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58章 野菊花开满窗台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258章 野菊花开满窗台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陈砚之正蹲在院里翻晒槐花瓣,就见小石头拎着个铁皮饼干盒,踮着脚往窗台够——窗台上那瓶野菊花被他碰得晃了晃,金黄的花瓣簌簌往下掉。

“慢点,别摔着。”陈砚之赶紧起身扶了他一把,“你咋自己跑来了?李奶奶呢?”

小石头仰着小脸,鼻尖沾着点灰,举着饼干盒献宝似的递过来:“奶奶在后面呢,让我先送这个。”盒盖一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六块槐花糕,糕上撒的白芝麻粒都没掉一颗,“奶奶说,按您教的方子加了红糖,还放了点枸杞,让您尝尝。”

陈砚之拿起一块,温热的,咬下去时槐花的清甜味裹着枸杞的微酸,比昨天晚晴送的多了层温润。“你奶奶手艺比我强。”他笑着揉了揉小石头的头发,“你娘的手好点没?”

“娘说抹了药膏,不裂了。”小石头扒着窗台往里瞅,眼睛亮得像沾了露水,“陈叔叔,你这儿的薄荷长芽了吗?我娘说想泡点水喝,她缝衣裳总犯困。”

“刚冒尖呢。”陈砚之领着他往院角走,刚浇过的薄荷丛里,嫩绿色的芽尖顶着水珠,看着怯生生的,“过两天长高点,我给你掐一把送去。”

正说着,李奶奶拄着拐杖进来了,手里挎着个竹篮,篮里铺着块蓝布,露出半串红得发亮的山楂。“刚在集上见着新鲜山楂,想着给你泡点山楂水,夏天喝着解腻。”她把篮子往石桌上放,眼睛往窗台上瞟了瞟,“那野菊花是小石头采的?他说你这儿缺盆花,非说要摘最黄的给你。”

“开得正好,比买的盆景有精神。”陈砚之搬了把竹椅让她坐,“您坐会儿,我去给您倒点薄荷水。”

“别忙别忙。”李奶奶拉住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张叠得方方正正的毛边纸,“你瞅瞅这个,是我家老头子生前记的方子,他说当年治好了不少人咳嗽,我瞅着上面有你常用的几味药,说不定用得上。”

陈砚之展开纸,泛黄的纸上是用毛笔写的小楷,字迹有些模糊,却一笔一画透着认真。他逐行看着,突然指着其中一行问:“这‘蜜炙桑白皮’,是用蜂蜜炒过的意思吧?”

“对对,”李奶奶点头,“他说桑白皮性子烈,用蜂蜜炒过能缓点劲,对老慢支最管用。当年村东头的王大爷,咳得直不起腰,就靠这方子压下去的。”

小石头在旁边扒着石桌,手指戳着篮子里的山楂:“奶奶,我能尝一个不?”

“馋猫。”李奶奶笑着捏了个给他,“慢点吃,酸。”又转头对陈砚之说:“说起来,王大爷昨儿还念叨你呢。他那孙媳妇快生了,想请你去看看,说医院检查总说‘正常’,可她总犯晕,心里不踏实。”

陈砚之刚应下来,院门口就响起晚晴的声音:“陈爷爷,我把晒干的薄荷带来了!”

晚晴拎着个竹筛子走进来,筛子里铺着绿生生的薄荷叶,阳光透过叶片照得透亮。她额角还挂着汗,发梢沾着点草屑,见了李奶奶赶紧问好:“李奶奶您也在呀,我娘让我给您带了点芝麻油,说您炸花椒油用得上。”

“这孩子,总这么客气。”李奶奶接过油瓶,眉眼笑成了缝,“你娘的花椒油,香得能馋哭半条街的娃。”

晚晴红了脸,把竹筛子往石桌上放:“陈爷爷,这是按您说的阴干的薄荷,没晒狠,您闻闻够不够味。”

陈砚之抓了片叶子搓了搓,清清凉凉的气息直钻鼻子:“正好,小石头娘不是总犯困吗?拿回去泡水,比喝浓茶舒坦。”

小石头举着啃了一半的山楂,突然指着院外:“张婶来了!”

张屠户媳妇拎着个布兜子进来,兜子口露出半截花布,见了晚晴眼睛一亮:“可算着你来了!我给小石头做了个书包,你帮我瞅瞅这针脚,别让他同学笑寒碜。”

布兜子打开,是个蓝底白花的小书包,针脚密密麻麻,虽然不太齐整,却缝得扎实。晚晴翻过来调过去地看,摸着书包上缝的小兔子:“婶子这手艺绝了!这兔子耳朵还能立起来呢,比店里卖的好看多了。”

“真的?”张屠户媳妇笑得嘴都合不拢,“我就怕缝得歪歪扭扭,小石头背着丢人。”

“丢啥人?”李奶奶把书包往小石头背上一挎,“咱小石头背娘做的书包,比谁都神气!”

