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如同一条巨龙一般,在山西镇短暂停留后,迅速得到了后续防守部队的支援。他马不停蹄,毫不犹豫地朝着太原的方向疾驰而去,仿佛心中有着一团燃烧的火焰,驱使着他勇往直前。
经过三天的急行军,赵云的大军如狂风骤雨般抵达了太原城下。这座古老的城市在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宛如铁桶一般。然而,赵云并没有立刻下令攻城,而是展现出了他的深谋远虑。
他深知太原城坚壁厚,强攻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于是,他果断地派遣一部分军队,如疾风骤雨般扫荡山西除太原之外的其他城池。这些军队像汹涌的洪水一样,席卷了山西的每一个角落,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
赵云留下五万精锐之师,将太原城紧紧包围,不给城中守军丝毫喘息的机会。而其余的大军则分成数路,如同一群饥饿的狼群,分头扑向山西的各个方向。他们攻城略地,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城池。
赵云的这一举动,不仅是为了迅速扩张大秦在山西的势力范围,更是为了满足主公对山西八大晋商财产的“惦记”。他要让大秦的旗帜在山西的每一片土地上飘扬,让大秦的财富如滚雪球般不断增长。
经过一个月紧锣密鼓的征伐,山西大地,除却太原,皆已纳入大秦版图。其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当属山西八大晋商。他们在山西境内的土地与财富堆积如山,如今却被赵云毫不留情地“打包”带走。
就在这个时候,除了分布在各个地方的防守部队之外,太原城下竟然聚集了整整八万大秦的精锐之师!
这一个月以来,赵云一直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而且他也没有阻止外界的消息传入太原城。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出城打柴的百姓,大秦军队也完全没有加以阻拦。
随着各种各样的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入太原城,城中的人们开始逐渐分化成了两个派别。其中一派是以地主豪绅和军官将领们为首的强硬派,他们坚决主张要与大秦抗争到底,绝不屈服;而另一派则是以普通平民百姓为代表的投降派。
百姓们心里非常清楚,大秦对于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手段极其狠辣,一旦被大秦军队抓住,绝对不会有丝毫的留情。在这一个月里,大秦军队四处抓捕地主豪绅和官员,甚至连那些山贼土匪也都一并收拾得干干净净。这种雷厉风行的做法,让百姓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大秦与大明统治的截然不同之处。
第三日清晨,晨曦微露,天色刚刚泛起鱼肚白,赵云站在阵前,目光如炬,凝视着太原城头。他深吸一口气,然后高声下令:“总攻开始!”
随着他的命令,数百门红夷大炮同时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炮弹如密集的雨点一般,铺天盖地地砸向太原城头。刹那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整个太原城都被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
这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的炮击,不仅将城头的守卫们轰得七零八落,就连那坚固无比的城墙也在炮火的猛烈轰击下轰然坍塌。城墙的砖石四处飞溅,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赵云眼见时机已到,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瞬间,上万名大秦士兵如猛虎下山一般,汹涌地冲入太原城。他们气势如虹,喊杀声震天动地。
一路上,大秦士兵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城中的守军原本就因为长期的饥饿而士气低落,再加上刚才那惊心动魄的炮击,更是让他们军心大乱,完全丧失了斗志。
那些试图组织抵抗的百户、总兵们,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有效的防线,就不知何时被不知从何处射来的暗箭或者突如其来的暗刀给结果了性命。甚至连他们的亲兵家丁也未能幸免,纷纷在混乱中倒下。
一时间,整个太原城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人们四处奔逃,哭喊声、叫骂声响彻云霄。若不是大秦军队及时进城维持秩序,恐怕这座城市早已陷入无休无止的混乱杀戮之中。
当赵云踏入太原府的那一刻,他的目光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一群人正跪在地上,他们的前方摆放着一个死不瞑目的头颅,那头颅的主人显然是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双眼圆睁,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冤屈和不甘。
赵云凝视着那颗头颅,心中已然明了,此人便是太原郡守。然而,正当他准备上前查看时,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他惊愕不已。
只见一名老者缓缓从人群中站起身来,他的步伐显得有些迟缓,但每一步都透露出一种威严。老者走到赵云面前,恭敬地说道:“大人,我范家连同其他七大家族,已将那些妄图反抗大秦天兵的逆贼诛杀。我等愿献上此贼头颅,以表对大秦的忠诚。此外,为了略尽绵薄之力,我们还特意准备了五百万白银,希望能得到大人的认可。”
说完,老者再次躬身跪地,不再言语,似乎在等待着赵云的回应。
赵云听闻老者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既对范家族长的狠辣手段感到震惊,又对他们如此轻易地舍弃五百万白银而感到不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