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64章 针传往事话奇穴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164章 针传往事话奇穴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葆仁堂的午后静得能听见药炉上水壶“咕嘟”的声响,陈砚之刚把最后一味药材归进药柜,陈守义就从里屋拎出个旧木盒,慢悠悠坐到竹椅上。木盒上的漆皮掉了大半,铜锁却擦得锃亮,一看就有些年头了。

“歇会儿吧,”陈守义用袖子擦了擦木盒上的灰,“前儿个你给王奶奶扎针,用的那套法子是周教授教的‘平衡针法’吧?”

陈砚之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旁边,点头道:“是啊,对付她那头疼,扎对侧的外关穴,当时就轻了不少。爷爷您咋想起问这个?”

陈守义没直接回答,而是摩挲着木盒上的纹路,忽然叹了口气:“你这针法是不错,但要说治急症痛症,还得说我年轻时学的那套‘董氏奇穴’,下针就能止疼,比啥都快。”

“董氏奇穴?”陈砚之眼睛一亮,“我在学校图书馆见过这名字,说是台湾传过来的针法,穴位跟咱们学的十四经穴不一样,一直没机会细究。”

“可不是台湾传的,”陈守义“咔哒”一声打开铜锁,里面铺着块蓝布,放着几十根长短不一的银针,针尾刻着细小的花纹,“这针法早年间就在大陆有,只是传得隐秘。我学这手艺,还得从五十年前说起。”

他拿起一根最短的银针,对着光看了看:“那年我刚满二十,在镇上的‘同德堂’当学徒。有天来了个拉车的汉子,被马车碾了脚,疼得在地上打滚,脚趾头肿得像紫茄子,血把草鞋都浸透了。”

陈砚之往前凑了凑:“那您咋给他治的?”

“我师父不在,我看着急,就按书本上的法子,扎了他的太冲和内庭穴,想着能止疼。”陈守义嘴角带着点自嘲,“结果扎了半天,他该咋疼还咋疼,额头的汗珠子跟断了线似的往下掉。”

正说着,院门口探进个脑袋,是隔壁的张木匠,手里拎着个工具箱:“砚之在不?我这手锯木头时被划了下,不碍事,就是想找块纱布包上。”

“进来坐,张叔。”陈砚之起身去拿纱布,“正好听听我爷爷讲过去的事,可有意思了。”

张木匠坐下,往伤口上倒了点酒精,龇牙咧嘴道:“陈大爷年轻时的故事多着呢,我小时候就爱听。”

陈守义笑了笑,继续道:“就在我手忙脚乱的时候,药铺门口站着个穿青布褂子的老头,看着像个赶车的,手里拎着个旱烟袋,眯眼瞅着那拉车的汉子。我正纳闷,他忽然开口了:‘小伙子,你这么扎不对,白让他受罪。’”

“我当时年轻气盛,不服气:‘老先生,这是书本上教的,哪不对了?’他没跟我争,只说:‘你让开,我试试。’”

陈守义拿起那根短针,在自己手背上比划着:“那老头从烟袋杆里抽出根银针,比我这针还细,对着汉子脚背上的一个穴位就扎了下去,那穴位不在十四经上,我从没见过。他就捻了三下针,那汉子原本疼得直叫唤,忽然就不吭声了,愣了愣说:‘哎?不疼了!’”

张木匠“咦”了一声:“这么神?比麻药还管用?”

“可不是嘛,”陈守义磕了磕烟灰,“我当时也看傻了。那老头起了针,对我道:‘这穴叫‘解溪穴’旁边的‘五虎穴’,专治脚趾肿痛,是董氏奇穴里的法子,比你扎那俩穴快十倍。’”

陈砚之赶紧追问:“那您后来跟他学了?”

“想学还不容易,”陈守义眼里闪着光,“那老头说他姓董,是走南闯北的郎中,懂这套针法。我当即就给他磕了三个头,求他教我。他起初不肯,说这针法得传人心善,还得有悟性。后来看我给乡亲们看病实在,才松了口。”

他从木盒里拿出张泛黄的纸,上面用毛笔描着十几个穴位图,旁边注着小字:“他没留下啥书本,就给我画了这张图,教了我三十多个穴。说这董氏奇穴讲究‘动气针法’,扎完针让病人活动患处,气一动,疼就止了。”

“就像那年你李大爷的腰疼,”陈守义对张木匠说,“他在地里搬石头,腰闪了,疼得直不起身,几个人抬着来的。我给他扎了‘灵骨穴’和‘大白穴’,就在手背虎口那儿,扎完让他慢慢扭腰,不到五分钟,他自己就能走了,你忘了?”

张木匠拍着大腿:“咋忘了!当时我们都看呆了,说您是活神仙!闹了半天是这‘董氏奇穴’的功劳!”

陈砚之看着那张穴位图,越看越入迷:“爷爷,这‘灵骨穴’我好像在书上见过,说是能补气,治全身的疼症。”

“算你有点见识,”陈守义点点头,“这穴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扎深点,能通全身经络,就像给气血开了个总开关。当年董老先生教我时说,急症痛症不用扎太多穴,找准一两个‘特效穴’,比扎一片都管用。”

他忽然想起什么,起身从里屋拿出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几枚锈迹斑斑的铜钱:“这是董老先生临走时给我的,说他云游四海,不知哪天就不在了,让我好好用这针法救人,别辜负了这门手艺。”

陈砚之摸着那些铜钱,忽然明白爷爷为啥总说“针法不在多,在精”。“那您后来教过别人吗?”

“没敢教,”陈守义把铜钱包好,“这针法看着简单,其实讲究多了,进针的角度、捻针的力度,差一点效果就差远了。当年董老先生让我在萝卜上练了三个月,才让我扎人。”

张木匠包好伤口,站起身道:“这手艺可得传下去,砚之年轻,学东西快,陈大爷您就多教教他。”

陈守义看了看陈砚之,眼里带着期许:“你要是想学,我就把这图给你。只是记住,学这针法得有仁心,不能为了显摆,更不能瞎扎,不然会害人的。”

“爷爷您放心,”陈砚之郑重地点头,“我肯定像您一样,用它给乡亲们治病,绝不用来胡来。”

夕阳透过窗棂,照在那张泛黄的穴位图上,墨迹虽淡,却透着沉甸甸的分量。陈砚之看着那些陌生的穴位,忽然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套针法,更是一份传承——从董老先生到爷爷,再到自己,手里的银针变了,可那份“下针立止,救人为先”的心意,从来没变过。

药炉上的水开了,蒸汽氤氲,混着淡淡的艾香,在葆仁堂里慢慢散开。陈守义把木盒递给陈砚之,铜锁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像在诉说着那些藏在针影里的往事,也像在期盼着,这银针能继续在葆仁堂里,扎进病痛,扎暖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