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2章 夏至的艾草香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22章 夏至的艾草香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夏至的日头毒得像要把地上的水汽都烤干,蝉鸣从清晨起就没歇过,一声声撞在葆仁堂的青瓦上,又弹进后院的药圃里。陈砚之蹲在药圃角落,手里攥着把小镰刀,正割今年第一茬艾草。艾杆带着韧劲,镰刀割下去时发出“咔嚓”轻响,断口处立刻冒出青白的汁液,混着浓烈的辛香漫开来,呛得他鼻尖发痒。

“慢着点割,别伤着根。”祖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拎着个竹编的大簸箕,竹篾间还沾着去年的艾绒,“你太爷爷说,艾草得留三分根,明年才能再冒新苗。就像行医,不能把话说满,得给病人留着盼头。”

陈砚之应着,把镰刀收了收,贴着地皮轻轻一旋,整株艾草便带着泥土的湿气倒在手里。他把艾草码成小捆,放进簸箕里,叶片上的露水沾湿了裤脚,凉丝丝的,倒比诊室里的风扇更解燥。药圃这角的艾草长得格外旺,齐膝高的绿丛里,偶尔冒出几株开着淡黄色小花的,是祖父特意留的种。

“这些留种的得等花谢了再割。”祖父蹲下身,用手指拨开一株艾草的叶片,指着叶背细密的白毛,“你看这绒毛,越密的艾草药性越足。当年你太爷爷在山里采药,专挑这种‘白背艾’,说能抵得上半副驱寒的药。”

陈砚之凑近看,果然见叶背像铺了层薄霜,指尖碰上去涩涩的。他想起小时候发烧,祖父就是用这种艾草煮了水,兑着温水给他擦身,擦完睡一觉,烧就退了大半。那时候总嫌艾草味冲,现在闻着,倒觉得比任何香料都安心。

正说着,巷口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叮铃叮铃地穿过蝉鸣,停在葆仁堂门口。王婶挎着个竹篮走进来,篮子里装着刚摘的嫩黄瓜,沾着的泥点还带着新鲜的湿意。“砚之,你爷爷在吗?”她嗓门亮,人还没进药圃,声音先飘了过来,“我家老周的风湿又犯了,说你去年给的艾草包管用,想再来讨点。”

祖父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刚割了新艾,正打算晾呢。”他转头对陈砚之说,“去药房把那罐艾绒取来,再拿两包艾叶。”

陈砚之应着往诊室走,药房的药柜最底层,果然放着个陶罐,里面装着去年的陈艾绒,摸上去像揉碎的棉絮,香气比新艾更醇厚。他又从架子上取了两包烘干的艾叶,包装纸上印着自己设计的图案——一株简笔画的艾草,旁边写着“葆仁堂”三个字,是照着太爷爷的笔迹描的。

“王婶,这新艾你拿回去,一部分用来煮水泡脚,水里加点生姜和花椒,泡到膝盖才管用。”祖父接过艾绒和艾叶,给王婶细细交代,“另一部分阴干了,我教你做艾草包,缝在枕头里,冬天睡觉能暖着腰。”

王婶接过东西,眼睛笑成了月牙:“还是你们老陈家心细。去年用了你给的艾草包,老周冬天都没喊过腿疼,邻居见了都问在哪买的呢。”她把竹篮往石桌上一放,“这黄瓜是自家种的,没打农药,你们尝尝鲜。”

陈砚之拿起一根黄瓜,刚要擦,就被祖父拦住了:“用井水冲冲,凉快。”他拎着黄瓜走到院角的井边,摇着轱辘把水桶放下去,绳索要放很长才触到水面,“咕咚”一声,提上来时,桶壁上凝着层细密的水珠。黄瓜在井水里浸了浸,咬一口,脆生生的甜,混着艾草的辛香,把夏至的燥热都压下去了几分。

“你太爷爷当年,总在夏至这天把艾草晒在药房的横梁上。”祖父看着陈砚之吃黄瓜,忽然说,“说这时候的太阳最烈,能把艾草里的湿气晒透,留到冬天用,驱寒效果最好。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巷子里好几个老人冻得关节疼,他就把存的艾草都拿出来,煮了水挨家挨户送,自己冻得咳嗽了半个月。”

陈砚之心里一动,低头看手里的黄瓜,忽然觉得这寻常的日子里,藏着太多没听过的故事。他转身回药圃,把刚割的艾草一株株挂在晾架上,阳光穿过艾草的缝隙,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金。

蝉鸣还在继续,艾草的香气随着热风漫开,缠上药房飘来的药香,又混着王婶留下的黄瓜清味,在葆仁堂的院子里慢慢酿着。陈砚之望着晾架上摇曳的艾草,忽然明白祖父说的“药沾着烟火气才灵”是什么意思——就像这艾草,在田埂上是草,进了药圃是药,到了百姓的日子里,便成了暖身暖心的依靠。

傍晚收工时,夕阳把晾架上的艾草染成了金绿色。陈砚之在笔记本上写下:“夏至,割艾。白背艾为佳,叶背绒毛密者良。可煮水驱寒,可制绒温灸,寻常草木,藏着护人的热肠。”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浅浅的痕,像艾草的根须,悄悄扎进了时光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