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心潭微澜,前路抉择
云疏影的话语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溪边巨石上,三人沉默相对,空气中弥漫着草药清香与往事沉重的气息。
顾九渊紧握着沈清辞的手,那微凉的柔软是他此刻冰冷心绪中唯一的暖源。滔天的恨意在他胸腔内翻腾,却又被一种极致的冷静强行压下。他不再是那个只能隐忍的王府世子,龙阙在手,《星枢》在怀,母亲与外祖父的血仇,他必将亲手讨回!但正如云疏影所言,此刻冲动,无异于自取灭亡。他需要力量,更需要……谋划。
沈清辞感受着他手中传来的微颤和那几乎要凝成实质的冰冷杀意,心中揪紧,却并未抽回手,反而轻轻回握,无声地传递着她的支持。他的仇恨,他的痛苦,她感同身受。前世她含恨而终,今生亦背负血海深仇,她太明白这种被至亲至信之人背叛、利用的彻骨之痛。他们,原是同样的人。
云疏影将两人的细微互动尽收眼底,清冷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波动。她缓缓起身:“往事已矣,多说无益。路该如何走,是你们自己的选择。这山谷尚算安全,你们可在此将伤彻底养好,再做打算。”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顾九渊:“《星枢秘典》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可悟。你既有此机缘,便静心参研,提升实力方是根本。至于外界纷扰,”她语气带着一丝傲然,“只要你们不出这山谷,无人能扰。”
说完,她不再停留,身影如一片轻云,悄然融入谷中氤氲的雾气里,留下两人独自消化这巨大的信息量。
接下来的几日,山谷依旧宁静,却仿佛有什么东西悄然改变了。
顾九渊变得更加沉默,除了必要的交流,几乎所有时间都用于打坐调息和研读《星枢秘典》。他周身的气息愈发内敛深沉,偶尔演练剑法时,龙阙剑的剑意却更加凌厉迫人,带着一种仿佛要斩碎一切阻碍的决绝。他知道,每一分实力的提升,都意味着离复仇更近一步。
沈清辞没有打扰他,她理解他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消化和沉淀。她将精力投入到云疏影留下的那些珍贵医书和药典之中,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云疏影的医术体系与葛洪同源却更为精深玄奥,许多她前世困惑不解或只是听闻的疑难杂症、奇毒怪蛊,在这里都能找到详细的记载和破解之法。她的医术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提升着。
同时,她也细心照料着顾九渊的起居。每日熬煮调理身体的药膳,在他练功疲惫时默默递上温水,在他深夜对灯研读时陪在一旁翻阅医书。没有过多的言语,却有一种无声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流淌。
有时,顾九渊从深沉的入定中醒来,会看到沈清辞靠在窗边的竹椅上睡着了,手中还握着卷医书,萤石柔和的光晕勾勒着她恬静的睡颜。那一刻,他心中翻涌的仇恨与冰冷会奇异地平复些许,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宁感悄然滋生。他会拿起一旁的薄毯,轻轻为她盖上,动作是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轻柔。
沈清辞有时会假装睡着,感受着他小心翼翼的动作,心中泛起丝丝暖意和酸涩。她知道,他坚硬冰冷的外壳下,并非全是仇恨与杀戮。
这一日,顾九渊终于将《星枢秘典》中关于内力运行和基础剑式的部分初步融会贯通,感觉体内内力充盈澎湃,较之受伤前竟又精进不少。他心中挂念外界形势,尤其是担忧皇帝得知武库波动后可能采取的行动,便寻到正在药田里采集露水的云疏影。
“前辈,晚辈伤势已愈,打算近日便离开山谷。”他开门见山道。
云疏影直起身,并未感到意外,只是淡淡道:“想好了去何处?京城如今对你而言,不啻于龙潭虎穴。”
“晚辈明白。”顾九渊目光沉静,“此时回京,无异自投罗网。我打算先北上。”
“北上?”云疏影挑眉。
“是。”顾九渊颔首,“边境不稳,北狄近来屡有异动。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边境军中所受掣肘相对较少,且远离京城权力中心,更方便暗中积蓄力量。我曾在北境军中待过数年,对那里较为熟悉,亦有几位可托付生死的旧部。”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直接复仇时机未到,他需要地盘,需要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力量。边境战场,虽是险地,却也是最快积累军功、培养心腹、并能合理调动武库资源(以缴获或自铸为名)的地方。
云疏影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能在这等仇恨下保持清醒头脑,选择最有利的路径,此子心性确实不凡。“北上之路,亦非坦途。皇帝既已盯上你,沿途关卡必定盘查严密。你如何离开?”
“这正是晚辈想请教前辈的。”顾九渊拱手道,“迷雾林是必经之路,但如今林外必有重兵封锁。前辈久居于此,不知是否有其他隐秘路径可通往外间?或者,有何方法可避开追踪?”
云疏影沉吟片刻,道:“迷雾林广袤无边,我所知路径也仅限这山谷周边。完全避开封锁不易,但若只是悄无声息地穿过,倒也并非无法可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