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28章 传艺带徒,指纹绝技授新人

县医院儿科的晨会刚结束,新来的轮转医生小李就抱着个厚厚的笔记本,磨磨蹭蹭地跟在林薇身后。“林姐,您看……今天能再给我讲讲指纹的事不?昨天那个发烧的孩子,您说指纹紫红是内热,我咋看就觉得是普通的红呢?”

林薇正往诊室走,闻言停下脚步,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急,这看指纹跟看舌苔一样,得练‘眼功’。走,今天诊室不忙,咱就从最基础的认‘三关’开始。”

刚进诊室,就见候诊区坐着不少带孩子的家长,有个老太太抱着孙子,老远就打招呼:“林大夫,俺们又来了!这娃昨天吃了您开的药,夜里不咋咳嗽了!”

林薇走过去,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小宝这是好多了,来,伸伸手让阿姨看看。”

小宝怯生生地伸出小手,林薇捏着他的食指,对旁边的小李说:“你看,这靠近指尖的一截叫风关,中间是气关,最靠近手掌的是命关。昨天小宝的指纹在风关就红得发亮,像刚烧红的铁丝,是外感风热;今天颜色浅了些,像退了火的铁,说明热邪散了点。”

小李凑得近近的,眯着眼睛看了半天:“好像……是淡了点。可这红和紫红,到底咋区分啊?”

“你看这光线下,”林薇把孩子的手转了个角度,“纯红像熟透的草莓,带点紫就像加了点酱油的草莓酱,发暗。这紫是因为热得久了,有点瘀滞,像闷在锅里的菜,捂着就变色了。”

正说着,护士领着个哭闹的孩子进来,家长急得满头汗:“林大夫,这孩子拉了三天肚子,吃药也不管用,您给瞅瞅!”

林薇让家长把孩子放在诊床上,小家伙哭得直蹬腿,林薇轻轻挠了挠他的手心,孩子咯咯笑了两声,手也松开了。“你看这指纹,”她示意小李过来看,“风关和气关都是淡青色,像泡在水里的青菜叶,这是寒湿泄泻。”

小李皱着眉:“可他拉的是黄稀便,不是清水样的,也能算寒湿?”

“咋不算?”林薇拿起听诊器听了听孩子的肚子,“你再看他舌苔,白腻得像刚喝了牛奶没擦嘴,手脚也凉,这都是寒象。就像地里的庄稼,淋了冷雨,蔫头耷脑的,得用点温药,像给庄稼晒晒太阳。”

她开了方子,又对家长说:“回去用炒米煮水给孩子喝,炒米是温的,能把肚子里的寒气吸走,像给湿衣服烘烘火。”

等家长走了,林薇对小李说:“记着,看指纹得结合全身症状,不能单打独斗。就像破案,指纹是条线索,还得结合脚印、证人,才能抓到真凶。”

小李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忽然抬头问:“林姐,那要是指纹又红又青,咋判断?”

“这就叫寒热错杂,像一锅汤里又加了冰又加了辣椒。”林薇想起葆仁堂的经历,“上次有个孩子,又流清鼻涕又口干舌燥,指纹风关红中带青,就是外感风寒、内里有热,得又解表又清热,像给汤里加点中和的料。”

上午十点多,诊室来了个特殊的小患者——是院长的孙子,总说肚子疼,做了b超也没查出啥问题。院长夫人抱着孩子,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小林,听说你看指纹有一套,给孩子看看?西医说可能是肠痉挛。”

林薇让孩子伸出手,指纹在气关处有点淡紫,像蒙了层薄灰。“这是有点食积气滞,像管道里堵了点东西,不通顺。”她笑着说,“您是不是总给孩子吃高蛋白的,肉啊蛋啊没断过?”

院长夫人愣了:“是啊,想让他长结实点,每天都给吃两个鸡蛋、一块肉。”

“孩子脾胃像个小磨盘,磨多了就转不动了。”林薇开了点消食的药,“最近别给吃那么多肉,多吃点山药粥、南瓜泥,像给磨盘松松劲。再让孩子每天跑半小时,动动气血,比吃药管用。”

院长夫人走后,小李咋舌:“林姐,您连院长家的孩子都敢‘批评’啊?”

“看病哪分高低贵贱?”林薇收拾着听诊器,“咱是医生,得说实话。就像种庄稼,该间苗就得间苗,不然苗太密了都长不好,跟孩子吃饭一个理。”

中午休息时,小李拉着林薇在走廊上转悠,指着花园里的花说:“林姐,您看那月季,有的红有的粉,我现在总算明白您说的‘红和紫红’了,就像深粉和正红的区别!”

“这就对了!”林薇乐了,“看指纹也得找参照物,多看看自然界的颜色,心里就有谱了。红得像石榴花,紫得像桑葚,青得像嫩柳叶,淡得像桃花瓣,看多了自然就能区分。”

下午,林薇让小李试着给一个孩子看指纹。那孩子有点咳嗽,小李捏着孩子的手,紧张得手心冒汗:“风关……有点红,好像带点青?是风寒感冒吗?”

林薇凑过去看了看,点头:“差不多!这是风寒夹着点热,像冬天里穿了件厚棉袄还跑得出汗,得先解表再清内热。你看,这不就看对了?”

小李长舒一口气,脸上笑开了花:“多亏您之前教的‘柳叶青’‘石榴红’,我刚才脑子里就想着这俩颜色!”

快下班时,林薇的诊室来了个刚满月的婴儿,黄疸还没退,家长急得直掉泪:“医院让照蓝光,可孩子太小,我舍不得……”

林薇看了看孩子的指纹,淡青隐隐在风关,像蒙了层薄雾。“是生理性黄疸,不碍事。”她想起在葆仁堂的法子,“用茵陈10克,栀子3克,煮水给孩子擦擦脸和身子,像给黄疸搭个梯子,让它慢慢退下去。再喝点葡萄糖水,多晒晒太阳,比照蓝光温和。”

家长半信半疑地走了,小李在一旁说:“林姐,您这法子真管用?我在课本上没见过啊。”

“课本上写的是大方向,具体咋用还得灵活。”林薇锁上诊室的门,“就像做饭,课本教你放盐,可放多少得看菜多少、口味轻重,看病也一样。指纹就是个‘提示牌’,告诉你大概往哪走,具体咋走还得自己琢磨。”

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李还在念叨着各种指纹的颜色,林薇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忽然想起自己刚到葆仁堂时,也是这样追着爷爷问东问西。她知道,这看指纹的本事,就像接力棒,从爷爷传到她手里,现在又要传到小李这样的年轻人手里。

只要有人愿意学,愿意把这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用在临床上,让孩子们少受罪、多安康,这门手艺就不会失传。就像诊室窗外的那棵老槐树,一年年发新芽,总能为过往的人遮风挡雨,守护着一方安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