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3章 小暑的薄荷凉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23章 小暑的薄荷凉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小暑的日头毒得能把石板路晒出裂纹,蝉鸣从清晨就扯开嗓子喊,一声声撞在葆仁堂的青瓦上,又弹回来,在巷子里打着旋儿。陈砚之踩着木梯往药圃搭凉棚,竹篾在手里泛着浅黄的光,是去年冬天就备好的,经了雪水浸过,韧性格外好。

“竹架要扎成‘人’字形,这样漏雨才匀。”祖父搬来几张竹凳,放在凉棚下摆好,帕子在额头擦了又擦,“你太爷爷那时候,凉棚柱子总埋半截在井边的湿土里,说这样夏天摸上去是凉的,病人坐着舒坦。”

陈砚之应着,把最后一根竹篾绑结实。凉棚刚搭好,穿堂风就钻了进来,吹得药圃里的薄荷叶子沙沙响,碎绿的影子落在祖父的白褂子上,像撒了把会动的星子。他转身进药房,从陶罐里抓出一把干薄荷,投进粗瓷大缸,沸水一冲,清苦的香气“腾”地冒起来,混着檐角垂下来的金银花,在空气里酿出股沁凉的味。

“得晾到七分凉,再加冰糖。”祖父蹲在缸边,手指悬在水面上估摸着温度,“太奶奶当年总说,薄荷性烈,烫水冲了会‘烧’掉凉气,凉透了又失了劲儿,就得是这不上不下的温度,才能把清爽泡出来。”

正说着,巷口传来“蹬蹬”的脚步声,张奶奶挎着竹篮快步走来,蓝布帕子在脖颈上搭着,湿了大半。“可算赶上了!”她往凉棚下一站,长舒口气,篮子往竹凳上一放,露出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绿豆糕,“刚蒸好的,就着你这薄荷水吃,绝配。”

陈砚之给她舀了碗薄荷茶,玻璃杯里的薄荷叶还在打转,边缘卷着细小的气泡。张奶奶抿了一口,眼睛眯成条缝:“啧啧,比去年的更透凉!是加了新采的叶子?”

“今早天没亮掐的,叶尖还带露呢。”陈砚之笑着点头,指了指药圃角落,“那边种了片紫花薄荷,味儿冲,等晒干了给您装个枕头,治失眠。”

张奶奶刚应着,就见小宇带着四五个孩子从巷口跑进来,个个跑得满头汗,t恤黏在背上。“陈医生!我们要薄荷水!”孩子们围着大缸转,小宇踮着脚往里瞅,鼻尖快碰到缸沿,“我妈说您这儿的水能治‘夏天病’——就是总觉得嗓子眼冒烟那种。”

陈砚之拿起小瓷碗,挨个给孩子们舀水。绿莹莹的茶汤里,薄荷叶浮浮沉沉,像一群小绿船。最小的那个孩子刚喝一口,就“嘶”地吸了口气,舌头伸得老长:“好辣!比我爸的薄荷烟还辣!”

孩子们哄堂大笑,张奶奶在一旁拍着腿笑:“傻小子,这是凉辣,越辣越解暑!”

陈砚之摘了片紫花薄荷,揉碎了递过去:“闻闻这个,驱蚊的。”那孩子捏着叶子凑到鼻尖,猛地打了个喷嚏,逗得众人又笑起来。阳光透过凉棚的竹缝照下来,在孩子们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混着薄荷的香气,像把夏天的热燥都筛成了碎末。

午后,陈砚之开始熬薄荷膏。砂锅里的香油烧得微热,投进晒干的薄荷叶、金银花,小火慢慢炸着,药香混着油香飘出老远。小宇趴在药房门槛上看,眼睛瞪得溜圆:“这是要做驱蚊膏?去年您给我的那个,我同桌抢着要!”

“今年多做些,给你们班上每人分一盒。”陈砚之搅了搅锅里的药油,“加了蜂蜡,比去年的更黏,能在衣服上挂得住。”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个小布包,“这个给你,薄荷粉,洗澡时撒点,凉快。”

小宇接过来,捏着布包在鼻尖闻了闻,突然往药圃跑去,不一会儿捧着把紫花薄荷回来,小心翼翼地放进空碗里:“我要学您晒叶子,给我妈做枕头!”

祖父坐在凉棚下看着,手里慢悠悠编着艾草绳:“你太爷爷当年在药圃搭了个小台子,专教孩子们认草药。他说,药香得从小闻,闻着闻着,就记在心里了。”

陈砚之望着小宇认真的样子,低头在笔记本上写:“小暑,薄荷盛。朝露采之,七分温水冲泡,得清透凉气。紫花者可驱蚊,入药可疏肝。孩子们捧着薄荷水笑时,方知草木最懂夏天——它把清凉藏在辛辣里,就像日子把甜藏在热烘烘的烟火里。”

傍晚,凉棚下的人渐渐散了,大缸里的薄荷水见了底,只剩些沉在缸底的碎叶。陈砚之收拾着碗筷,听见祖父在哼一首老调子,调子慢悠悠的,混着晚风里的薄荷香,飘得很远。他抬头看药圃,金银花的藤蔓已经悄悄爬上凉棚的竹杆,卷须缠着竹篾,像在把这清凉的故事系在风里,好让每个路过的夏天,都能接住这缕从旧时光里递来的薄荷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