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33章 梅雨缠湿,双管齐下解痹痛

梅雨季的雨下得黏黏糊糊,葆仁堂的门槛都快被踩烂了。来的多半是些老熟客,不是说膝盖疼得蹲不下,就是胳膊抬不起来,一个个皱着眉,扶着腰,进门就念叨:“这鬼天气,骨头缝里都像灌了水。”

陈砚之刚给张大爷贴完三伏贴的药饼,额角沁着薄汗。张大爷直咧嘴:“小陈医生,你这药饼火辣辣的,贴上去倒真舒坦,刚才进门还直不起腰呢。”

“这是用生姜汁调的,加了麻黄、桂枝,专祛骨子里的寒湿。”陈砚之擦了擦手,“您老这是老寒腿,梅雨季最容易犯,贴完别碰凉水,晚上用艾叶水泡泡脚。”

林薇在旁边给李阿姨号脉,手指搭在脉枕上轻轻点着:“阿姨您这脉沉缓,舌苔白腻,膝盖又肿又胀——还是寒湿痹证,跟张大爷不一样,他是寒重,您是湿重,得加点利湿的药。”

李阿姨叹着气:“可不是嘛,早上起来腿沉得像灌了铅,上楼梯都得扶着扶手。”

“我给您开付薏仁汤吧。”林薇拿起笔写方子,“薏仁、苍术、独活,这三味是治湿痹的主力,能把您关节里的湿邪赶出去。再加牛膝,引药往下走,专门治膝盖的毛病。”她边写边念叨,“您这情况,光喝汤药不够,等下让小陈给您扎几针,阳陵泉、足三里,都是治膝盖的要穴。”

“扎针啊?”李阿姨有点怵,“疼不疼?”

“就像蚊子叮一下。”陈砚之笑着拿起银针,在火上燎了燎,“您看张大爷刚才贴药饼时也怕烫,现在不也说舒坦?”

张大爷在旁边帮腔:“就是就是,这小陈医生的针细得跟头发丝似的,我上次落枕,他扎了两针,脖子立马就能转了。”

李阿姨半信半疑地躺到诊疗床上,陈砚之找准阳陵泉穴,手指捏着针尾轻轻一转,针尖就没入皮肤。“有酸胀感吗?”他问。

“哎,有点麻……”李阿姨皱了皱眉,随即又舒展开,“咦,好像膝盖没那么胀了?”

“这就对了,气到病所了。”陈砚之又在足三里扎了一针,“这两个穴配合着,既能祛湿,又能壮脾胃,脾胃好了,湿邪才生不出来。”

正说着,门口来了个穿校服的小姑娘,被她妈扶着,一瘸一拐的,脚踝肿得像个馒头。“医生,您看看我家囡囡,昨天在学校跑操崴了脚,今天肿得更厉害了,路都走不了。”她妈急得直搓手。

林薇赶紧迎上去,让小姑娘坐下,脱掉鞋袜一看,脚踝又红又肿,一按一个坑。“别动,我看看骨头有事没。”她轻轻捏了捏脚踝四周,“疼得厉害吗?”

“嗯……外侧最疼。”小姑娘咬着嘴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还好,骨头没事,就是韧带拉伤,加上梅雨季湿气重,肿得厉害。”林薇松了口气,转头对陈砚之说,“得先消肿,用新伤药。”

陈砚之从药柜里翻出个小瓷瓶,里面是青黑色的药膏。“这是爷爷配的七厘散,用黄酒调开,敷在肿的地方,能活血消肿。”他边说边调药膏,“刚崴了脚不能揉,得先冷敷,不过现在过了二十四小时,该用温通的法子了。”

“我给您开付活血化瘀的方子。”林薇拿起笔,“桃仁、红花、当归,这三味是活血的主力,再加些泽泻、茯苓,帮着利水消肿。熬好的药渣别扔,用布包着热敷脚踝,内外夹攻才好得快。”

小姑娘妈接过方子,又问:“要不要扎针啊?孩子怕疼。”

“可以用艾灸。”陈砚之取来艾条,“温和灸一下昆仑穴、解溪穴,不疼,暖暖的很舒服,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他点燃艾条,隔着姜片在小姑娘脚踝上方悬着,“您看,这样就不烫了。”

小姑娘起初还紧张,闻到艾条的香味,渐渐放松下来,小声说:“妈,暖暖的,不疼。”

这时爷爷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些晒干的艾草和苍术。“梅雨季潮气重,我把这些药草烧了,给屋里除除湿气。”他用火柴点着药草,青烟袅袅升起,带着一股特殊的辛香,屋里的霉味顿时淡了不少。

“爷爷,您这法子真管用,闻着就舒坦。”林薇深吸一口气,“刚才李阿姨还说屋里闷得慌呢。”

爷爷笑了笑:“这叫苍术烟熏法,老辈传下来的,不光能除潮,还能防流感。你们年轻人懂辨证施治,老法子也不能丢。”他走到张大爷身边,拍了拍他的膝盖,“老张,你那腿贴完药饼,晚上睡觉把腿垫高些,让血往回流,好得更快。”

张大爷连连点头:“哎,听您的准没错。上次您让我用花椒水泡脚,我那脚气都好利索了。”

李阿姨的针快起了,陈砚之拔下针,她试着动了动膝盖,惊喜道:“真不胀了!能伸直了!”

“等下再给您贴张膏药巩固一下。”林薇递过一贴麝香壮骨膏,“这膏药里有麝香、樟脑,能把湿气往外拔。”

小姑娘的脚踝敷上了七厘散,用纱布缠好,她妈扶着她站起来,试着走了两步:“哎,真轻省多了!谢谢你们啊。”

“记得明天再来换药。”陈砚之叮嘱道,“别让脚使劲,最好拄个拐杖。”

送走她们,雨还在下。林薇看着窗外的雨帘,笑着对陈砚之说:“这梅雨季虽麻烦,倒让咱们把外治的法子练得更熟了。”

“可不是嘛。”陈砚之收拾着针具,“针灸、膏药、熏洗、热敷,再配上汤药,总能找到对症的法子。”

爷爷把熏完的药草灰收起来,说:“治病就像解绳子,得看清楚绳结在哪儿,有的得拉,有的得松,有的得剪,找对了法子,再乱的绳结也能解开。”

葆仁堂里,药香混着艾草的烟味,雨打窗棂的声音和病人的道谢声交织在一起。陈砚之在配药,林薇在写病历,爷爷在翻晒药材,每个人都忙得踏实,就像这连绵的梅雨里,总能找到一片不漏雨的屋檐,让人安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