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0章 霜降的柿饼霜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30章 霜降的柿饼霜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霜降这天的晨雾还没散,葆仁堂后院的柿饼树就裹上了层薄薄的白霜,像披上了件素纱。树杈上挂满了金黄的柿子,圆滚滚的,被霜气浸得透亮,风一吹就轻轻晃,像谁在枝头挂了串小灯笼,偶尔有熟透的果子“扑通”一声掉进铺着稻草的竹筐里,溅起的甜香混着霜气,在雾里漫开。

陈砚之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走到树下,手里的竹竿裹着层软布——这是太爷爷传下来的法子,怕竹竿敲伤树皮。他仰头看了看,选了串霜色最厚的柿子,竹竿轻轻一搭,果子就顺着布滑进筐里,白霜簌簌落在稻草上,像撒了把碎糖。

“柿饼霜要在霜降后打,这时糖分沉淀得最足。”祖父蹲在筐边,用竹片把柿子一个个拨开,指尖沾着的白霜蹭在竹筐边缘,留下淡淡的痕迹,“你太爷爷当年总说,霜降前的柿饼是‘半成品’,霜里带着生涩味,治不了口疮。得等霜气浸透了果皮,糖分从肉里渗出来,在皮上结成层细密的白霜,那才是‘正经药材’。”

陈砚之放下竹竿,拿起个带霜的柿饼,指尖一碰,白霜就化了点,留下浅浅的湿痕。他想起小时候偷摘没打霜的柿子,涩得舌头半天转不动,太爷爷就拿着柿饼霜笑他:“这甜里的涩,就像药里的苦,得熬到时候才能化。”

正想着,巷口传来孩子们的吵嚷声,混着清脆的争执。陈砚之直起身,看见小宇正把一个柿饼紧紧攥在手里,手背绷得发红,另外两个孩子伸手要抢,三个人在雾里拉扯成一团。

“这是陈医生的柿饼霜,不能吃!”小宇急得脸通红,跺脚时带起的泥点溅在裤腿上,手里的柿饼被捏得变了形,白霜像碎雪似的往下掉。

陈砚之走过去时,孩子们都停了手,低着头抠衣角。他蹲下来,从怀里掏出块干净的帕子,轻轻擦去小宇手背上的霜痕:“怎么抢起来了?”

小宇抿着嘴,指节还在微微发颤:“他们说这白霜是糖,想刮下来吃……”

陈砚之拿起那个被捏扁的柿饼,托在手心给孩子们看。白霜在他的掌心慢慢化开一点,露出下面橙红的果肉。“这确实是糖分结成的霜,但它不只是糖。”他用指尖沾了点霜,轻轻抹在小宇的下唇上——那里有个刚冒头的小红点,是前几天上火起的,“你们看,小宇这里长了口疮,抹点这霜,明天就不疼了。”

孩子们的眼睛都瞪圆了,凑过来盯着柿饼上的白霜,像在看什么神奇的宝贝。穿蓝布褂的小男孩小声问:“它还能当药?”

“能啊。”陈砚之笑了,从筐里挑了三个带霜最厚的柿饼,分给孩子们,“回去把霜刮下来,要是嘴里长了小疙瘩,就抹一点;没长的话,把柿饼吃了,记得留一层霜在皮上,挂在窗台上,过几天还能结新的。”

孩子们捧着柿饼跑远时,祖父正把筐里的柿子倒进陶缸。缸底铺着晒干的稻草,每放一层柿子就撒把秕谷——这是太爷爷传的“挂霜诀”,说秕谷能吸潮气,让霜结得更匀。“你太爷爷常说,要让药材在孩子心里生根。”祖父拍了拍手上的草屑,看着孩子们消失在雾里的背影,“现在看,这根算是扎下了。”

陈砚之刚把竹竿靠在墙上,巷口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王婶抱着孩子跑过来,怀里的小家伙哭得脸通红,嘴角边的口疮肿得发亮,一抽气就咧着嘴喊“疼”。“砚之,快看看我家娃!”王婶的声音带着哭腔,额前的碎发被汗粘在脸上,“昨天还好好的,今早起来就成这样了,奶也不喝,粥也不吃,光哭。”

