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04章 巧解疑难,温言妙语化症结

县医院的月季开得正盛,陈砚之刚踏进中医科诊室,就见林薇对着电脑皱着眉,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白大褂的袖口沾着点碘伏——想必是刚给病人换过药。

“又遇上‘拦路虎’了?”陈砚之放下带来的药箱,里面装着爷爷新晒的金银花,特意嘱咐给科里的老主任泡水喝。

林薇抬头,眼下的青影比上次深了些:“可不是嘛,昨天收了个肝硬化腹水的病人,肚子胀得像鼓,西医抽了腹水,没过半天又涨起来,主任让我试试‘攻下逐水’的方子,可病人虚得厉害,我怕扛不住。”

她调出病历:“男性,五十岁,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腻,吃不下饭,稍微动一动就喘。”

陈砚之看着电脑上的舌苔照片,忽然问:“他是不是总说‘肚子胀得喘不上气,却不想喝水’?”

“是!”林薇眼睛一亮,“你怎么知道?我刚才查房时,他还捂着肚子说这话呢。”

“这就对了。”陈砚之拉过把椅子坐下,“他这是‘气虚水停’,就像漏了底的船,光往外舀水没用,得先把船补好。‘攻下逐水’就像猛敲船帮,船没补好,越敲漏得越厉害。”

林薇咬着笔杆:“那该用‘温阳健脾’?我开了苓桂术甘汤,可利水的劲儿好像不够。”

“加两味药试试。”陈砚之指着处方笺,“加黄芪15克、泽兰10克。黄芪补气,像给船加块木板;泽兰活血利水,能让水走得顺些,还不伤正气。”他顿了顿,声音放轻了些,“就像给口渴的人递水,得先问问他想喝温的还是凉的——病人虚成这样,猛药就像冰水,再解渴也伤胃。”

林薇的眉头慢慢舒展:“我明白了!你是说‘扶正’和‘逐水’得搭着来,就像走路时一只脚往前迈,另一只脚得跟上,不然容易摔。”

“比喻得妙。”陈砚之笑了,“再加点药引——用生姜三片、大枣五枚煮水,既能护胃,又能引药入脾。记得让他少量频服,一次别喝太多,就像给快溢的杯子加水,得一点一点来。”

正说着,老主任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保温杯,里面飘出金银花的清香:“小陈大夫来了?听小林说你给肝硬化的病人想了法子?”

“是林大夫的底子打得好,我就添了两味药。”陈砚之起身让座,“爷爷说主任最近总熬夜看诊,让我带点新晒的金银花,说比陈货清火力强些。”

老主任笑着摆摆手:“你这孩子,不光医术随你爷爷,这说话的分寸也学了个十足。”他看向林薇,“就按小陈大夫说的试试,‘攻补兼施’是治虚性腹水的关键,当年我跟你陈爷爷学的,就是这‘拿捏轻重’的本事。”

林薇改方子时,陈砚之瞥见她桌角的便利贴,上面写着“周三给张阿姨送降压药”——张阿姨是上次那个总烧心的男同事的母亲,前段时间查出高血压,林薇一直帮着调药。

“张阿姨的血压稳了吗?”陈砚之随口问。

“好多了!”林薇的语气轻快起来,“上次你说‘用菊花泡水代茶’,她嫌苦,我按你教的,加了两朵玫瑰花,现在天天捧着茶杯喝,说‘又香又降压’。”她忽然压低声音,“对了,那个男同事昨天还问我,你什么时候再来,说想请教‘养生方’呢。”

陈砚之刚要接话,诊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碎花裙的年轻姑娘扶着位老太太进来,老太太拄着拐杖,手捂着心口,脸色白得像纸。

“林大夫,我奶奶又心口疼了。”姑娘的声音带着哭腔,“上次开的丹参滴丸,这次不管用了。”

林薇赶紧给老太太量血压,又做了心电图,结果都没大问题。“还是像上次那样‘针扎似的疼’?”

