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城主府内,孙宇正端坐在书房的书桌前,右手托着下巴,眉头微皱,似乎在沉思着什么。他面前的书桌上,摊开着一幅地图,上面标注着各个城市和地区的位置。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孙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狡黠的笑容。他心中暗想:“大理已经入局了,根据情报,段正明现在已经在大理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不过,要想让大理彻底陷入其中,还需要再给他们加一把火。”
孙宇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的景色。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计划和策略,如何巧妙地引导大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更深的泥潭。
与此同时,在大理国内,各种流言蜚语开始流传开来。有人传言说,大秦的军队不堪一击,根本无法与大理的军队抗衡。还有人说,保定帝段正明英明神武,有一统天下的资质和能力。这些传言迅速传播开来,使得大理国内的人们对参军入伍充满了热情。
保定帝段正明听到这些传言后,心中不禁暗自得意。他原本就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充满自信,如今听到这些赞誉之词,更是觉得自己就是当世的圣人。再加上他之前已经收到消息,广州已经被成功拿下,这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
于是,段正明毫不犹豫地在桂州和广州两地,一共召集了八十万大军。这支庞大的军队汇聚在一起,气势磅礴,令人望而生畏。
段正明站在城楼上,俯瞰着下方那密密麻麻的八十万大军,心中充满了自信和豪情。他相信,凭借着如此庞大的兵力,定能在与大秦的交锋中势如破竹,取得最终的胜利。
然而,段正明并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早已落入了孙宇的算计之中。当孙宇得知大理的八十万军队已经抵达桂州和广州时,他便开始精心策划,布下了天罗地网。
孙宇在大秦军队中挑选出了最精锐的将士,分别由秦一、秦二和秦三率领,各自带领十万大军,分别驻扎在福州、洪州和沅州。而在潭州,乔峰所领导的二十万大军也早已严阵以待。
一个月后,保定帝段正明亲自率领四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潭州进军,准备一举歼灭驻扎在那里的二十万秦军。他心中暗自盘算着,只要能够吞下这二十万秦军,再顺势将四周的地盘全部纳入囊中,那么他一统天下的美梦就指日可待了。
乔峰站在高坡上,远远地望着探马疾驰而来。他的目光锐利如鹰,紧紧地盯着探马手中的军情快报。当他看完消息后,嘴角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他转身,迅速召集手下的将领们。将领们齐聚一堂,神情肃穆地等待着乔峰的指示。乔峰面色凝重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然后果断地开始布置战术。
就在乔峰调兵遣将之际,大理军队如汹涌的潮水一般,气势汹汹地杀向了潭州。他们的马蹄声响彻云霄,战旗飘扬,仿佛要将这片土地踏平。
然而,乔峰早有准备。他先派出一小股部队,佯装抵抗,且战且退。这小股部队看似弱小,但他们的行动却异常灵活,巧妙地引诱着大理军队一步步走进了预先设好的包围圈。
与此同时,秦一、秦二率领的大军如猛虎下山一般,猛攻广州的大理驻军。大理驻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而另一边,秦三率领的军队也如疾风般从沅州迅速向潭州靠拢。他们的行军速度极快,犹如闪电一般,不给大理军队任何喘息的机会。
此时的段正明,还沉浸在胜利的幻想中。他以为乔峰的军队不堪一击,自己的大军可以轻易地攻占潭州。然而,他完全没有察觉到,一场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降临。
一个时辰后,两方军队终于在潭州的边界相遇了。一方是沉默无声、身穿黑甲的大秦军队,他们宛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另一方则是气势昂扬、不可一世的大理军队,他们的呐喊声震耳欲聋。
在宽阔的战场上,双方将领都来到了阵前,气氛紧张而凝重。保定帝段正明身侧,镇南王段正淳和段誉如影随形。他们的对面,正是威名赫赫的乔峰。
保定帝一脸不屑地看着乔峰,高声喊道:“乔峰,你还是快快投降吧!你的实力,朕确实颇为钦佩,但你的领军能力实在太差劲了!何必做这无谓的挣扎呢?只要你肯投降,朕可以封你为王,赐予你无尽的荣华富贵!”
站在一旁的段誉,此时也觉得自己的结拜大哥绝非己方的敌手。毕竟,之前大理军队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都能以少胜多,如今己方兵力比大秦军队多出一倍,乔峰自然更难以抗衡。于是,段誉也开口劝道:“乔大哥,听我一言,还是投降吧。我定会向陛下求情,饶过你所率领的这二十万军队的性命。”
乔峰哈哈笑着“贤弟,只要你劝保定帝举国投降,为兄可以向你保证绝对不追究你段氏一族的罪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