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67章 倒马针法显奇功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167章 倒马针法显奇功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葆仁堂的屋檐下挂着串晒干的艾草,风一吹,簌簌地响。陈砚之正趴在八仙桌上临摹董氏奇穴图谱,笔尖刚描到“三间穴”,就被陈守义敲了敲桌子:“别光描样,得悟理。今儿咱学‘倒马针法’,这可是董氏奇穴的看家本事。”

陈砚之直起身,把描好的图推到爷爷面前:“倒马针法?是不是像‘七星针’那样,多穴并用?”

“有点意思,但不全是。”陈守义从铁皮盒里拿出三枚长短一致的银针,并排摆在桌上,“你看这三针,像不像三匹并排跑的马?倒马针法,就是在同一经络或相关穴位上,扎三针成排,让气聚在一起,劲儿更足。”

他指着图谱上的“手五金”“手千金”穴:“比如这俩穴,都在小臂外侧,专治肩膀疼。单用一个,气弱;扎两个,气聚;再在中间加一针,成倒马,气就像洪水似的,冲得开瘀堵,这是《针灸大成》里少有的用法。”

陈砚之挠挠头:“《针灸大成》里讲‘一穴主一症’,顶多配两穴,像‘合谷配太冲’开四关,从没说过扎三针成排的。”

“这就是不同之处。”陈守义拿起银针,在铜人肩膀上比划,“正经针法讲究‘君臣佐使’,主穴配辅穴,像打仗排兵;倒马针法讲究‘合力攻坚’,三针齐下,专攻一处,像三马并驰,冲劲儿大。”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轱辘声,是村北头的周大爷,推着辆独轮车,车上装着半袋红薯,脸憋得通红,肩膀一高一低的:“砚之,快给瞅瞅,昨儿个推红薯上坡,猛一使劲,右肩膀像脱臼似的,抬都抬不起来。”

陈守义对陈砚之说:“来得巧,你用倒马针法试试。”

周大爷一听要扎三针,脸都白了:“三……三针?那不得疼死?”

“比您这肩膀疼轻多了。”陈砚之笑着安抚,“我先给您找穴。”他按爷爷教的,在周大爷小臂外侧找到“手五金”“手千金”,又在两穴中间定了个点,“这三针成一条线,就像三兄弟联手,帮您把肩膀的瘀堵冲开。”

他消毒后,先在“手五金”扎了一针,快速捻转:“酸不?”

“酸!酸到胳膊肘了!”周大爷皱着眉。

“再扎这针。”陈砚之又在“手千金”下针,同样快速捻转,“现在感觉咋样?”

“俩酸劲儿往中间聚……”周大爷话音刚落,陈砚之已经在中间补了第三针,三针并排,间距不过半寸。

“这就叫倒马针。”陈守义在旁边解释,“三针的气聚在一块儿,比单针强三倍。您试着抬抬胳膊,慢点。”

周大爷半信半疑地抬肩,居然能抬到胸前了,惊得直咂舌:“邪门了!刚才抬到肚脐都费劲,这才一会儿……”

陈砚之心里也亮堂了,原来倒马针法的妙处,就在“聚气”二字。

送走周大爷,陈守义拿起图谱:“你再看这‘足五金’‘足千金’,在小腿外侧,治腿疼跟肩膀的道理一样。倒马针法讲究‘同气相应’,胳膊的问题在胳膊上扎倒马,腿的问题在腿上扎,不像《针灸大成》那样‘上病下取’,绕着弯子来。”

陈砚之指着图谱上的“火串”“火陵”“火山”三穴:“这仨穴也能扎倒马吧?看着在一条线上。”

“算你眼尖。”陈守义点头,“这仨专治肘关节疼,扎成倒马,气能顺着小臂往上冲,比单扎‘曲池穴’快多了。当年董老先生教我,说倒马针得‘齐头并进’,进针深浅、捻针力度都得一样,差一点就聚不起气。”

他让陈砚之在冬瓜上练,三针并排扎下去,果然有一针歪了点。“你看,这针歪了,气就从缝里跑了,白费劲。”陈守义拔出针,重新示范,“手腕得稳,像用尺子量过似的,三针得在一条直线上,间距相等,这才叫倒马。”

陈砚之练了半晌,手背都酸了,才扎出像样的三针。“爷爷,这倒马针法是不是只适合急症?慢性病能用不?”

“咋不能?”陈守义端来杯茶水,“隔壁村的张奶奶,腿疼了十年,我给她在‘人皇穴’扎了倒马针,连扎七天,现在能自己拄拐走了。慢性病用倒马,得‘轻捻慢转’,让气慢慢聚,不像急症那样‘快捻强刺激’。”

说话间,张奶奶的孙子跑了进来:“砚之哥,我奶奶说腿又舒服点了,让我来谢谢陈大爷。”

“替我问你奶奶好,”陈守义笑着挥手,“明天再来扎最后一次,巩固巩固。”

孩子跑后,陈砚之若有所思:“这么说,倒马针法的刺激强度得看病情?急症猛点,慢症轻点?”

“正是。”陈守义拿起银针,“《针灸大成》里的配穴讲究‘补泻分明’,倒马针法讲究‘聚散有度’。急症要聚气猛,像用瓢泼水;慢症要聚气缓,像用勺浇水,目的都是把水送到该去的地方。”

下午,村西头的刘奶奶被孙女扶着进来,膝盖肿得发亮,说是年轻时落下的老寒腿,天阴就疼得直哭。“试试倒马针?”陈砚之看向爷爷。

陈守义点头:“在‘内庭’‘陷谷’中间加一针,扎成倒马,温温气。”

陈砚之按吩咐下针,三针并排扎在刘奶奶脚背上,这次手法轻缓,捻针幅度也小。“奶奶,感觉热乎不?”

“热……从脚背上往膝盖爬……”刘奶奶闭着眼,脸上的皱纹慢慢舒展开,“比贴膏药舒服多了,那膏药光烫皮,这热乎劲儿往骨头缝里钻。”

陈砚之心里踏实了,原来倒马针法不仅能攻坚,还能温补,关键在手法轻重。

夕阳斜照时,爷孙俩坐在门槛上歇脚。陈砚之看着手里的三针,忽然明白倒马针法的精髓——就像拉车,一匹马拉不动,三匹并排拉,劲儿往一处使,再重的车也能拉动。《针灸大成》的配穴是“各司其职”,倒马针法是“合力攻坚”,看似不同,却都是为了让气血顺畅,病痛消散。

“明儿教你‘放血倒马’,”陈守义磕了磕烟灰,“用三棱针在三个穴位放血,治瘀血重症更管用。”

陈砚之点头,晚风带着药香吹过,怀里的银针凉丝丝的,却仿佛能感受到三针聚气的力量。他知道,这倒马针法还得练上百千遍才能得心应手,但有爷爷引路,有乡亲们的信任,总有一天,他也能让这三针并驰的力量,在葆仁堂里,扎退病痛,扎暖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