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16章 燥邪伤肺的拉锯战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316章 燥邪伤肺的拉锯战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葆仁堂的玻璃门刚擦过,透亮得能照见对面的梧桐树叶。陈砚之正低头用小刷子清理药碾子上的药垢,林薇趴在柜台上翻着新到的药材清单,鼻尖快碰到纸页了。

“我说,这批麦冬看着有点发潮,”林薇用指甲刮了刮纸包角落,“你闻闻,是不是带点霉味?”

陈砚之直起身,接过纸包凑到鼻尖,眉头立刻皱起来:“退回去,这等品相怎么入药?燥邪伤人的时节,用潮药等于火上浇油。”话音刚落,玻璃门被风推着“吱呀”晃了晃,一个戴毛线帽的老太太扶着门框,咳得直不起腰,手里的手帕捂得紧紧的。

“咳咳……小陈医生,小林医生……咳咳咳……”老太太每说一个字都要被咳嗽打断,肩膀一耸一耸的,像是要把肺咳出来。

林薇赶紧抽了张干净纸巾递过去,又搬来藤椅:“奶奶您坐,慢慢说,是咳得厉害?”

老太太好不容易顺过气,摘下毛线帽,露出花白的头发,额角还沾着点灰:“咳了快半个月了,夜里最凶,咳得睡不着,嗓子干得像要冒烟,痰倒是少,就是偶尔带点血丝……咳咳……吃了消炎药,也喝了糖浆,不管用啊。”

陈砚之已经搬了脉枕过来,指尖搭在老太太腕上,另一只手轻轻按在她的锁骨处:“吸气,再深吸……嗯,胸口疼不?”

“疼!尤其咳的时候,像被人攥着似的,”老太太吸气时突然皱眉,“还有啊,嘴唇总起皮,喝水也不管用,大便干得像羊屎蛋。”

林薇在旁边飞快记录:“症见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夜间加重,咽干唇燥,胸痛,便秘。舌象……”她示意老太太张嘴,“舌红少津,苔薄黄。”

“脉细数,”陈砚之松开手,起身往药柜走,“这是秋燥伤肺,燥邪耗伤肺阴了。你之前吃的消炎药是苦寒的吧?越吃越燥,不对症。”

老太太叹气:“社区医生说有炎症,得消炎……那现在咋办?我这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了。”

“得滋阴润燥,兼清余热,”林薇接过话,翻着手里的笔记本,“上次张大爷也是这毛病,你记得不?用的桑杏汤加减。”

“不全一样,”陈砚之已经抓出桑叶,“张大爷是初起,痰还能咳出来,她这都半月了,肺阴伤得深,得加重滋阴的分量。”他称了十二克桑叶:“桑叶清肺润燥,先把表层的燥邪清了。”

林薇点头,拿起川贝母:“这个得用川贝,润肺止咳,比浙贝软和,适合老人家。要不用十五克?”

“嗯,再配点沙参,”陈砚之抓了沙参,“沙参能补肺阴,还能养胃,她大便干,肺与大肠相表里,得从根上润。”

老太太听得发愣:“又是叶又是参的,能管用?我听说秋天燥,喝点梨水就行,我喝了一筐梨了,也没好啊。”

“梨水太浅了,你这燥邪都钻进肺里了,”林薇端来杯麦冬茶,“您尝尝这个,先润润喉。这病得慢慢来,像剥洋葱似的,一层一层治。”

陈砚之已经把药铺开:“知母十克,清热泻火还能滋阴,你痰里带血,是燥火伤了肺络,得用它压一压。”他又抓出阿胶,“这个得烊化,你看你痰里有血,阿胶能补血止血,还能滋阴,正好对症。”

“阿胶?那玩意儿贵着呢……”老太太有点犹豫。

“治病不能省这个,”陈砚之把药包好,“你这情况,少了它不行。另外,我给你扎两针辅助,鱼际穴和太溪穴,鱼际能清泻肺热,太溪补补肾阴,肺阴根在肾,得从根上补。”

林薇已经拿出银针消毒:“奶奶别怕,这两针不疼,像蚊子叮一下。扎完当天别碰凉水,晚上用银耳百合煮水喝,比梨水管用。”

老太太还是有点怵:“扎针啊……那我先吃药试试?”

“光吃药慢,”陈砚之收拾着针具,“你这都带血丝了,拖不得。这样,先扎一次,配合着药,三天后再来,要是见好,咱就继续;要是不舒坦,再调方子。”

正说着,爷端着个砂锅从里屋出来,锅里飘出麦冬的甜香:“老姐姐,先喝碗润肺汤,我用沙参、玉竹炖的,加了点冰糖,不苦。”他把砂锅放在桌上,“燥邪这东西,跟野草似的,得一边清一边补,光清不补,肺就像旱死的田,光补不清,又像浇了水的枯草,还得除根。”

老太太喝着汤,咂咂嘴:“这汤还行,不苦。那……就扎吧,我信你们。”

林薇扶着老太太坐直,陈砚之捏起银针,在鱼际穴处消毒:“放松,呼气……”针尖刚刺入,老太太“嘶”了一声,随即又道,“哎?还真不疼,就有点麻。”

“这是得气了,”陈砚之调整着针尾,“麻就对了,说明药劲儿能顺着针走。”他又在太溪穴扎了一针,“这个穴酸沉就对了,补补肾阴,让肺有源头活水。”

等取了针,林薇已经把药包好,在纸上写清用法:“这药得用温水泡半小时,大火烧开转小火煎二十分钟,倒出来再加水煎一次,两次的药混在一起,分早晚喝。记住,别吃辣椒、生姜,那些是火性的,跟燥邪凑一起,更难治。”

老太太拎着药包,又问:“那我能吃点啥?总不能光喝白粥吧?”

“能吃蜂蜜拌白萝卜,”爷在旁边接话,“白萝卜润肺,蜂蜜润燥,蒸熟了吃,比梨水顶用。”他又看向陈砚之,“她这情况,三天后复诊得加味生地,现在先不忙用,等血止住再说。”

“知道,”陈砚之点头,“先清后补,一步一步来。”

老太太走时,咳嗽似乎轻了点,脚步也稳了。林薇看着她的背影,翻着笔记本笑:“你看,刚进来时咳得直打晃,现在至少能顺顺当当说话了。”

“辨证准了,就差用药的火候,”陈砚之擦着银针,“燥邪分温燥和凉燥,她这明显是温燥后期,得清余热、补阴津并重,刚才要是听她的,光喝梨水,再过几天就得成肺痨了。”

爷把砂锅端回去,回头道:“你们俩现在辨证越来越细了,但记住,治燥病就像浇旱地,得慢慢渗,不能猛灌,不然反把土冲坏了。这老太太下次来,舌苔要是润点了,就把知母减点量,加麦冬,记住没?”

“记住了,”林薇把笔记折好,“爷,您这比方真形象,旱地浇水……我这就记下来。”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着飘了几片,落在玻璃上,像给这葆仁堂的午后,添了页会动的药方。陈砚之看着林薇认真记录的样子,又看了看爷忙碌的背影,手里的银针在阳光下闪着光——这治病救人的门道,果然得在这一针一味里慢慢熬,才能熬出真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