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62章 医案里的传承,屏幕后的暖

葆仁堂的木门刚卸下门闩,就有熟客候在台阶下。陈砚之系着蓝布围裙,刚把药柜上的铜环擦得锃亮,就听见陈守义在里屋喊:“砚之,把去年那本《儿科医案》递过来,我瞅着王强家小子的症状,跟里头记的‘夜啼症’有点像。”

“来了爷。”陈砚之从书架上抽出本牛皮封面的册子,封皮上“守义手录”四个字已经磨得发浅。里屋的八仙桌上,摊着七八本医案,陈守义戴着老花镜,正用红笔在其中一页圈画,笔尖划过纸页发出沙沙声。

“你看这处,”陈守义指着其中一行,“民国二十三年,村东头李家娃,也是半夜哭醒,总说脚心烫,后来用桑白皮煮水泡脚,三天就好了。王强家小子昨晚又闹,你今儿去看诊时,别忘了问问是不是脚心发热。”

“记着呢。”陈砚之把医案放在桌角,“昨儿王强媳妇微信上跟我说,娃总蹬被子,我猜着就是阴虚火旺。对了爷,您这医案里记的‘薄荷贴敷法’,我想给张屠户试试,他总说偏头痛,西药吃多了胃不舒服。”

陈守义抬眼笑:“那法子得用鲜薄荷,现在地里的刚冒尖,再等半月。你这脑子转得快,就是性子急——行医跟熬药一样,得等火候。”他指了指窗外,“你看那薄荷地,王强他们天不亮就去浇水,急不得,也慢不得。”

正说着,门口的风铃叮当作响,是李奶奶扶着拐杖进来,手里拎着个保温桶:“小砚子,刚熬的小米粥,给你爷俩当早饭。”她往屋里瞅了瞅,“陈大爷又在看医案呐?我家老头子要是活到现在,指定跟您凑堆儿研究方子。”

“他那点偏方,哪能跟陈大爷的医案比。”陈砚之接过保温桶,掀开盖,小米粥熬得稠稠的,上面浮着层米油。“李奶奶您坐,今儿哪儿不舒服?”

“我没事,是来替我那外孙女问问。”李奶奶往竹椅上坐,“她在城里当老师,总说嗓子干,吃了不少润喉片不管用,您给开点泡水喝的?”

陈砚之刚要开方子,陈守义在里屋搭话:“用胖大海配麦冬,再加两颗冰糖,别用滚开的水沏,晾到八十度正好——她那是用嗓过度,得润,不能猛灌。”

“还是陈大爷想得细。”李奶奶掏出个小布包,“这是她托我带给您的,城里买的润喉糖,说您给人看诊总说话,护着点嗓子。”

陈砚之刚接过来,手机在白大褂兜里震动了两下。他掏出来一看,是林薇发来的微信:【陈医生,昨天跟你说的那个过敏性紫癜病人,今天加了您说的蝉蜕,皮疹真的消了些!】后面还跟了个欢呼的表情包。

他忍不住弯了嘴角,指尖飞快地回:【记得让病人别吃辛辣,蝉蜕得用清水泡半小时再煎,去去腥味。】

林薇几乎是秒回:【收到!对了,我妈腌的青梅酱,明天给你带点?你上次说泡水喝解腻。】

陈砚之心里一暖,回了个“好”,抬头时正对上陈守义的目光,老爷子正抿着粥笑,眼神里带着点揶揄。他脸一红,赶紧岔开话:“李奶奶,我给您写个方子,让您外孙女照着抓药,要是还不好,让她抽空回来,我给她看看舌苔。”

李奶奶走后,陈守义慢悠悠地说:“这姑娘,上次视频时看着挺文静,没想到对药材这么上心。”

“她是市医院的儿科医生,西医转中医,正跟着老专家学呢。”陈砚之把方子折好,“上次有个疑难杂症,还是她查文献帮我找到的古方。”

“互相帮衬着好。”陈守义翻着医案,“我年轻时候跟你奶奶处对象,她总往药圃里送水,说‘看你汗流的,比药汁还咸’。”他突然指着某一页,“你看这处批注,是你奶奶写的,说‘黄连太苦,给娃子下药时,得掺点蜂蜜’,现在看,还挺有道理。”

陈砚之凑过去看,娟秀的小字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蜂蜜罐,忍不住笑:“奶奶还会画画呢?”

