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72章 网端分享习针事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172章 网端分享习针事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葆仁堂的暮色漫过门槛时,陈砚之刚把最后一味当归归进药柜。柜台前的铜盆里,艾草在温水里舒展着叶片,散出淡淡的药香,是准备给晚来的张奶奶泡脚用的。他摘下墙上的时钟看了看,七点整,林薇这时候该下班了。

陈砚之拉过竹椅坐下,从抽屉里摸出手机,连上线杆上的wiFi。信号不算强,屏幕上的圈圈转了两圈才跳出林薇的头像——是她穿着白大褂在医院花园里拍的,背后是棵玉兰树,花瓣落了她一肩膀。

他刚发过去一个笑脸,那边就秒回了:“今天忙不忙?我们科收了个脑梗后遗症的病人,右侧肢体不利索,针灸了三天还没太大起色,愁人。”

陈砚之指尖在屏幕上敲着:“还行,上午看了七个病人,下午扎了三个针,刚歇下来。你们用的啥穴位?”

“常规的肩髃、曲池、足三里这些,按教材来的。”林薇回得很快,后面跟了个叹气的表情,“主任说病人年纪大,体质虚,得慢慢来,可看着他家属急得直掉眼泪,我这心里也不是滋味。”

陈砚之想起爷爷今儿教的“董氏奇穴”,手指顿了顿,打道:“我最近跟着爷爷学董氏奇穴,里面有个‘灵骨穴’和‘大白穴’,治肢体不利索挺管用的,尤其是老年人。”

屏幕那头沉默了几秒,跳出一长串问号:“董氏奇穴?是不是那个穴位名特别怪的?我在选修课上听过一嘴,老师说特别难,没细讲。你居然在学这个?”

“是啊,爷爷年轻时候跟一个老大夫学的,最近正手把手教我。”陈砚之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光映得手机屏幕明明灭灭,“说起来这针法还真挺有意思,跟咱们课本上学的不一样,不讲经络所属,专找特效穴,有时候扎一两针就管用。”

“真的假的?”林薇发了个惊讶的表情,“我们课本上都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离了经络选穴根本不行。就像治胳膊疼,肯定得选手少阳或手阳明经的穴,哪能随便找个地方扎?”

“我刚开始也不信,”陈砚之笑着敲字,“前儿个村东头的高大壮,搬石头把腰闪了,疼得直不起身,我按爷爷教的,在他手背‘灵骨穴’扎了一针,让他慢慢扭腰,不到十分钟就能自己走路了。那穴离腰八竿子远,按正经经络根本挨不上边。”

手机“叮咚”响了两声,是林薇发来的语音,背景里能听见她翻动书页的声音:“你说的灵骨穴,是不是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我记得图谱上标过这个位置,当时还以为是个废穴呢。”

陈砚之点开语音,听着林薇带着点雀跃的声音,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回了条语音:“就是那儿,得扎深点,针尖朝着骨头缝,捻针的时候让病人活动患处,气跟着动作走,好得特别快。爷爷说这叫‘动气针法’,是董氏奇穴的精髓。”

“太神奇了!”林薇的消息紧跟着进来,“我们医院针灸科全是按《针灸大成》来的,选穴讲究‘君臣佐使’,补泻手法一套一套的,从来没人提过这种‘动气’的法子。上次那个中风病人,扎完针就让他躺着别动,说怕‘气乱’,现在想想,说不定就是少了这步。”

陈砚之往火塘里添了把艾草,烟气袅袅中,指尖敲得更快了:“爷爷还说,董氏奇穴讲究‘倒马针法’,就是在同一区域扎三针成排,气聚在一块儿,劲儿比单针大得多。昨天给马大娘治膝盖疼,在她小腿‘膝灵穴’附近扎了三针,她当时就能弯腿了,说酸劲儿直往膝盖缝里钻。”

屏幕那头隔了好一会儿才回复,字里行间都透着羡慕:“我们科连扎两针都得主任点头,更别说三针了。上次我给一个腱鞘炎病人扎了合谷和阳溪穴,主任还说我选穴太杂,让我按‘一穴为主,配穴为辅’来。听你这么说,感觉自己像白学了好几年似的。”

“也不是白学,”陈砚之赶紧回,“正经经络是基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董氏奇穴是在地基上搭的花架,能让房子更好看,却不能没有地基。爷爷总说,得先把《针灸大成》吃透了,才敢用董氏奇穴,不然容易走火入魔。”

