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章 褪色的药方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2章 褪色的药方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谷雨这天,下了场淅淅沥沥的雨。雨水打在葆仁堂的青瓦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低声诉说着什么。陈砚之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来上班时,看见祖父正蹲在诊室门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一块嵌在墙里的石碑。

石碑是民国年间立的,上面刻着葆仁堂创始人的名字,还有几行关于行医准则的文字。常年的风雨侵蚀,让字迹变得模糊,尤其是最后那句“医道至精,当守正出奇”,几乎快要看不清了。

“爷爷,我来吧。”陈砚之递过一块软布。

祖父摇摇头,手里的布蘸着清水,轻轻在石碑上摩挲:“这字得自己擦才清楚。”他的手指关节有些变形,那是常年抓药、把脉留下的痕迹,“你太爷爷说过,石碑上的字会褪色,但心里的不能。”

陈砚之没说话,站在一旁看着。雨丝落在祖父的白发上,凝成细小的水珠,像缀了一头的碎钻。他想起小时候,总爱在石碑旁玩耍,听祖父讲太爷爷的故事。太爷爷曾用一味不起眼的草药,治好了一位被西医判了死刑的病人,那故事在巷子里传了几十年,像石碑上的字,虽有磨损,却从未消失。

上午的病人不多,陈砚之趁着空闲,整理祖父的旧药方。那些药方用毛笔写在泛黄的宣纸上,有些已经脆得一碰就掉渣。他找出一个樟木箱,想把这些药方好好收起来,却发现箱子底层,压着一个上了锁的木盒。

“这是什么?”他举着木盒问祖父。

祖父正在碾药,铁碾槽里的苍术被碾成细细的粉末,空气中弥漫着辛辣的香气。“是你太爷爷留下的几张秘方。”他头也不抬,“锁了几十年,我也没打开过。”

陈砚之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为什么不打开?”

“有些方子,得等合适的人,合适的时机。”祖父把碾好的苍术粉倒进纸袋,用麻绳仔细扎好,“就像有些病,不到时候,药再好也没用。”

正说着,诊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中年男人扶着位老太太走了进来。老太太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呼吸急促得像风箱。“陈老先生,您快看看我妈!”男人的声音带着哭腔,“她这几天总说胸闷,今天早上突然就喘不上气了。”

陈砚之赶紧扶老太太坐下,伸手搭脉。脉象急促而散乱,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他心里一紧,这是“心阳欲脱”的征兆,非常危险。“爷爷……”他看向祖父,声音有些发颤。

祖父放下手里的活计,走到老太太面前,先是看了看她的眼睑,又翻了翻她的指甲,最后才搭上脉。他的手指沉稳有力,指尖微微用力,感受着脉搏的每一次跳动。诊室里静得能听见雨声,男人的喘息声,还有自己“咚咚”的心跳。

“砚之,取三枚附子,要炮制过的,还有干姜、炙甘草。”祖父的声音异常平静,“先煎附子,水开后再煮半个时辰,切记不能少。”

陈砚之赶紧去药柜取药。附子是有毒的,必须经过严格炮制,而且煎煮时间要足够长,才能去毒存效。他一边称药,一边忍不住想,要是在医院,此刻恐怕已经上呼吸机了,祖父却只用这几味药,能行吗?

药很快煎好了,黑乎乎的药汁盛在粗瓷碗里,冒着热气。祖父亲自把药碗送到老太太嘴边,一勺一勺地喂她喝下。老太太喝了几口,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出一口黑痰,脸色竟慢慢缓和了些。

“这是‘四逆汤’,回阳救逆的方子。”祖父对男人说,“你妈这是阳虚寒凝,得先把阳气固住。”他又开了个方子,让男人去抓药,“这几天别让她着凉,饮食要清淡,最好是小米粥。”

男人千恩万谢地扶着老太太走了。陈砚之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又惊又奇:“爷爷,这方子也太简单了,就三味药……”

“药不在多,对症则灵。”祖父擦了擦手上的药渍,“你太爷爷当年在战乱时,用这方子救过不少人。那时候缺医少药,只能用最简单的方子,治最急的病。”他顿了顿,眼神飘向窗外的雨幕,“只是现在,愿意信这简单方子的人,越来越少了。”

下午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在地上织出一道淡淡的彩虹。陈砚之把那些旧药方小心翼翼地放进樟木箱,突然发现其中一张药方的边角,写着几行小字,像是太爷爷的笔迹:“治咳喘,当辨寒热,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然最难辨者,是寒热交错。”字迹潦草,似乎是匆忙间写下的,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里某个疑惑的角落。

他想起早上那位老太太,一开始他以为是肺热,差点用了清热的药,幸好祖父及时纠正。原来辨症施治,才是中医的根本,而那些书本上的理论,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活起来。

傍晚时分,周先生又来了。这次他的精神好了很多,脸上带着笑意:“陈老先生,您的膏丸真管用,我这几天能睡五个小时了!”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礼盒,“这是我儿子从国外带回来的咖啡,听说对提神有好处,您尝尝。”

祖父笑着收下礼盒:“咖啡就留给砚之吧,我还是爱喝我的陈皮茶。”他看向陈砚之,眼神里带着一丝期许,“你跟周先生说说,他这失眠,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砚之定了定神,组织了一下语言:“周先生,您的失眠,表面看是睡不着,其实是肝血不足,不能濡养心神。就像田里的庄稼,缺水了就长不好。我们用的那些药材,就像给田地浇水施肥,慢慢调理,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周先生听得连连点头:“原来如此!我回去跟我儿子好好说说,让他也长长见识。”

周先生走后,祖父把那个上了锁的木盒递给陈砚之:“这个,你拿着吧。”他从口袋里摸出一把小小的铜钥匙,“里面的方子,有些可能已经不适用了,但其中的道理,值得好好琢磨。”

陈砚之接过木盒,入手沉甸甸的。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拧,“咔哒”一声,锁开了。里面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放着三张折叠整齐的药方。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张,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治肺痨方”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辨。

“这是你太爷爷当年治疗肺结核的方子。”祖父在一旁说,“那时候没有抗生素,全靠这些草药。现在虽然用不上了,但他辨证的思路,比如强调‘肺肾同治’,到现在还有道理。”

陈砚之看着药方上那些熟悉的药材——百合、麦冬、川贝母……忽然明白,祖父为什么要等现在才给他看这些。不是因为方子有多神奇,而是因为他终于开始懂得,中医的传承,不是死守着过去的药方,而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然后用在当下的病症上。

窗外的彩虹已经消失了,天边只剩下淡淡的余晖。陈砚之把药方小心翼翼地放回木盒,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他知道,那些褪色的药方背后,藏着的是一代代医者的心血,而他的责任,就是让这些心血不至于变成灰烬,而是能在新的时代里,重新燃起光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