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地区,赵云正有条不紊地带领军队进行日常训练。此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单膝跪地禀报道:“将军,所有黑龙铁骑已至!”赵云听闻,心中一动,心想主公的命令想必已经送达。他立刻下令接见黑龙铁骑。只见一名黑龙铁骑的小校翻身下马,将一封密封的信件呈上,随后便领命扭头离去。
赵云站在原地,凝视着黑龙铁骑渐行渐远的身影,他的面庞上没有丝毫表情,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待到黑龙铁骑彻底远去后,赵云这才回过神来,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毫不犹豫地打开了手中的信件。
信纸上的字迹苍劲有力,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写下的。而那上面的内容,更是简单明了——“扩军备战,拿下河南”。
赵云凝视着这八个大字,心中已然明了其中的含义。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命令,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没有丝毫犹豫,赵云立刻传令下去,让手下在山西境内展开大规模的征兵行动。
一开始,赵云对于能够招募到多少兵力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想要招募到足够的士兵并非易事。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十天的时间,竟然就有多达三十万人响应了他的征兵号召。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赵云的预料,他不禁开始思考其中的原因。
经过一番调查,赵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整个大明正处于多灾多难的时期,各地灾祸频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大量的流民如同潮水一般涌入山西,这些人失去了家园和生计,他们渴望能够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而赵云的征兵行动,对于这些流民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可以说,此时的大明,最不缺的便是流民。
面对如此庞大的兵力,赵云当机立断,决定派遣五万大军直接进攻河南。
他深知,战争不仅需要足够的兵力,更需要合理的战略部署。
因此,在进军的同时,赵云还计划在沿途继续征兵,以确保军队的规模不断扩大。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还能让更多的流民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双管齐下,赵云相信,拿下河南并非难事。
时光匆匆,一个月转瞬即逝,整个河南已尽数被赵云收入囊中。赵云在河南故技重施,来了一套“杀豪绅、分地分粮”的组合策略,瞬间赢得了河南百姓的民心。紧接着,他又顺势推出征兵举措,这一次,由于兵营中每日都有大量肉食供应,竟直接在河南征召了五十万新兵。一时间,整个山西和河南地区,到处都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大练兵景象,热闹非凡。
赵云见各项事务已步入正轨,便留下将领继续负责训练新兵,自己则亲自率领一万辽东铁骑和一万神机营,离开山西和河南,向着北平的吕布处汇合而去。
此时的北平城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无论是士兵还是将领,若不是孙承宗在上面竭力压制,恐怕早已陷入混乱。孙承宗心里明白,局势已然刻不容缓,再也拖不下去了。因为他已然收到消息,河南已然沦陷,如今整个北方,只剩下山东还牢牢掌握在大明手中。他深知,这无疑是大秦对自己的警告,若是再不撤离北平,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唉……”孙承宗长叹一口气,喃喃自语道,“就算是要撤退,这也绝非易事啊!”
孙承宗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脑海中飞速思索着如何才能带领大量军队安全撤离此地。毕竟,北平如今尚有十万军队,其中两万关宁铁骑更是重中之重,必须得带走。然而,对于那些辽东将领,孙承宗却一直在犹豫是否要一同带走。当然,对于那些勋贵国公,孙承宗压根就没打算带上他们。在他看来,这些勋贵的价值,便是在北平防守战中充当炮灰,否则,整个天下该如何看待大明?大明的颜面又将置于何处?
实际上,从那些勋贵没有跟随崇祯一同撤离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便已注定。
孙承宗又看向手中的另一份情报,上面写着“大秦又在河南征兵五十万了”,再看时间,那已经是十天前的事了。孙承宗心中暗忖,真的不能再等下去了。
“来人,传祖大寿前来作战室!”孙承宗大声吩咐道。对于吴襄,孙承宗根本就没考虑过。在他心中,着实看不起吴襄,觉得那家伙根本就无法商讨大事,只要有他参与,重要的事情必定会失败。所幸,吴襄如今已卧病在床数月,看样子也活不了多久了,所以整个关宁铁骑如今都在祖大寿的掌控之中。
没过多久,祖大寿便匆匆进门。一进门,他便躬身行礼,说道:“督师大人,夜深忽召,卑职心中惶恐,不知大人有何急事?”祖大寿眼神中透露出疑惑,显然在猜测孙承宗深夜召见的意图。
孙承宗面带微笑,目光柔和地凝视着祖大寿,轻声说道:“天寿啊,老夫今日特意寻你前来,便是想听听你对当前局势的见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