小石头挺着胸脯转了个圈,山楂核从嘴里掉出来,砸在石桌上“嗒”一声,逗得众人直笑。

正闹着,王大爷的儿子王强匆匆跑进来,手里攥着个帕子,帕子上沾着点血:“陈大夫,您快去看看吧!我媳妇刚晕过去了,额角磕在炕沿上,流了不老少血。”

陈砚之心里一紧,抓起药箱就走,晚晴赶紧跟上:“我去拿消毒的酒精棉!”

“我也去!”张屠户媳妇把布兜往李奶奶手里一塞,“我力气大,能搭把手。”

李奶奶在后面喊:“带上止血粉!我家老头子的方子上记着,灶心土拌着敷,止血快!”

王强在前头带路,脚步踉跄:“她这几天总说头晕,吃不下饭,今早上还说眼冒金星,我当是孕吐,没当回事……”

“别急,先说说她最近吃啥了?”陈砚之边走边问,手指在药箱锁扣上敲得飞快。

“就喝点小米粥,有时候啃口馒头,说闻着油味就恶心。”王强声音发颤,“昨儿去医院做b超,大夫说娃挺好,可她就是一天比一天蔫。”

晚晴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飞快地记着:“月经停了多久?上次检查血压正常不?”

“快五个月了,血压上次100\/60,大夫说有点低。”王强扒开路边的野草,“从这儿穿过去能近点……”

张屠户媳妇跟在后面,手里攥着李奶奶塞的止血粉包,嘴里念叨:“肯定是缺营养了,我怀我家娃时,一顿能啃俩猪蹄,壮得跟牛似的。”

陈砚之突然停住脚,转头问:“她是不是总觉得嘴里发淡,爱啃咸菜?”

“对对!”王强猛点头,“顿顿离不了腌萝卜,说吃别的没滋味。”

“坏了,怕是低钠血症。”陈砚之加快脚步,“腌菜吃多了反会让体内电解质紊乱,加上孕吐耗体力,不晕才怪。”

晚晴紧跟着他,笔尖在本子上划得飞快:“那得补生理盐水?”

“先看出血量,”陈砚之拨开挡路的树枝,“要是磕得不深,先补点淡盐水,别忙着用止血粉——不对症。”

几人七拐八绕进了王家门,院里的鸡被惊得扑棱乱飞。王强媳妇躺在炕上,脸色白得像纸,额角的血顺着鬓角往下流,沾湿了半块枕巾。她婆婆正用布巾捂着她的头,手抖得厉害:“刚才还好好的,说想去院子里晒晒太阳,刚站起来就晃了晃,直挺挺往炕沿磕……”

陈砚之放下药箱,先摸了摸她的脉搏,又翻了翻眼皮,声音稳得像定海神针:“别慌,没伤到骨头。晚晴,取5%葡萄糖盐水,先给她灌两口。张婶,帮我烧壶热水,拿块干净布巾。”

晚晴手忙脚乱找杯子兑盐水,张屠户媳妇往灶膛里塞了把柴,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她脸通红:“我家还有红糖,要不要加点?”

“不用,先补电解质。”陈砚之撕开包装,用棉签沾着碘伏给伤口消毒,“王大哥,去村头小卖部买包口服补液盐,要最快的那种。”

王强应声就往外跑,被陈砚之喊住:“让小卖部王婶给配点淡盐水,先拿过来,补液盐回来再冲。”

忙活了小半个时辰,王强媳妇慢慢睁开眼,喉咙动了动,晚晴赶紧把温水递到她嘴边。她喝了两口,虚弱地说:“头不晕了……就是有点饿。”

“能饿就好。”陈砚之松了口气,“让你婆婆煮点小米粥,少放米多放水,煮得稀稀的,加点菜末,别放盐。”

王强拎着补液盐跑回来时,正撞见他娘在灶房翻找菜干,赶紧接手:“我来我来,您去看着我媳妇。”

张屠户媳妇在旁边搭腔:“我那儿有新晒的菠菜干,我回去拿来,煮粥正好。”

晚晴把用过的棉签收拾进药箱,突然“呀”了一声:“我筛子里的薄荷!忘在陈爷爷院里了!”

“回头我让小石头给你送过去。”李奶奶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她拄着拐杖,身后跟着小石头,手里还拎着那篮山楂,“我瞅着你们跑这么急,猜着是王大爷家有事,带了点山楂来,煮水喝能开胃。”

小石头举着个野菊花,往王强媳妇枕头边一插:“婶子,闻闻,香!”

王强媳妇看着那朵颤巍巍的小黄花,突然笑了,眼角滑下两滴泪,却不是疼的——窗台上的野菊花被风吹得晃了晃,像无数双眼睛,温柔地看着这屋里的热闹。陈砚之望着那抹金黄,突然觉得,这日子就像院角的薄荷,看着不起眼,细细品来,却总有股清劲的香,藏在柴米油盐的缝隙里,浓得化不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