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57章 新年的葛花醒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57章 新年的葛花醒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除夕这天的葆仁堂,挂起了红灯笼,药柜上贴了爷爷写的“春满杏林”红纸条,空气中飘着隔壁院子炸丸子的油香。陈砚之正帮着小李贴春联,浆糊在指尖黏糊糊的,红纸映着雪光,亮得晃眼。

“砚之,别贴了,刘叔来了。”爷爷的声音从堂屋传来,带着笑意。

陈砚之回头,见邻居刘叔被他儿子半扶半搀着走进来,脸红得像关公,走路摇摇晃晃,嘴里还嘟囔着:“我没醉……再来一杯……”

刘婶跟在后面,又气又笑:“这老东西,孩子们回来过年,他高兴得没边了,中午喝了半斤白酒,下午又跟女婿喝啤酒,现在倒好,吐得昏天黑地,说头晕得像装了个陀螺。”

刘叔被按在诊椅上,头歪在一边,打了个酒嗝,一股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陈砚之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有点发烫,再搭脉,脉象洪大而数,像敲错了节奏的鼓点。舌苔黄腻,舌尖红得发亮——这是典型的饮酒过量,湿热蕴结中焦,胃气上逆。

“吐了多少回?有没有觉得心慌?”陈砚之问。

“吐了两回,”刘婶说,“刚才还说心跳得厉害,给他喝了点醋,也不管用。”

陈砚之走到药柜前,心里已经有了谱。醒酒最常用葛花,《本草纲目》说它“解酒醒脾,治伤酒发热烦渴”,再配上其他清热利湿、和胃止呕的药就行。他想起爷爷以前说过的醒酒方,提笔写道:葛花10克、枳椇子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陈皮6克、砂仁3克(后下)、生姜3片、炙甘草5克。

“这方子煮水喝,快得很,”陈砚之把药方递给刘婶,“葛花和枳椇子都是解酒的,茯苓、白术健脾利湿,陈皮、砂仁止呕,生姜能散酒气,喝两碗就舒服了。”

爷爷在一旁看着,补充道:“煮好后放温再喝,别烫着。另外,给他熬点小米粥,别吃油腻的,让胃缓缓。”

刘婶拿着药方匆匆去抓药,刘叔的儿子留下来照看,不好意思地笑:“让您见笑了,我爸平时不这样,今天实在太高兴了。”

“过年嘛,高兴是好事,就是酒得有个量,”陈砚之说着,拿了块湿毛巾给刘叔擦脸,“酒后头晕是因为酒气上冲,等会儿药喝下去,气顺了就好了。”

果然,不到一个时辰,刘婶就回来道谢,说刘叔喝了药,又睡了一觉,已经能坐起来喝粥了,头晕也轻了不少。“这药真管用,比喝醋强多了!”刘婶笑着说,“回头我得把方子记下来,备着给你爸解酒用。”

大年初一早上,陈砚之刚给爷爷拜了年,就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巷尾的张奶奶,手里拄着拐杖,脸色不太好。“砚之啊,奶奶给你拜年了,就是……咳咳……这嗓子有点不对劲。”

张奶奶说,昨晚守岁时吃了不少瓜子糖果,今早起来就觉得嗓子疼,像有东西堵着,说话都费劲,还咳嗽。陈砚之让她坐下,看了看她的嗓子,红肿得厉害,舌苔黄燥。“您这是吃多了上火的东西,嗓子被热气熏着了。”

他取了些胖大海、麦冬、金银花,用开水冲泡,递给张奶奶:“这水当茶喝,能清热利咽,喝两天就好了。记得别再吃甜的辣的,多喝白开水。”

张奶奶捧着茶杯,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还是砚之细心,比我家那小子强多了,知道我这老毛病。”

初三下午,拜年的人刚走,西巷的李嫂子抱着孩子跑进来,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小脸通红。“陈医生,您快看看,孩子从早上就开始哭,不吃饭,还吐了两次,是不是吃坏肚子了?”

陈砚之接过孩子,摸了摸他的额头,不发烧。看了看孩子的舌苔,白厚腻,又问李嫂子:“昨天给孩子吃什么了?”

“昨天走亲戚,他吃了不少肉丸子、炸薯条,还喝了半瓶饮料,”李嫂子懊悔地说,“我就说别让他吃那么多,他爸非说过年高兴,结果今天就这样了。”

这是饮食积滞,伤了脾胃。陈砚之取了些炒麦芽、炒山楂、神曲,研成粉末,又加了点鸡内金:“这是消食的,用温水冲成糊糊给孩子吃,一次一小勺,一天三次。别给他吃别的,就喝点米汤,让肚子空一空。”

李嫂子拿着药粉,感激地说:“谢谢您啊陈医生,大过年的还麻烦您。”

“客气啥,孩子好了比啥都强,”陈砚之说着,又叮嘱,“要是还吐,或者发烧,就赶紧来告诉我。”

到了初五,来拜年的人里,不少都提起陈砚之过年期间帮忙看病的事。

“砚之现在可真行,刘叔喝醉了,喝了他的药就好,比医院还快!”

“我家孩子积食,吃了他配的药粉,当天就肯吃饭了,真是神了!”

“张奶奶的嗓子疼,就喝了他泡的茶,第二天就好了,这本事,跟他爷爷年轻时一模一样!”

爷爷坐在一旁,听着大家的夸赞,脸上笑眯眯的,时不时看陈砚之一眼,眼里满是欣慰。

傍晚,客人都走了,陈砚之收拾着诊室,爷爷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听着大家夸你,心里美吧?”

陈砚之不好意思地笑了:“还是爷爷教得好。”

“教是一方面,用心是另一方面,”爷爷说,“过年看病,跟平时不一样,大家都图个吉利,你既得治好病,又得让人家心里舒坦,这才是最难的。你给张奶奶用胖大海,给孩子用消食粉,都是既对症,又方便,还不耽误过年,这就是用心了。”

陈砚之看着窗外的红灯笼,雪光映着红光,温暖又喜庆。他拿出笔记本,写道:“新年,用葛花醒酒,胖大海利咽,消食粉化积。原来过年的病,多是‘高兴过了头’,用药不用太复杂,对症就行,贴心更重要。大家夸我,其实是夸中医的实在,夸爷爷教我的‘看病先看人’。新的一年,要像这红灯笼,既亮堂,又暖心。”

堂屋里的铜炉还在烧着,暖意融融。陈砚之知道,这个年,不仅是辞旧迎新,更是他从爷爷手里接过担子的开始——那些琐碎的病症,那些真诚的感谢,都在告诉他,医道不在远方,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守护里,在这柴米油盐的烟火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