“比上次厉害。”老太太喘着气,“早上跟邻居吵了架,气一上来就疼得直不起腰,含了药也没用。”

陈砚之看着老太太攥紧的拳头,指节都泛白了,忽然问:“您是不是总觉得‘气堵在嗓子眼,咽不下吐不出’?”

老太太一愣:“是!就像卡着个鸡蛋黄,难受得紧!”

“这不是单纯的心脏问题。”陈砚之对林薇说,“是‘肝气犯胃’,气郁得太厉害,窜到心口了。丹参滴丸治‘血瘀’,她这是‘气郁’,不对症。”

林薇恍然大悟:“难怪心电图没事!那该用‘疏肝理气’?”

“用逍遥散试试,加香附6克、佛手6克。”陈砚之转向老太太,语气放得格外柔和,“您年轻时候是不是特爱给孙女做花糕?我听这姑娘说,您做的枣泥糕比街上卖的还香。”

老太太的嘴角动了动,眼里的戾气散了些:“她从小就爱吃我做的……”

“气大了可就做不了花糕喽。”陈砚之笑着说,“您看这肝气就像揉面,揉得太使劲就发不起来,得松松劲才香。这药就像给面盆松松土,气顺了,心口自然不疼了。”

姑娘在一旁偷偷抹泪:“我刚才还跟奶奶顶嘴,说她‘老糊涂’……”

“祖孙俩哪有隔夜仇。”陈砚之递给姑娘个油纸包,“这是我娘做的枣泥糕,您给奶奶尝尝,气顺了再吃药,比空肚子喝药管用。”

老太太接过糕,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眼眶慢慢红了:“比我做的甜……”

送走祖孙俩,林薇看着陈砚之,眼里满是佩服:“你怎么知道说‘花糕’能让她消气?我刚才劝了半天‘别生气’,她反倒更倔了。”

“老太太疼在身,根在‘气’。”陈砚之收拾着药箱,“跟气头上的人说‘别生气’,就像跟饿肚子的人说‘别想吃的’,越说越拧巴。提她在乎的事,让她心里先软下来,药才能进得去——就像给锁孔抹油,得先找到钥匙眼在哪。”

老主任在一旁听得直点头:“这就是‘医者意也’,不光要懂药,还得懂人。小林啊,你医术扎实,但有时候少了点‘绕弯子’的本事,得多学学小陈大夫这份‘温吞劲儿’。”

中午在食堂吃饭,林薇端着餐盘坐在陈砚之对面,米饭上盖着份青菜豆腐——她总说“吃清淡点脑子转得快”。

“对了,上次那个红斑狼疮的病人,按你说的加了玫瑰花,居然能喝下小半碗药了。”林薇扒着饭说,“她女儿特高兴,说‘药里有股香味,不像以前那么冲了’。”

“玫瑰花不光能去味。”陈砚之给她夹了块排骨,“它能疏肝解郁,这病跟‘情志’关系大,心情顺了,药效才能翻倍。就像种地,不光要浇水施肥,还得让地晒着太阳,总阴沉沉的,庄稼长不好。”

林薇忽然笑了:“你说话总带着股‘泥土味’,却比教科书上的话好懂多了。上次我跟病人解释‘阴阳平衡’,说半天他也不明白,你一句‘就像白天黑夜,少了哪个都不行’,他立马点头。”

“病人不是学生,听不懂术语。”陈砚之擦了擦嘴,“就像给小孩讲‘为什么要洗手’,说‘细菌会生病’不如说‘手上有小虫子,吃到肚子里会咬你’——话糙点没关系,能听进去才管用。”

下午会诊时,那个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喝了药,居然能吃下小半碗粥了。林薇查房回来,脚步都轻快了:“他说‘肚子好像没那么胀了,能喘匀气了’!黄芪和泽兰真起作用了!”