“就这点能耐。”陈守义眼里的笑意软得像粥上的米油,“她总说,医生不光要懂药,还得懂人——娃子怕苦,老人怕麻烦,年轻人嫌熬药费时间,都得顺着来。”

正说着,王强媳妇抱着孩子进来,小家伙眼角还挂着泪,嗓子都哭哑了。“陈大夫,您给瞅瞅,昨晚又哭了半宿,哄都哄不住。”

陈砚之放下手机,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让他伸出舌头:“舌尖红,是心火。王婶,您是不是总给娃吃零食?尤其是巧克力、薯片这些?”

“可不是嘛,”王强媳妇不好意思地笑,“他爸总偷偷买,说‘男孩子吃点咋了’。”

“这就对了。”陈砚之从药柜里抓了把莲子心,“回去煮水,放一点点冰糖,每天喝半杯,清清热。还有,让王强把零食戒了,想吃甜的,给煮点梨水。”

陈守义在里屋补充:“晚上别让娃看手机,屏幕光伤肝,肝火旺了也爱哭闹。你给他讲点故事,就说‘月亮睡了,娃子也得睡’。”

“哎!我记下了!”王强媳妇抱着孩子要走,又想起什么,“对了陈大夫,林医生昨儿给我打电话,说她托人买的薄荷种子到了,让您有空去镇上取一下。”

“我下午去。”陈砚之应着,心里却泛起点涟漪——林薇连种子的事都惦记着。

中午饭简单吃了点馒头咸菜,陈砚之坐在电脑前整理病历,陈守义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旁边,翻着新到的《中医杂志》。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爷孙俩身上,陈砚之敲键盘的声音,和陈守义翻书页的声音,混在一起格外熨帖。

“砚之,”陈守义突然指着杂志上的文章,“你看这个‘穴位贴敷治疗失眠’,跟我医案里记的法子差不多,就是他用了磁石,咱用的是朱砂,异曲同工。”

“朱砂现在管制严,用磁石更稳妥。”陈砚之凑过去看,“回头我试试,张屠户他媳妇总失眠,说梦话,正好用上。”他手机又震了,是林薇发来的照片:【我妈种的薄荷,刚剪了枝,是不是比你家的壮?】照片里,窗台上摆着盆薄荷,叶片绿油油的,林薇的手正扶着花盆,指甲修剪得干干净净。

陈砚之回了张地里的照片:【我们的刚冒尖,等长好了,给你寄点鲜的,比盆栽的香。】

林薇回了个害羞的表情:【好啊。对了,下周末我休班,想去看看你们的薄荷地,顺便……向陈爷爷请教几个问题?】

陈砚之的心“咚”地跳了一下,抬头见陈守义正假装看杂志,耳朵却悄悄竖着。他清了清嗓子,回:“我爷说随时欢迎,他还说想问问你,城里的年轻人都爱喝啥茶,咱的薄荷以后能不能做新式茶饮。”

发完消息,他偷偷看了眼爷爷,陈守义嘴角的皱纹都笑开了,像朵晒足了太阳的菊花。

下午去镇上取种子,陈砚之特意绕到花店买了盆茉莉,想着林薇上次说喜欢花香。拎着种子和花盆往回走,路过张屠户的肉铺,张屠户探出头喊:“陈大夫,买花给谁啊?这么俊!”

“给……给林医生的,她帮咱买种子了。”陈砚之有点结巴。

“哟——”张屠户拖长了调子笑,“我就说你俩聊得热乎,上次她来买肉,还问你爱吃啥馅的饺子呢!”

陈砚之的脸更烫了,拎着东西快步往家走。风里带着薄荷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气息,他突然觉得,这日子就像爷爷熬的粥,看似平淡,却在不经意间,熬出了蜜一样的甜。

回到葆仁堂,陈守义正在给医案做批注,见他手里的茉莉,眼睛一亮:“这花好,晚上开花香得很,放你那屋正好。”

“给……给林医生准备的,她下周末来。”陈砚之把花放在窗台上。

“嗯,”陈守义点点头,继续写批注,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写下“医者仁心,亦需人情暖”几个字,墨迹在阳光下慢慢干了,像把心里的话,悄悄藏进了医案里。

陈砚之看着爷爷的背影,又看了看手机里林薇的消息,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不只是药方和医案,更是这份藏在药香里的温度——爷爷对奶奶的牵挂,自己对林薇的在意,还有对每个病人的体恤,都像薄荷地里的种子,只要用心浇灌,总会长出满世界的清香。

窗外的风铃又响了,是下午来看诊的村民,陈砚之拿起听诊器迎上去,脚步轻快得像踩着春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