灶上的水壶“呜呜”响起来,陈砚之起身灌了杯热水,回来看到林薇发了段长文字:“说真的,我特别羡慕你。在医院里,好多老法子都被束之高阁了,主任总说要‘规范化’‘标准化’,可病人的病哪能都按标准来?上次有个小孩发烧不退,我想试试少商穴放血,主任说不安全,非让输液,结果烧了三天才退下去,孩子遭老罪了。”

陈砚之看着屏幕,想起上午给林嫂子家孩子治积食,用的就是爷爷教的“四缝穴”放血,挤出几滴黄黏液,下午就拉了大便,心里忽然有点不是滋味:“爷爷教我的时候说,不管啥针法,能治好病、让病人少受罪的就是好法子。他还留着当年老大夫传给他的三棱针,说那针放血又快又不疼,比现在医院用的一次性针头强。”

“我也想学!”林薇的消息带着个星星眼的表情,“等我休年假了,能不能去葆仁堂跟你爷爷学学?哪怕就看几天也行,看看这董氏奇穴到底咋回事。要是能学会了,说不定能帮我们科那个脑梗病人少受点罪。”

陈砚之刚想回“当然行”,就听见里屋传来爷爷的咳嗽声,他起身看了看,爷爷正坐在灯下翻医案。“我问问爷爷,他老人家要是愿意,你来住几天没问题。”他回完消息,又补充道,“不过爷爷说,学这针法得先练手感,他让我在冬瓜上扎了半个月,才敢往人身上扎,你可得有心理准备。”

“没问题!”林薇回得飞快,“别说扎冬瓜了,扎土豆我都愿意!只要能学到真本事,让我干啥都行。对了,你爷爷有没有说,董氏奇穴对脑梗后遗症这种慢性病管用不?还是只治急症?”

“也治慢性病,就是得慢着来。”陈砚之回忆着爷爷的话,“爷爷说,急症用‘动气针法’快攻,慢性病用‘温针灸’慢补,就是扎着针再艾灸,针的气和艾的热凑一块儿,能慢慢把虚损补回来。前儿个给刘爷爷治腰疼,就用的这法子,他说腰里像揣了个小暖炉,舒服得很。”

手机屏幕渐渐暗下去,陈砚之按亮了,看到林薇发来一张照片,是她在医院走廊拍的,尽头的窗户透着月光。“我们科那个病人还在走廊锻炼呢,扶着墙一步一步挪,看着真揪心。”她的消息紧跟着进来,“要是我也会这董氏奇穴,说不定能让他走得快点。”

陈砚之望着窗外的月亮,月光把葆仁堂的药圃照得发白,薄荷的叶子上还挂着水珠。他敲字道:“等你来了,我让爷爷先教你认‘灵骨穴’和‘大白穴’,这俩穴治肢体病最管用。到时候咱在冬瓜上扎,在南瓜上练,保准你能学会。”

“一言为定!”林薇发来个拉钩的表情,“我这就去看排班表,争取下个月休年假。对了,葆仁堂有地方住不?我自带被褥也行。”

“有,西屋那间空房刚收拾出来,铺盖都是新的。”陈砚之笑着回,“来了我让我娘给你做槐花饼吃,咱这儿的槐花刚开,香得很。”

聊到快九点,林薇说要去查病房,才依依不舍地道别。陈砚之放下手机,走到院里,月光洒在药柜顶上的铜人身上,那些用朱砂点的董氏奇穴在月下泛着微光。他忽然觉得,这小小的葆仁堂里藏着的学问,或许真能帮到远方医院里那些受苦的病人。

里屋的灯还亮着,爷爷在哼着不知名的小调翻医案。陈砚之走进去,给爷爷的茶杯添了点热水:“爷爷,城里有个朋友想来学董氏奇穴,她是医院的大夫,想给病人治病,您愿意教不?”

陈守义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亮:“愿意学就教,只要她心善,不把这手艺用歪了就行。当年董老先生说,这针法得传下去,传得越远,救的人越多。”

陈砚之心里一暖,转身往回走时,手机又亮了一下,是林薇发来的:“梦见自己在扎灵骨穴,病人一下子就站起来了,哈哈。”

他笑着回了个加油的表情,窗外的月光正好落在针灸盒上,银针在月色里闪着光,像藏着无数个等着被治愈的希望。陈砚之知道,等林薇来了,这葆仁堂的药香里,又会多一份新的期待——关于传承,关于救治,也关于那些散落在不同地方,却同样渴望着健康的人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