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教授停下手中的竹铲,林晚立刻用软毛刷轻轻扫去牙齿化石表面的红土——动作轻得像触碰羽毛,生怕蹭掉齿冠上的磨痕。随着红土一点点被清理,元谋人左侧门齿的全貌渐渐显露:齿冠呈铲形,是蒙古人种的典型特征,表面的细微磨痕清晰可见,像是在诉说着170万年前,这枚牙齿的主人曾啃咬过的植物根茎与动物皮肉。
“太完整了!这是目前保存最好的元谋人门齿化石!”杨教授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塑料盒将牙齿装起,“你看这齿冠上的‘釉质横纹’,能判断出这枚牙齿的主人当时约15岁,还是个青少年;旁边的刮削器,刃口保存完好,和泥河湾石核的打击工艺有相似性,说明南方和北方的早期人类,可能有过技术交流!”
林晚凑近塑料盒,聚灵玉佩贴着盒壁,左眼泛起淡蓝光晕。她清晰看到,门齿齿根的细微缝隙里,藏着一道极细的“刻痕”——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某种硬物划过留下的,刻痕组成的图案像是“山脉与河流”,旁边还刻着两个几乎要与齿根融合的小字:“巫山有骨”。
“杨教授,你看门齿的齿根!”林晚让杨教授用显微镜观察齿根缝隙,“这是指向重庆巫山的巫山人遗址吧?我记得巫山人遗址距今约204万年,比元谋人还早,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直立人遗址,那里出土过‘下颌骨残片’,难道和这枚门齿有关?”
杨教授赶紧翻出巫山人遗址的资料,指着下颌骨残片的照片:“对!巫山人遗址出土过一段直立人下颌骨,上面还保留着牙齿痕迹!要是能在巫山找到与元谋人门齿相关的骨骼化石,就能把中国境内直立人的生存年代再往前推,甚至能填补早期人类从南方迁徙到北方的‘进化链条’空白!”
就在这时,当地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语气轻松:“野哥他们已经认识到错误了,不仅删除了网上的乱挖视频,还主动赔偿了遗址修复费用。我们已经在元谋人遗址周围加设了防护栏和监控,以后不会再有人乱闯了。”
林晚看着塑料盒里的门齿化石,突然觉得这枚170万年前的牙齿变得格外有分量——它不仅是元谋人的“生命印记”,更是连接中国南北方早期人类文明的“桥梁”,从204万年前的巫山人,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再到百万年前的泥河湾人,每一件远古遗物,都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最好证明。
顾倾城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从西周的青铜宝鼎,追到200多万年前的巫山人,我们终于快摸到‘中国人’最早的模样了。这条寻珍路,走得值。”
林晚点点头,指尖碰了碰聚灵玉佩,玉佩传来一阵与巫山相关的灵气——比元谋人门齿更原始,带着骨骼化石的厚重,还裹着一丝远古森林的湿润气息:“其实这些化石、石器,都在告诉我们‘我们是谁,从哪里来’。从巫山人用下颌骨咀嚼食物,到元谋人用门齿啃咬根茎,再到后来的先民创造文字、铸造礼器,都是‘人’在不断进化、不断创造,这就是文明的源头,是我们血脉里的根。”
当天下午,寻珍团队收拾好设备,准备前往重庆巫山人遗址。杨教授把元谋人门齿化石交给遗址博物馆时,特意在展柜上写了一行字:“这枚门齿,藏着170万年前人类的生存密码,是中华文明最早的‘生命印记’。”
车子驶离元谋人遗址,龙川江的流水在车窗外缓缓流淌。林晚望着远处的红土坡,顾倾城递过来一瓶水:“你说巫山人遗址的下颌骨残片,会不会能和元谋人门齿的形态对应上?会不会能还原出早期人类的‘面部轮廓’?”
林晚接过水,看着天边的流云:“不管能不能,我们都要去看看。每多靠近一步文明的源头,就多一分对生命的敬畏,多一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车子朝着重庆巫山的方向疾驰,暖冬的阳光洒在车身上,暖洋洋的。谁也不知道,巫山人遗址的地下,那片204万年前的下颌骨残片正等着他们,等着被唤醒,等着讲述那段关于“进化”与“生存”的最远古故事。而林晚和顾倾城都清楚,他们的寻珍之路,会一直朝着人类文明最初的源头,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每一步,都是在追寻我们自己的根。
喜欢剑狱符途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剑狱符途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