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28章 霜降后的腰腿痛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328章 霜降后的腰腿痛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葆仁堂的玻璃窗上凝着层薄霜,把街对面的梧桐叶映得发白。陈砚之正用棉布擦拭针灸针,针尖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林薇蹲在药炉边,往砂锅里加了块当归——这是给今早来的王婶熬的补气血汤,她总说天冷就手脚冰凉。

“咚、咚、咚”,门被敲得闷响,林薇起身开门,一股寒气裹着个人影挤进来。是住在后街的刘奶奶,被个年轻姑娘扶着,腰弯得像张弓,手里的布包掉在地上,滚出几个止痛片的空盒子。

“小陈医生,小林姑娘……”刘奶奶的声音打着颤,每说一个字都要吸口凉气,“这腰像是被冰锥扎着,昨晚疼得没合眼,腿也麻,从屁股一直麻到脚脖子,走路都得拖着。”

陈砚之赶紧搬过带靠背的藤椅,让姑娘把刘奶奶扶坐下,又往椅垫上垫了床棉褥:“奶奶您慢点,先歇会儿。”他伸手按了按刘奶奶的腰眼,老人家“哎哟”一声,疼得直往椅子里缩。

“是不是像触电似的疼?”陈砚之的指尖在腰椎两侧游走,“这节腰椎有点突出,怕是压迫神经了。”

刘奶奶点头如捣蒜:“对对对!就像有根电线在骨头里窜,咳嗽都能震得疼,刚才上台阶,差点摔了。”她掀开裤腿,小腿外侧的皮肤有点发木,用手掐了掐,居然没太有知觉。

林薇拿过脉枕,让刘奶奶搭脉:“脉象沉紧,舌淡苔白——这是寒湿痹阻,加上您年纪大了,肝肾亏虚,骨头不结实,才被寒气钻了空子。”

姑娘在旁边插话:“医生,我奶奶上周在公园练太极,摔了一跤,当时说没事,谁知道这两天疼成这样,是不是摔的缘故?”

“有直接关系,”陈砚之起身往药柜走,“摔了一跤,气血瘀住了,又赶上这霜降天,寒湿往骨头缝里钻,等于雪上加霜。”他抓出独活,戥子称了十五克,“独活能祛风除湿,还专走下肢,对付腰腿疼最管用。”

林薇翻着《金匮要略》,指着“肾着汤”三个字:“用干姜、茯苓、白术、甘草打底吧?刘奶奶总说腰冷,像坐在冷水里,这方子能温化寒湿。”

“加十二克干姜,”陈砚之点头,又抓出杜仲,“盐炒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您这腰是肾精亏了,得从根上补。再加点牛膝,十五克,既能活血通经,又能引药下行,把劲儿往腿上引。”

刘奶奶看着药柜上的药材,皱起眉:“又是汤又是药的,能比止痛片管用?我吃了三天布洛芬,只管两小时,过后更疼。”

“止痛片是顶门杠,治标不治本,”林薇端来杯生姜红枣茶,“您尝尝这个,先暖暖身子。这病得针药并用,我给您扎几针,再配合着药,才能把寒气拔出来。”

陈砚之已经拿出银针,在酒精灯上燎了燎:“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肾俞补补肾气,大肠俞专门管腰部,环跳穴能通下肢的经络,您这腿麻就靠它了。”他捏着针在环跳穴附近消毒,“奶奶别怕,这针深点,但不疼,就像被蚊子叮一下。”

刘奶奶攥着姑娘的手,闭着眼不敢看:“扎吧扎吧,只要能不疼,啥都能受。”

银针刚刺入环跳穴,刘奶奶突然“咦”了一声:“哎?腿上像过电似的,麻酥酥的,不疼了?”

“这是得气了,”陈砚之捻转着针柄,“说明药劲儿顺着针往病灶上走呢。”他又在委中穴扎了一针,“这叫‘腰背委中求’,腰腿疼扎这儿,准没错。”

爷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个黑瓷瓶,打开盖子,一股辛辣的药味冲出来:“老婆子,试试我这狗皮膏药,用川乌、草乌、**熬的,专治寒湿腰腿痛。”他用竹片挑了点药膏,在手里揉热了,往刘奶奶腰上一贴,“这药膏得烤热了贴,才能钻到骨头里去。”

刘奶奶被药膏烫得缩了缩,随即又舒了口气:“哎?还真暖和,像揣了个小暖水袋。”

陈砚之已经把药抓好了,分成三包:“这药得用黄酒泡半小时,再加水煎,大火烧开转小火,煎四十分钟,因为杜仲得煎透才出劲儿。头煎喝,二煎用来泡脚,连喝带泡,让热气从脚底往上窜。”

林薇往药包里塞了张纸条:“奶奶,这上面写着忌口,别吃生冷的,尤其螃蟹、柿子,都是寒性的,越吃越疼。每天早上喝碗核桃粥,核桃能补肝肾,比吃补品强。”

姑娘捡起地上的布包:“医生,我奶奶这情况,得治多久啊?她还惦记着下月初去参加老姐妹的寿宴呢。”

“最少得两周,”陈砚之收拾着针具,“这周五再来扎一次针,换次膏药,要是腿不麻了,就能减点止痛药。等不疼了,我教您几个锻炼的动作,趴在床上往后抬腿,能增强腰劲儿,免得以后总犯。”

爷在旁边补充:“别忘了用艾灸盒灸腰眼,每天二十分钟,用去年的陈艾,火力绵和,不会烫伤。这病就像阴雨天的墙皮返潮,得一边烘一边补,光烘不补,墙还得塌,光补不烘,潮气散不出去。”

刘奶奶被姑娘扶着站起来,试着直了直腰,惊喜道:“哎?真能直起点了!刚才进门时,腰都快贴到膝盖了。”

“这才刚开头,”林薇帮她理了理衣襟,“回去睡硬板床,别垫软褥子,腰底下可以垫个小枕头,让腰椎放松点。”

送祖孙俩出门时,霜已经化了,水珠顺着房檐往下滴,在青石板上砸出小水窝。陈砚之看着刘奶奶蹒跚却比来时稳当的脚步,对林薇说:“这老太太肝肾亏得厉害,下周复诊得加熟地,补补精血。”

林薇往药炉里添了块炭:“我看她舌苔太白,是不是还得加点陈皮?免得熟地腻住胃口。”

“加六克就行,”陈砚之点头,“你看这霜降天,邪气得用温药赶,还得用补药托,就像给庄稼除霜,得先化冻,再施肥,不然苗长不起来。”

药炉上的当归汤咕嘟咕嘟冒起泡,香气混着膏药的辛辣味,在屋里漫开来。林薇看着窗上融化的霜水,像极了老人舒展的眉头——这葆仁堂的日子,就在这一针一药、一寒一暖里,慢慢熨帖着每个被病痛纠缠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