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2章 小雪的枇杷膏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32章 小雪的枇杷膏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小雪节气的清晨,药圃里的枇杷树像披了层薄纱,枝头的金黄果子裹着细碎的雪粒,在微光里泛着温润的光。陈砚之踩着没过脚踝的薄雪,手里拎着竹篮,每摘一颗枇杷,都要先轻轻拂去表面的雪——祖父说,带雪的枇杷熬膏,凉性更足,治肺热咳嗽最灵。

“你太爷爷当年为了等一场雪,能在枇杷树下守半夜。”祖父站在廊下,手里摩挲着个紫砂药罐,罐身上刻着“润肺”二字,是太爷爷的手迹,“他说雪水是天地之精,用雪水熬枇杷膏,能把寒气锁在膏里,喝的时候从喉咙凉到肺腑,比冰塘镇过的还舒服。”

陈砚之应着,指尖被枇杷的绒毛蹭得发痒。他选的都是表皮带点青斑的果子,太熟的反而糖分过重,药效会打折扣。竹篮渐渐满了,金黄的果子堆在一起,雪粒在上面慢慢化成水珠,顺着果皮往下淌,像给枇杷镶了圈水晶边。

刚把枇杷搬进药房,就听见张奶奶的咳嗽声从巷口传来。她裹着厚棉袄,手里攥着块油布帕子,咳得身子直打颤,帕子上隐约能看见些淡红色的痰迹。

“砚之啊,这咳疾又犯了……”张奶奶喘着气,眼圈泛红,“夜里咳得没法睡,胸口像揣了团火,烧得慌。”

陈砚之赶紧扶她坐下,摸了摸她的脉,脉象浮数,舌尖红得发亮。“是肺热没散干净,去年给您的枇杷膏喝完了?”他边说边打开药柜,取出去年留存的陈膏,深褐色的膏体透着光泽,挖一勺放在瓷碗里,用温水化开,“先喝半碗润润,我这就熬新的。”

张奶奶捧着碗,小口小口地抿,膏体滑过喉咙时,她舒服地眯起眼:“还是你这膏管用,比医院开的糖浆强。你太奶奶当年熬膏,总在里面加几颗川贝母,说像给肺叶扇凉风似的。”

“今天就加川贝。”陈砚之笑着应,转身把枇杷倒进陶盆,用雪水慢慢洗。果皮上的绒毛在水里轻轻浮动,像无数细小的白丝。他想起太爷爷医案里的话:“枇杷毛须洗净,留一丝则呛喉,医病如绣花,半点马虎不得。”

洗好的枇杷剥去外皮,果肉带着淡淡的酸香,果核要单独放在竹筛里——太爷爷说,枇杷核也能入药,打碎了煎水喝,治疝气比小茴香还灵。陈砚之把果肉放进铜锅,加了些去年的陈冰糖,又从药柜里取了川贝母,用铜杵慢慢碾成粉,粉末细得像雪,一捻就随风飘起。

“川贝要碾三遍,第一遍去火气,第二遍出药香,第三遍才能和枇杷融成一体。”祖父坐在灶边添柴,火苗舔着锅底,铜锅渐渐冒出白汽,甜香混着药香漫了满室,“你太爷爷当年给戏班的名角熬膏,光碾川贝就得花一个时辰,说人家靠嗓子吃饭,半点杂质都容不得。”

熬到午后,膏体渐渐浓稠,用竹片挑起时能拉出晶亮的丝。陈砚之熄了火,把膏体倒进紫砂罐里,罐底还留着去年熬膏时的痕迹,像层浅褐色的釉。他想起小时候,太爷爷就是用这罐子装膏,每次给街坊送膏,都要在罐口裹层棉纸,再系根红绳,说“药得带着暖意送,才更管用”。

傍晚,陈砚之给张奶奶送新熬的膏,她的咳嗽已经轻了许多,正坐在廊下晒太阳。“闻着香味就知道你来了。”张奶奶接过罐子,掀开棉纸,用小勺挖了点放进嘴里,眼睛立刻亮了,“比去年的更润,这川贝加得正好,不苦,还带着点回甘。”

陈砚之蹲在她身边,看她小口吃膏,阳光透过枇杷树的枝桠落在她脸上,和罐里的膏体一样,泛着暖融融的光。他忽然想起太爷爷在医案最后写的话:“医病不只是用药,是把日子熬成膏,让苦里带点甜,寒里藏点暖。”

回到药圃时,夕阳正把枇杷树的影子拉得很长,枝头还剩几颗没摘的枇杷,雪已经化了,果子在暮色里像点亮的小灯笼。陈砚之在笔记本上写下:“小雪,枇杷膏成。性凉,味甘酸,能清肺润燥。太爷爷用雪水熬膏,今加川贝,解张奶奶肺热咳。罐底的旧痕,藏着熬了几代人的暖。”

灶膛里的火还没全灭,余温烤着铜锅,偶尔“噼啪”响一声,像太爷爷在远处应和。陈砚之摸了摸温热的紫砂罐,忽然觉得,这熬膏的时光,就像罐里的丝,把过去和现在缠在了一起,甜香里藏着的,是比药效更绵长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