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9章 谷雨的新芽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19章 谷雨的新芽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谷雨这天,雨丝像扯不断的银线,斜斜地织着,把葆仁堂的药圃浇得透湿。泥土里冒出的新绿挤挤挨挨,薄荷的圆叶上滚着水珠,紫苏的紫茎顶着嫩黄的芽,最惹眼的是墙角那几株七叶一枝花,刚展开的叶片像小伞似的,托着晶莹的雨珠。

陈砚之蹲在竹架旁,正给金银花的藤蔓搭架子。他选的是去年冬天修剪的桑树枝,表皮带着细密的纹路,浸过水后泛着深褐色的光。“这藤蔓得顺着架子绕,不然长乱了,开花就少。”他指尖捏着细嫩的卷须,轻轻往竹架上引,卷须像有灵性似的,触到竹杆就慢慢缠了上去。

“你太爷爷当年搭架子,总爱在竹竿底下埋块碎瓷片。”祖父踩着木屐从屋檐下走来,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从山里采的野山药苗,“他说瓷片能挡挡虫子,让根须长得更壮实。”说着从篮底摸出几片青花瓷的碎片,蹲下来埋在金银花根旁,瓷片边缘在湿土里闪着微光,像藏着半阙旧时光。

陈砚之看着祖父把野山药苗插进松软的土里,手指拢着土,轻轻按实,动作跟呵护婴儿似的。“这野山药性子野,得种在最陡的坡上,越贫瘠越疯长。”祖父拍了拍手上的泥,“当年你太爷爷在秦岭采药,看见山民挖这山药当粮食,说它‘救荒又救命’,就带了块根茎回来试种,如今都传了三代了。”

雨渐渐小了,巷口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是出版社的编辑小王,穿着件透明雨衣,裤脚沾着泥。“陈医生,您的《家常药膳集》样书到了!”他从帆布包里掏出本精装书,封面是葆仁堂的木门,门框上爬着金银花,门内露出药圃的一角,薄荷的绿和紫苏的紫撞在一起,鲜亮得像能滴出水。

陈砚之接过书,指尖抚过光滑的封面,忽然看见门楣上的“葆仁堂”三个字,是太爷爷的笔迹,遒劲里带着温润。翻开内页,夹着张书签,是片压干的紫苏叶,边缘还留着他去年采摘时掐出的齿痕。“这张照片拍得真好。”他指着其中一页,是他给张奶奶诊脉的样子,窗台上摆着碗薄荷粥,热气氤氲里,张奶奶的白发泛着银光。

小王凑过来看:“我们特意选了最有烟火气的图。对了,社长说想约您再写本《时令采药记》,把这药圃里的故事都写进去,比如这野山药,还有您刚才搭架子的金银花……”

“我想想。”陈砚之望着竹架上慢慢攀爬的藤蔓,卷须缠着竹杆,像在悄悄系着什么。他忽然想起太爷爷医案里的一句话:“药有灵性,需知它四季喜恶,方得真味。”或许真该写写,春分采茵陈时沾的露水是凉的,夏至晒艾草时闻的焦香是暖的,秋分收山楂时染的指印是红的,冬至熬膏时守的炉火是烫的。

这时药圃那头传来“呀”的一声,是张奶奶的孙子小宇,踩着木屐在坡上滑了一跤,手里的玻璃罐摔在地上,里面的萤火虫飞了出来,在湿漉漉的空气里闪着绿幽幽的光。“陈医生,我的萤火虫!”小宇急得快哭了。

陈砚之走过去,捡起碎片,忽然发现罐底铺着层金银花的花瓣,是小宇昨天采的,想给萤火虫当褥子。“别哭,我教你个法子。”他从竹篮里拿出个空药瓶,往里面放了片新鲜的薄荷叶,“薄荷味能安神,萤火虫更喜欢。”又摘了朵刚开的金银花,插进瓶口,“再加点花香,它们就住得踏实了。”

小宇捧着药瓶,看着萤火虫在花叶间飞,破涕为笑:“陈医生,这金银花真能当枕头吗?我奶奶总说睡不着。”

“能啊。”陈砚之指着竹架,“等花谢了,把干花收起来,混点薰衣草,缝个枕头,保管睡得香。”他忽然觉得,这《时令采药记》可以换个写法,不必全是药材的性味归经,不如记下每个节气里的小事:比如小宇摔碎的玻璃罐,祖父埋的青花瓷片,还有此刻停在金银花上的萤火虫,翅膀上沾着的雨珠。

祖父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手里捏着株野山药苗,根须上还带着湿泥。“你太爷爷说,行医就像种药,急不得。”祖父的声音混着雨后的泥土气,“你看这藤蔓,一天就爬半寸,可十年下来,能绕满整座山。”

陈砚之低头看着书里的金银花,忽然觉得那些藤蔓早就在心里扎根了。从太爷爷种下第一株,到祖父守着药圃熬过饥荒,再到他如今看着小宇追萤火虫,这藤蔓缠着三代人的手温,还会缠着更多人的日子,一直爬下去。

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竹架上的金银花上,水珠折射出七彩的光。陈砚之把样书放进竹篮,打算先给张奶奶送去,让她瞧瞧自己上了书。药香在湿润的空气里弥漫,混着泥土的芬芳,像首没写完的诗,等着新的句子,慢慢续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