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402章 膏方传艺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402章 膏方传艺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进葆仁堂,在青石板上投下窗棂的影子。陈砚之蹲在灶台前,手里捏着块黑膏药反复揉搓,膏体在掌心慢慢变软,透出当归和川芎的醇厚药香。林薇坐在对面的小马扎上,手里捧着本线装的《膏方集要》,时不时抬头瞅瞅他的手法。

“爷爷,您看我这‘去火毒’的步骤对不?”陈砚之把膏药往涂了麻油的青石台上一摔,发出“啪”的轻响,“按您说的,得反复捶打三百下,让膏体里的火气散出去。”

里屋藤椅上的爷爷慢悠悠抽着旱烟,烟雾在阳光里绕成细圈:“差着点意思。你看这膏边,还有点发僵,是捶打的时候劲儿没匀。得像揉面团似的,手腕带劲儿,不是光靠胳膊使力。”

林薇赶紧在书上画了个小记号:“我记下来了,捶打时手腕要转着圈用力。对了爷爷,昨天给刘大爷贴的膏药,他说贴完觉得心口发闷,是不是加的肉桂太多了?”

“傻丫头,”爷爷磕了磕烟锅,“刘大爷有高血压,你忘啦?肉桂性热,能升血压,给他用得换成桂枝,温通经脉的劲儿不差,还没那么燥。”

陈砚之闻言停下手里的活:“难怪我总觉得刘大爷的方子差点啥,原来是没考虑他的基础病。那我这锅新熬的膏药,得把肉桂换成桂枝,再加点桑寄生,既补肝肾又能降压。”

正说着,门帘被推开,刘大爷的儿子拎着个果篮进来,脸上带着笑:“小陈大夫,我爸让我送点水果,说昨儿换了膏药,心口不闷了,晚上还多吃了半碗饭。”

“快进来坐,”林薇搬过椅子,“您爸这是寒湿痹阻合并高血压,之前的膏药太燥,换成桂枝就温和多了。”她指着灶台上的膏药,“这锅特意加了桑寄生,您回去让大爷贴的时候,记得每天只贴四小时,别贪多。”

刘大爷的儿子连连点头:“哎哎,记着呢。我爸还说,你们这膏药看着不起眼,比医院开的药膏强多了,贴上去不刺痒,还透着股舒服的热乎劲儿。”

陈砚之正在调整药方,闻言抬头笑:“外用药讲究‘透皮吸收’,得让药性慢慢渗进去,不能太猛。您看这方子,内服的用了独活、杜仲,配合膏药里的桂枝、桑寄生,内外都照顾到,才能又安全又有效。”他指着药方上的字,“您看这剂量,独活10克、杜仲15克,这俩是治腰膝疼痛的主力,但独活性温,不能多放,不然容易上火;杜仲得用盐炒过的,补肾的劲儿才够,还能兼顾降压。”

爷爷这时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个小陶罐:“小刘,这个你拿着。”罐子里是褐色的药粉,“这是钩藤和菊花碾的,让你爸每天泡水喝,能辅助降压,还能缓解关节疼引起的头晕。”

“谢谢您老!”刘大爷的儿子接过陶罐,又好奇地问,“这熬膏药的手艺,是不是得学很多年啊?我看小陈大夫和小林姑娘年纪轻轻,怎么这么懂行?”

“都是老爷子手把手教的,”林薇笑着说,“就拿这膏药来说,光是选油就得学半年,麻油要陈年的,菜籽油得过滤三次,不然熬出来的膏药容易过敏。”她拿起块膏药坯,“您看这颜色,得是黑中带亮,像块墨玉,要是发灰,就是火候没到;要是发亮过头,又太燥,都不行。”

陈砚之补充道:“还有摊膏药的手艺,林薇练了三个月才出师。边缘得摊得薄厚均匀,不然贴的时候容易卷边,还得留着一圈空白,方便揭下来。”

刘大爷的儿子听得直咋舌:“原来这里头这么多门道。我有个老战友,也有老寒腿,我让他也来看看?”

“来吧,”陈砚之收拾着药材,“但得让他来之前说说自己的情况,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咱们好提前调方子。治关节病就像量体裁衣,得按每个人的情况来,不能一套膏药贴到底。”

送走客人,林薇继续捶打膏药,掌心渐渐沁出细汗:“陈砚之,你说咱们啥时候能像爷爷这样,一眼就看出病人的问题在哪?”

“慢慢练呗,”陈砚之帮她擦了擦额角的汗,“爷爷常说,学医就像熬膏药,得有耐心,火候到了,自然就成了。”

爷爷坐在门口的石凳上,看着两个年轻人忙碌的身影,嘴角噙着笑。阳光穿过药圃里的艾草,在他们身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混着膏药的香气,在葆仁堂里慢慢晕开——这门手艺,就像这锅熬了又熬的膏药,在时光里沉淀着,温暖而扎实,总会在需要的地方,散发出恰到好处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