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90章 针分两派,理归一宗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190章 针分两派,理归一宗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陈砚之捏着银针的手悬在林薇手背上方,指缝里漏下的阳光在“合谷穴”上晃成个小光斑。他眉头皱得像打了结的草绳,忽然抬头:“这董氏奇穴的‘灵骨穴’,跟咱平时扎的‘合谷’到底差哪儿?都在手上,咋治的病不一样?”

林薇刚把竹片上的“足三里”标记描清楚,闻言放下朱砂笔:“我也没太弄明白,陈爷爷说一个是‘经穴’,一个是‘奇穴’,听着就像俩门派。”

“啥门派不门派的,治病管用才是正经。”陈守义背着药篓从外面进来,篓子里的艾草捆得整整齐齐,“正好今儿得空,就跟你们说道说道。”他把药篓往墙角一放,搬了个竹凳坐下,拿起桌上的银针在指间转了转。

陈砚之赶紧把手里的针收起来,像听竹鼠养殖课似的坐直了:“爷,您快讲讲,我昨儿看董氏奇穴图谱,那‘大白穴’跟‘三间’长得差不多,咋就能治妇科病?”

“这就得从根上说了。”陈守义把银针往竹片上一扎,正扎在“合谷”标记上,“咱传统针灸讲‘十四经’,就像村里的大路,条条通县城,穴位都在路边上,走的是正经八百的经络。董氏奇穴呢,就像村里的近道,有的藏在庄稼地里,有的绕在后山,看着偏,走对了比大路还快。”

林薇听得眼睛发亮:“那是不是奇穴更厉害?”

“傻丫头,”陈守义笑了,用银针尾敲了敲她的手背,“哪有啥厉害不厉害的。大路走惯了稳妥,近道走熟了快捷。就像你去镇上,走官道能拉板车,走山路能省半个时辰,得看你要干啥。”他拿起另一根针,扎在竹片边缘一个没标名字的小凹处,“你看这地儿,传统经穴里没名,董氏奇穴叫‘腕顺’,治头痛比‘列缺’来得快,但你要是想调理肺气,还得扎‘列缺’。”

陈砚之挠挠头:“那咋知道啥时候用经穴,啥时候用奇穴?”

“看病人,看毛病。”陈守义把针拔出来,在竹片上画了个圈,“急性的、疼得厉害的,用奇穴打快拳;慢性的、得慢慢调的,用经穴熬慢汤。就像你家竹鼠,突然拉稀了,得赶紧喂止泻药;要是总不爱吃料,就得慢慢调饲料配方,一个理儿。”

林薇拿起董氏奇穴图谱翻着:“那昨天王婶说她儿媳妇产后奶水少,您让扎‘少泽’,这是经穴吧?要是用奇穴,该扎哪儿?”

“问得好。”陈守义点头,“董氏奇穴里有个‘乳根’,就在**旁边,扎了也下奶,但产妇刚生完孩子身子虚,‘少泽’在手上,刺激小,更稳妥。奇穴有时候刺激大,就像猛药,得看病人受不受得住。”

陈砚之忽然想起什么:“那上次落枕大爷,您先用董氏奇穴的‘正筋’‘正宗’,后来又扎了‘风池’,这是为啥?”

“他那是老毛病了,”陈守义解释,“先扎奇穴把筋松开,让他能转头,再扎经穴‘风池’祛风,巩固着才不容易复发。就像你修竹鼠笼,先把歪了的木条掰直,再用钉子钉牢,不然还得歪。”他忽然看向林薇,“你前儿给张奶奶扎膝盖,只用了经穴‘膝眼’,要是加个董氏的‘中白’,效果能更快,知道为啥没让你加不?”

林薇想了想:“张奶奶有高血压,‘中白’刺激强,怕她头晕?”

“算你开窍。”陈守义赞许地看了她一眼,“针法就像给人挑担子,得看他能扛多少斤。年轻人火力壮,奇穴、强刺激都能受;老人、小孩、体虚的,就得用经穴慢慢调,跟喂婴儿吃米糊似的,得稀点、软点。”

陈砚之听得认真,忽然拿起针往自己手背扎了下,在“合谷”旁边一点的位置:“爷,这是不是‘灵骨’?我扎着咋比‘合谷’酸得厉害?”

“可不是嘛。”陈守义让他把针拔出来,“奇穴就这特点,得气快、刺激强,像辣椒面,撒一点就够味儿。你给竹鼠喂药,成年鼠能多喂点,幼鼠就得减量,不然受不住。”

林薇忽然笑了:“那陈砚之这种火力壮的,以后头疼脑热,直接扎奇穴就行,省得他总说经穴慢悠悠的。”

“去你的。”陈砚之瞪她一眼,嘴角却带着笑,“我这是为了学本事,你以为谁都像你,扎个‘三阴交’还怕疼。”

“谁怕疼了!”林薇拿起针就要往他胳膊上扎,“现在就让你尝尝‘血海’的厉害,看你还嘴硬。”

“行了行了,别闹。”陈守义笑着拦住他俩,“学针法得记着,不管经穴还是奇穴,都得因人而异。就像种庄稼,沙地得种耐旱的,黏土地得种耐涝的,不能一刀切。”他拿起桌上的艾草,“明儿带你们去邻村义诊,那儿有个老风湿,我用经穴给他调了半年,这次让你们试试加个董氏的‘水通’‘水金’,看看能不能快点见效。”

陈砚之眼睛亮了:“真的?那我得赶紧把‘水通’的位置记牢了,在脚踝内侧,跟‘太溪’挨着是不?”

“嗯,记准了,别跟‘复溜’弄混。”陈守义点头,“到时候看病人反应,要是他说太酸,就浅点扎;要是没啥感觉,再加点劲儿,灵活着来。”

林薇把董氏奇穴图谱折好放进兜里:“我也得再看看,上次看‘腕顺’治耳鸣,正好邻村有个大爷总说耳朵响,说不定能用上。”

“这就对了。”陈守义满意地点头,“学针灸不能死记图谱,得带着脑子。就像你俩养竹鼠,不能光记喂多少料,还得看天气、看鼠子的精神头,灵活调整。”他看了看日头,“晌午了,去把灶上的艾草粥端出来,吃完了接着练,下午教你们‘动气针法’咋结合奇穴用。”

“哎!”两人异口同声地应着,往厨房走去。阳光穿过葡萄架,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肩并肩挨着,像两棵长在一起的小树。

陈砚之走得快,忽然回头等林薇:“等会儿我给你扎‘灵骨’试试?保证轻点儿。”

“才不要,”林薇笑着推他一把,“你刚学会就想拿我练手,等你在竹鼠身上扎熟了再说。”

“那我去拿竹鼠笼来。”陈砚之作势要往养殖场跑,被林薇一把拉住。

“傻样,陈爷爷说下午教动气针法,先把正经的学好。”

两人的笑声飘在院子里,混着艾草的清香和灶上粥的热气,像一锅熬得正好的甜粥,稠稠的,暖暖的。陈守义坐在竹凳上,看着他俩的背影,手里转着银针,嘴角的皱纹里盛着笑——这俩孩子,就像经穴和奇穴,看着不一样,心却往一处走,假以时日,定能把这针灸的门道,学出自己的滋味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