陈砚之把孩子抱到诊室的竹椅上,小家伙一看见药柜就哭得更凶,小手死死抓着王婶的衣襟。他轻轻掀起孩子的下唇,里面的口疮连成了片,像撒了把红点子。“这是阴虚火旺,秋燥伤了津液。”他转身打开药柜最下层的抽屉,里面的瓷罐里装着淡青色的粉末,是去年霜降晒的柿饼霜,“得滋阴降火,光用凉药不行,孩子受不住。”

他从罐里舀了两勺柿饼霜,又抓了把麦冬、几节石斛,用棉纸包好:“回去找个梨,挖掉核,把这些药材塞进去,加两勺冰糖,蒸到梨变软。让孩子连汤带肉一起吃,霜化在汤里,甜甜的,他不会抗拒。”

王婶捏着纸包,指尖还在抖:“真能管用?我昨天给抹了药膏,他哭得更厉害了……”

“试试就知道了。”陈砚之从抽屉里拿出个小瓷瓶,倒出点淡黄色的膏体,用棉签蘸了点,轻轻抹在孩子的口疮上,“这是用柿饼霜调的蜂蜜膏,现在先让他舒服点。”

小家伙果然不怎么哭了,咂了咂嘴,大概是尝到了甜味。王婶千恩万谢地抱着孩子走了,雾已经散了些,阳光透过柿饼树的枝桠,在地上洒下碎金似的光斑。

第二天一早,王婶又抱着孩子来了,这次小家伙手里攥着个咬了一半的蒸梨,嘴角还沾着梨肉。“砚之,你看!”王婶把孩子的嘴掰开,里面的口疮消了大半,“昨天吃了两顿,今早起来就肯喝奶了,还指着要吃梨呢!”

陈砚之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小家伙把手里的梨递过来,咿咿呀呀地要他吃。“柿饼霜是润肺的良药,配上雪梨的清甜,石斛的润,麦冬的凉,正好中和了秋燥的火气。”他对王婶说,“再吃两天巩固下,记得让孩子多喝温水。”

傍晚收工时,陈砚之坐在药圃边的石凳上,翻开笔记本。夕阳透过柿饼树的叶子,在纸页上投下晃动的光斑。他提笔写下:“霜降,柿饼霜白。性甘、涩,寒,归肺、胃经。太爷爷用柿饼霜治口疮,今用麦冬、石斛配伍,解王婶娃口疮。药圃里的柿饼树,连枝桠都挂着救人的白霜。”

祖父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个刚刮下的柿饼霜,正往自己下唇抹——他年轻时总上火,常年带着点口疮。“你太爷爷说,柿饼霜要自然形成,不能用糖霜冒充。”祖父的指尖沾着白霜,在夕阳里泛着光,“就像学医,得一步一步熬,急了就变了味。你看这霜,得等够了霜降,受够了夜寒,才能结得这么细、这么润。”

陈砚之抬头看向柿饼树,金黄的柿子在暮色里渐渐模糊,只剩轮廓还泛着微光,像悬在半空的小灯笼。风穿过枝叶,带起一阵细碎的声响,像是太爷爷在轻轻笑。他忽然觉得,这些柿子真的像祖辈的眼睛,藏在霜气里,藏在暮色里,安静地看着他把药香传给孩子,把药方递给街坊,把日子过成和他们一样的模样——慢一点,实一点,让每粒霜、每片药,都带着真心的温度。

他把笔记本合上时,指尖沾了点墨迹,像沾了颗细小的柿饼霜。远处传来小宇的喊声,大概是又在跟伙伴们炫耀他窗台上结霜的柿饼皮。陈砚之笑了笑,起身往药房走,明天该教孩子们怎么把柿饼皮串起来挂在屋檐下了,太爷爷说那样结的霜,最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