陈砚之看着她泛红的脸颊,忽然想起什么:“你昨晚是不是又熬夜了?眼下的青影都快赶上熊猫了。”

林薇的脸一红:“昨天整理病历到半夜……”

“再忙也得留口气。”陈砚之从药箱里拿出个小布包,“这是爷爷配的‘安神茶’,酸枣仁、合欢皮、远志,泡着喝,比喝咖啡管用,还不伤胃。”他顿了顿,语气带着点玩笑,“总熬夜,再好的医术也没力气施展不是?就像上了弦的弓,总得松松劲,不然容易断。”

林薇接过布包,指尖碰到他的手,像被月季刺轻轻扎了下,赶紧缩回去:“谢……谢谢。”

下班时,夕阳把诊室的窗户染成了金红色。林薇抱着陈砚之带来的金银花,忽然说:“下周六科里组织去山里采药,你要不要一起?听说那里有野生的丹参,爷爷肯定喜欢。”

“好啊。”陈砚之笑着点头,“我跟爷爷说一声,让他也给你讲讲‘认药的窍门’,他总说‘看叶子不如闻根香,辨颜色不如摸手感’。”

“那太好了!”林薇的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我总认不清‘柴胡’和‘防风’,上次差点抓错药。”

“到时候让你闻闻新鲜的柴胡根,有股淡淡的清香,防风根有点土腥味。”陈砚之帮她把金银花装进抽屉,“就像认人,光看脸不行,得听说话的声、看走路的样,药也一样,得摸透了脾气。”

走出医院时,月季的香味混着晚风飘过来。林薇忽然说:“跟你一起看病,总觉得再难的案子都有办法,不像以前,遇到搞不定的就慌。”

“不是我厉害,是你本来就学得好。”陈砚之放慢脚步,“就像你上次给那个类风湿病人调药,加了黄芪之后,她关节肿消得特别快——你只是偶尔需要个人帮你‘搭把手’,就像骑自行车,有时候歪一下,扶一把就稳了。”

林薇低头踢着路上的小石子,忽然笑出了声:“你总能把话说得让人心里熨帖。上次我跟主任意见不合,被他说了两句,正委屈呢,你一句‘老大夫说话直,心里是想让你快点长本事’,我立马就不难受了。”

“本来就是。”陈砚之望着天边的晚霞,“主任要是不看重你,才懒得说呢。就像我爷爷,总挑我方子的错,其实是怕我以后给病人开错药。”

到了医院门口,林薇忽然想起什么:“对了,那个总烧心的男同事,托我问你‘能不能用艾灸调理’?他说喝药总忘。”

“当然能。”陈砚之想了想,“让他灸‘中脘穴’和‘足三里’,用隔姜灸,每周三次,比吃药方便。就说‘这是陈爷爷的法子,比喝药暖肚子’——男人嘛,总觉得‘老法子’比‘新药’靠谱。”

林薇笑着记在手机上:“你连这个都想到了,真是……太细心了。”

公交车来的时候,林薇上车前忽然回头:“周六采药,我叫你?”

“好。”陈砚之挥挥手,看着公交车载着满车晚霞走远,手里还留着刚才递药包时碰到的温度。

回到药铺,爷爷正在院里编竹筐,见他进来就问:“今天又帮小林解了几个结?”

“两个。”陈砚之帮着递竹条,“一个肝硬化,一个肝气犯胃。”

爷爷笑了:“我就说你这张嘴比我的药还管用。医道啊,一半是‘药石’,一半是‘人心’,能把人心捋顺了,药才能走得顺。”

陈砚之望着院里的石榴树,枝头挂着几个青涩的果子,像极了今天那个老太太慢慢舒展的眉头。他忽然明白,所谓“高情商”,不是会说漂亮话,而是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病人怕苦,就加点甜;病人气躁,就说点软;病人怀疑,就用他信的理儿解释。而所谓“高超医术”,也不是开得多厉害的方子,而是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药,像给庄稼浇水,旱了多浇点,涝了少浇点,全看天时地利。

他翻开脉案本,在今天的记录末尾写下:“与林薇论病,悟‘医病如解绳’,绳结有松有紧,解法则有柔有刚。猛拽易断,轻捋自开,医者当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更需有‘体恤入微’的温心。”

写完,他仿佛听见林薇说“周六见”时的笑声,心里像被晚风吹过的月季,轻轻漾起一层暖意——原来医道的路上,有个人能一起讨论病例、一起琢磨药方、一起在晚霞里说声“下周见”,是件这么踏实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