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6章 处暑的酸梅汤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26章 处暑的酸梅汤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处暑的晨雾像一层薄纱,把葆仁堂的药圃笼得朦朦胧胧。陈砚之踩着露水草鞋走进后院时,裤脚立刻沾了层湿漉漉的凉意。他是被一阵细碎的“啪嗒”声惊醒的——昨夜风大,药圃角落那几株野生酸梅树怕是落了果。

酸梅树长在老井旁的石缝里,枝桠歪歪扭扭地探向井口,像个伸长脖子要喝水的孩子。陈砚之搬来竹梯靠在树干上,梯脚陷进松软的泥土里,带起几颗圆润的酸梅,青黄相间的果皮上还挂着雾珠,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得选青中带黄的,”祖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拎着个竹篮,篮底铺着晒干的艾草,“太青的涩得能麻掉舌头,太黄的糖分沉底,少了敛肺的劲儿。”

陈砚之踮着脚够高处的果子,指尖触到果皮时,立刻沾了层黏糊糊的汁液,带着股清冽的酸气。他想起太爷爷的《采药杂记》里画着酸梅:粗笔勾勒的果实旁,用蝇头小楷写着“处暑采梅,得晨露者佳,可制汤,可入药,敛气生津,胜似乌梅”。篮底很快积了小半篮酸梅,青黄的果子堆在一起,像撒了把没捂熟的杏子,空气中渐渐漫开一股越来越浓的酸香,引得檐下的麻雀都落下来,在竹梯旁蹦蹦跳跳地啄食掉落的果屑。

“这酸梅得先用盐卤泡三天,去涩。”祖父把竹篮放在井台边,拿起颗酸梅在衣襟上蹭了蹭,直接丢进嘴里,“你太爷爷当年在山里遇着中暑的脚夫,就摘这酸梅,和着路边的甘草、陈皮,在溪水里捣成泥,灌下去就能缓过来。”他说着,酸得皱起眉头,眼角的皱纹却堆得更密了,“后来他把这法子教给山民,说‘酸梅是山货,不值钱,却能救命’。”

正说着,巷口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像破风箱似的,一下下扯得人心里发紧。陈砚之探头望去,只见张奶奶扶着墙慢慢挪过来,手里攥着块蓝布帕子,帕角绣的蒲公英被咳出的白沫濡湿了一小块。她的肩膀一耸一耸的,每咳一声,花白的头发就跟着抖一下,走到药圃门口时,脸色已经白得像张宣纸。

“张奶奶,您这是受了夜寒?”陈砚之赶紧跳下架梯,扶她坐在井台边的竹凳上。晨雾刚散,井台边的石板还泛着潮,他顺手从墙角拿过件祖父的蓝布褂子,搭在老人腿上。

张奶奶捂着胸口喘了半天才开口,声音细得像根棉线:“昨儿后半夜起了风,窗户没关严,一早起来就咳得停不住,喉咙里像堵着团棉花,又干又痒。”她掀开帕子要吐痰,却只咳出几口白沫,“喝了好几碗水,也压不住这燥劲儿。”

陈砚之伸出三指搭在她腕脉上,指尖下的脉搏跳得又快又细,像根绷紧的丝线。再看她舌苔,舌尖红得发亮,苔薄得几乎看不见。“是风热犯了肺,”他起身往药房走,“您这是秋燥伤津,得用桑杏汤润润。”药柜上的铜秤“叮”地响了一声,他抓了桑叶、杏仁、北沙参,又从一个贴着“枇杷膏”标签的陶罐里舀出两勺深褐色的膏体,“这是去年霜降收的枇杷熬的,您先含一勺,我这就煎药。”

张奶奶含着枇杷膏,喉咙里的刺痒感果然轻了些。她看着陈砚之在砂锅里添水、下药,火光映得他侧脸发红,忽然想起几十年前,也是这样一个雾蒙蒙的早晨,她男人咳得直不起腰,太爷爷就是蹲在这口老井旁,一边煎药一边说:“秋咳像个调皮娃,得哄着来,不能硬治。”

煎药的工夫,小宇背着书包跑来了,书包上还挂着个用红绳系着的酸梅核——那是前几天陈砚之给他的,说能辟邪。“陈医生,我奶奶说她嗓子疼,您给看看!”他拽着陈砚之的衣角往巷口拽,急得小脸通红,“她昨儿给我缝书包带,熬夜到半夜,今早起来就说咽口水都疼。”

陈砚之把砂锅盖盖好,跟着小宇往巷口走。小宇的奶奶正坐在自家门槛上,手里捧着个粗瓷碗,碗里是凉白开,却一口也喝不下去,脖子伸得老长,像只被掐住喉咙的鹅。“是急性咽炎,”陈砚之看了看她的舌苔,黄腻得像铺了层霉,“肺里积了热,得用麻杏石甘汤泻泻。”他转身回药房抓药,路过井台时,看见祖父正把酸梅倒进一个大陶瓮,往里面撒着冰糖、陈皮、甘草,动作慢悠悠的,像在进行一场郑重的仪式。

“这酸梅汤得用井水泡着,”祖父用长柄木勺搅了搅,“等日头偏西,把陶瓮沉进井里,过半夜捞上来,喝一口能凉到脚心。”他指了指瓮里漂浮的陈皮,“这是去年的新会陈皮,和酸梅搭着,酸里带点甘,才不伤人脾胃。”

午后的日头渐渐烈起来,药圃里的薄荷被晒得蔫头耷脑,酸梅汤的香气却越来越浓。陈砚之给张奶奶送药时,老人已经能顺畅地说话了,正坐在竹椅上择菜,看见他来,赶紧往他手里塞了个刚蒸的菜窝头:“热乎的,就着酸梅汤吃,解腻。”

傍晚收工时,陈砚之蹲在井台边,看着沉在井底的陶瓮在水面晃出圈圈涟漪。祖父坐在老槐树下,用竹刀削着酸梅核,削出的碎屑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把碎玉。“你太爷爷说,酸梅核也有用,”他举起手里打磨光滑的核,“穿成串挂在孩子脖子上,能防惊风。”

陈砚之望着暮色里的酸梅树,枝桠间还挂着几颗没摘的果子,像缀着串青黄的小灯笼。他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下:“处暑,采酸梅。青中带黄者入药,配陈皮、甘草制汤,敛肺生津。张奶奶饮桑杏汤咳止,小宇奶奶服麻杏石甘汤热退。这药圃里的酸梅,连落果都带着护人的酸劲儿。”

晚风掠过井台,带起陶瓮里酸梅汤的清冽香气,混着远处街坊们的说笑声,在处暑的暮色里漫散开。陈砚之忽然觉得,这口老井、这棵酸梅树,还有祖父手里的酸梅核,都像被时光浸过的药引,把太爷爷的影子、祖父的皱纹、孩子们的笑声,都熬进了这一碗酸梅汤里,酸中带甘,余味悠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