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32章 老药罐里藏玄机,偏方巧破怪病缠

陈砚之刚把前屋的药柜整理好,就听见门口传来一阵奇怪的响动——不是脚步声,倒像是有人拖着什么沉重的东西,伴随着断断续续的呻吟。他探头一看,好家伙,两个后生正用门板抬着个汉子,汉子趴在门板上,后背高高肿起,像扣了个倒扣的铁锅,皮肤红得发亮,上面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水疱,看着触目惊心。

“陈医生!快救救俺哥!”其中一个后生急得直跺脚,额头上的青筋突突跳,“这病邪乎得很,县城医院的大夫都摇头,说从没见过这样的怪病!”

陈砚之赶紧让他们把人抬进里屋,刚掀开汉子的褂子,就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那肿胀的后背温度高得吓人,水疱轻轻一碰就破,流出淡黄色的脓水,顺着门板往下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坏的酸臭味。

“这是啥时候起的?”陈砚之一边戴手套,一边沉声问。

趴在门板上的汉子疼得直抽气,声音嘶哑:“前儿……前儿在玉米地除草,被草叶划了下,当时就起了个小红点,没当回事……谁知道第二天就肿成这样,疼得像火烧,晚上根本睡不着……”

旁边的后生补充道:“俺们找了好几个大夫,有的说是丹毒,有的说是带状疱疹,药开了一堆,抹的吃的都试了,不但没好,反而更重了!陈医生,您可得想想办法啊!”

陈砚之仔细检查了伤口,又翻看了汉子的眼睑和舌苔,眉头越皱越紧:“这既不是丹毒也不是带状疱疹,倒像是被某种毒草的汁液刺激了,加上湿热郁积在皮肤里,才肿得这么厉害。”他转身从药柜里翻出几包药材,“先试试这个,清热解毒的,要是没用……”

话没说完,门口突然传来个苍老的声音:“慢着!这药不对症!”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背着竹篓的老汉慢悠悠走进来,须发皆白,脸上刻满皱纹,手里拄着根磨得发亮的枣木拐杖,竹篓里装着些奇形怪状的草药,散发着浓烈的气味。

“李爷爷?您咋来了?”陈砚之认出这是邻村的老药农,据说手里有不少祖辈传下来的偏方,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李老汉没搭理陈砚之,径直走到门板前,弯腰闻了闻汉子背上的脓水,又捏起一点看了看,突然眼睛一亮:“是‘痒痒草’!这后生准是在玉米地碰着这草了,这草看着不起眼,汁液沾了皮肤,再被日头一晒,就会起这样的怪肿。”

“痒痒草?”陈砚之愣了一下,“我咋没听说过这种草?”

“你们这些年轻大夫,只认书本上的药材,哪知道田间地头这些邪门草的厉害。”李老汉放下竹篓,从里面掏出一把灰绿色的草叶,叶片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就是这东西,学名叫‘荨麻’,碰着了不光痒,汁液还带毒,尤其是三伏天,沾了汗渍再晒太阳,保管肿成这样。”

趴在门板上的汉子连连点头:“对!俺除草时就碰着这草了!当时手背就红了一片,痒得厉害,俺还以为是蚊子咬的……”

“这病啊,得用‘以毒攻毒’的法子。”李老汉说着,又从竹篓里拿出个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些黑色的粉末,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这是俺用‘蝎子草’和‘蟾蜍皮’焙干磨的粉,专治痒痒草的毒。”

陈砚之有点犹豫:“李爷爷,这蝎子草也是有毒的,万一……”

“放心!”李老汉打断他,拿起汉子的手,蘸了点清水,又沾了点黑色粉末,在他手腕内侧抹了一小块,“先试敏,没事再往背上抹。当年俺爹就用这方子治好了不少人,比你们那些瓶瓶罐罐管用多了。”

众人都盯着汉子的手腕,只见抹了粉末的地方微微发红,却没起疹子。李老汉得意地扬了扬下巴:“瞧见没?这叫祖传的手艺,错不了。”

陈砚之还是不放心,取了点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舌尖舔了一下——辛辣中带着点麻,确实有解毒的功效。“那……就试试?”

“试啥试!”李老汉瞪了他一眼,拿起个陶碗,把黑色粉末倒进碗里,又从竹篓里抓了把绿色的草叶捣烂,加了点清水调成糊状,“这草叫‘败火藤’,能中和蝎子草的烈性,两样混着用,既能杀毒,又不伤好肉。”

他让后生按住汉子,自己拿着把小刷子,蘸着药糊往汉子背上涂。那药糊刚碰到皮肤,汉子就疼得“嗷”一声叫起来,浑身直哆嗦。

“忍着点!”李老汉手上没停,刷子快速地在肿胀处涂抹,“这是毒汁在往外跑,越疼好得越快!”

陈砚之在一旁紧张地看着,手里攥着解毒的银针,随时准备应对意外。可奇怪的是,汉子虽然疼得满头大汗,背上的红肿却肉眼可见地消退了一点,那些水疱也不再往外流脓水,反而渐渐干瘪下去。

“真管用!”一个后生惊喜地喊起来。

李老汉哼了一声,继续涂药:“当年你爹在玉米地被痒痒草蜇了,整个胳膊肿得像水桶,就是俺爹用这方子治好的,你当俺骗你们?”

涂完药,李老汉又从竹篓里拿出捆干枯的藤蔓:“这是‘排风藤’,煮水给这后生泡澡,每天一次,三天就能好利索。”他把藤蔓递给陈砚之,“记住了,煮的时候加把艾叶,去湿气。”

陈砚之接过排风藤,心里又佩服又惭愧——自己学了那么多西医理论和中医典籍,却连田间常见的毒草都认不全,还得靠老一辈的经验。

“李爷爷,谢谢您。”陈砚之真诚地说。

李老汉摆摆手,背起竹篓:“谢啥,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们这些年轻大夫啊,读书多了,倒把老祖宗的土法子忘了。记住,药在书本里,也在田埂上。”

送走李老汉,陈砚之按照他的嘱咐,让汉子用排风藤煮的水泡澡。果然,第二天一早,汉子背上的肿胀消了大半,虽然还有点疼,却能坐起来吃饭了。

“陈医生,这老法子真神了!”汉子感激地说,“县城医院的大夫说最少得躺半个月,没想到这才一天就好这么多。”

陈砚之笑了笑,心里却五味杂陈。他走到药圃边,看着那些自己亲手栽种的草药,又望向远处的田野——那里长满了各种不知名的野草,说不定哪一株,就是能治大病的良药。

“陈医生,李爷爷又送草药来了!”春丫举着一把新鲜的野菜跑进院,“他说这叫‘地菜’,能治头疼,让您晾干了收着。”

陈砚之接过地菜,看着上面带着的泥土,突然明白了李老汉的话。行医不光要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更得向这些扎根土地的老辈人学习——那些藏在老药罐里的玄机,那些口口相传的偏方,才是真正贴近生活的智慧。

他把地菜挂在屋檐下,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陈砚之想,以后得多去田间地头走走,不光是为了采药,更是为了拾起那些被遗忘的老法子,让书本上的知识,真正接上地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