捂着闷着坏了就是瘀血化热,治法能一样吗?”他写下药方,“内服的用桃红四物汤,加了丹皮和丹参,丹皮能清瘀血里的热,丹参既能活血又能凉血,比单用红花稳当。”

赵奶奶的孙女听得直点头:“我算看明白了,你们这治病跟做饭似的,啥材料配啥火候,一点不能错。”

“可不是嘛,”爷爷从里屋出来,手里摇着蒲扇,“入伏天治关节病,就得跟着节气走。寒湿的用陈艾温着,瘀血的用紫草凉着,差一点都不行。”他指着院里的太阳,“你看这日头毒,可地底下的湿气也最盛,用药就得像撑船,左边歪了往右调,右边偏了往左扳,才能走得稳。”

陈砚之笑着点头,又给赵奶奶加了贴膏药:“奶奶,这贴您晚上贴,入伏夜寒重,别让潮气钻了空子。”他把膏药装进油纸袋,“记得用温水泡泡脚再贴,毛孔开了,药劲儿才钻得深。”

赵奶奶的孙女付了钱,扶着老人往外走,老太太还念叨着:“明儿我让老街坊也来,这么好的膏药,得让更多人知道……”

门帘“啪嗒”落下,带进来股热风,林薇赶紧往门帘上泼了点井水,凉气又漫开来。

“陈砚之,”她擦了擦额角的汗,“刚那凉血膏够吗?我看罐子里不多了。”

“够,”陈砚之往药碾子里加了把生地,“再熬点就是。用新采的紫草,入伏的紫草劲儿足,凉血比陈的强。”他碾着药,忽然笑了,“爷爷说的对,治病就像撑船,跟着水势走,才能不翻船。”

林薇看着他低头碾药的样子,阳光从窗棂照进来,在他发梢上跳,药粉在粗瓷碗里堆成小山,混着薄荷的香,满屋子都是踏实的味道。她拿起铜盆去接井水,心里琢磨着:等下再泡点薄荷茶,给砚之也解解暑。

日头渐渐爬到头顶,葆仁堂的药香混着薄荷的凉,顺着门缝溜出去,和街上的蝉鸣缠在一起,成了入伏天里最让人安心的调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