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71章 奇穴活用见功夫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171章 奇穴活用见功夫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葆仁堂的药香里掺了点新晒的艾草味,陈砚之正把刚磨好的药粉装进小瓷瓶,陈守义就拿着那本泛黄的董氏奇穴图谱进来了,往八仙桌上一放,指腹在“中白穴”上敲了敲:“昨儿个王大爷那胸痛,你用了灵骨、大白,再加手五金,思路是对的,但要是碰上更复杂的情况,还得再活泛点。”

陈砚之放下瓷瓶,凑过去:“爷爷是说,不同的人用同样的穴,手法得变?”

“不光手法,选穴也得变。”陈守义搬了把竹椅坐下,从铁皮盒里抽出三根银针,“就说这腰疼,年轻人搬重物扭了腰,用‘后溪穴’配‘养老穴’,扎完让他扭扭腰,当时就好;可老年人的腰疼,多是肾虚带点瘀血,光用这俩穴就不够,得加‘肾关穴’,在小腿内侧,能补肾又能活血,这就是‘看人下菜碟’。”

陈砚之指着图谱上的“肾关穴”:“这穴在《针灸大成》里没有吧?我翻遍了书,没见过这个名。”

“没有,这是董氏奇穴独有的。”陈守义拿起针在自己小腿上比划,“它在太溪穴上两寸,你按按这儿,酸不酸?”陈砚之按下去,果然一阵酸胀往膝盖窜,“你看,酸劲儿能到腰,说明能通肾气。老年人腰疼,根源在肾亏,光通经络不治本,加个肾关穴,才算标本兼顾。”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拐杖点地的声音,是村东头的刘爷爷,拄着根枣木拐杖,一步一挪地进来,后腰上贴满了膏药,层层叠叠像鳞片。“砚之,你给瞅瞅,这腰疼得我晚上睡觉都得趴着,贴膏药贴得皮肤都烂了,还是不管用。”

陈守义对陈砚之说:“你来试试,按我刚才说的,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不同路数。”

陈砚之扶刘爷爷坐下,摸了摸他的脉,又按了按腰眼:“爷爷您这腰,不光疼,还发沉吧?早上起来得慢慢挪才能下床。”

“对对对!”刘爷爷直点头,“就像背了块大石头,沉得慌。”

“这就是肾虚带瘀血,”陈砚之取了银针,“我给您扎三针,先松快松快。”他在刘爷爷手背扎了后溪、养老穴,又在小腿内侧找到肾关穴,针尖微微向上斜刺。“您试着慢慢往后仰仰头,别用劲。”

刘爷爷小心翼翼地后仰,刚仰到一半就“咦”了一声:“哎?不那么沉了!后腰里热乎乎的,像揣了个小暖炉。”

“这就对了,”陈砚之捻了捻针,“后溪、养老通经络,肾关穴补肾气,俩路子一起走,比单贴膏药管用。”

刘爷爷眼里亮起来:“我前儿个去镇上,那大夫也给我扎针,就扎腰上,扎完更疼了,还是你这法子好。”

“他那是死搬书本,”陈守义在旁边插话,“《针灸大成》里说腰疼扎肾俞、大肠俞,没说老年人得加补肾的穴。董氏奇穴就活泛,啥年纪用啥穴,啥体质配啥法,不能一刀切。”

送走刘爷爷,陈砚之刚擦完针,就见西院的赵嫂子抱着个大南瓜进来,脸上带着笑:“砚之,给你送个南瓜,我家老头子说,上次你给他扎腿,用了个啥‘膝灵穴’,现在能下地割麦了。”

“那是您家大爷体质好,好得快。”陈砚之接过南瓜,“要是换个体虚的,光扎膝灵穴还不够,得加‘足三里’补补气,不然气跟不上,再好的穴也白搭。”

赵嫂子好奇道:“这扎针还分体质?”

“咋不分?”陈守义笑着说,“就像喝酒,有的人能喝一斤,有的人沾点就醉。扎针也一样,体壮的能受住强刺激,体虚的就得轻捻慢转,不然气泄得太狠,病没好,人先垮了。”

他让陈砚之拿过铜人,指着上面的“曲池穴”:“《针灸大成》里说曲池穴能清热,不管啥人体质,都是那套捻转法;董氏奇穴里,体壮的用‘苍龟探穴’,针尖往四周探着扎,清热劲儿大;体虚的用‘提插补法’,轻轻上下提,既能清热又不伤人,这就是灵活。”

正说着,村医李大夫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本《董氏奇穴详解》,脸上带着困惑:“陈大爷,我看这书上说‘制污穴’能治伤口不愈合,我给村北头的张叔扎了,咋没啥效果?”

陈守义接过书,翻到制污穴那页:“你扎多深?捻了几下?”

“扎了半寸,捻了三五下。”李大夫说。

“问题就在这儿。”陈守义指着书页,“制污穴在大拇指背,得扎一寸深,捻转得快,至少二十下,让气聚得足,才能把污血化开。你扎得太浅,捻得太慢,气没聚起来,咋能管用?”

他又道:“还有,张叔是不是爱喝凉水?”

李大夫愣了愣:“是啊,他总说口干,一天喝好几瓢凉水。”

“这就对了,”陈守义合上书,“他体质偏寒,光扎制污穴不行,得加‘关元穴’灸一灸,把寒气赶出去,伤口才能长好。董氏奇穴看着是单穴特效,其实也得配着调体质,不然就像没根的树,长不牢。”

李大夫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光记着穴,没想着体质,难怪没效果。”

日头偏西时,爷孙俩坐在门槛上歇脚。陈砚之看着天边的晚霞,忽然明白爷爷为啥总说“活学活用”——董氏奇穴的妙处,不在穴有多奇,而在能不能根据病人的情况灵活变。就像下棋,同样的棋子,有的人能赢,有的人会输,全在咋摆、咋走。

“明儿个教你‘穴位组合’,”陈守义磕了磕烟灰,“比如头疼,前额疼用‘印堂’配‘合谷’,后脑勺疼用‘风池’配‘昆仑’,这都是董氏奇穴里的组合拳,比单穴管用。”

陈砚之点头,手里摩挲着那根刚磨亮的银针,心里踏实得很。他知道,这灵活运用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得多看、多练、多琢磨,把病人的体质、习惯、病情都装在心里,才能扎对每一针,用好每一个穴。

药炉上的药还在咕嘟着,香气混着艾草的暖,在葆仁堂里慢慢散开。陈砚之看着院子里那棵老槐树,枝繁叶茂的,就像这董氏奇穴的学问,根扎得深,枝展得开,才能护着这一方人,挡住病痛,留住舒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