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轩爷当道 > 第40章 潮声里的新约

轩爷当道 第40章 潮声里的新约

作者:轩少观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18:43:36

清明刚过,码头的晨雾还带着水汽,陈轩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开门一看,是邻市渔村的老村长,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裤脚还沾着泥:“轩子,救救我们村!那批石斑鱼突然开始翻肚子,查了三天找不出原因,再这样下去,今年的收成就全砸了!”

陈轩赶紧把人往屋里让,给老村长倒了杯热水:“别急,明远的云平台连了你们的监测数据吗?我看看记录。”

张明远被吵醒,揉着眼睛凑过来,手指在平板上飞快滑动:“叔,你们的溶氧量曲线昨天半夜突然掉了三个点!是不是增氧机出问题了?”

老村长一拍大腿:“可不是嘛!修了两回都没用,村里的老技术员说可能是海水里有怪东西,吓得没人敢下水!”

“我跟你去看看。”陈轩抓起外套,转头对张明远说,“把便携式检测仪带上,再叫上阿力,他对机械门儿清。”

渔船在雾里穿行时,老村长还在念叨:“早知道不贪那便宜买二手增氧机了……”陈轩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看看情况,说不定不是机器的事。”

到了邻村码头,水面上果然飘着几十条翻白的石斑鱼,养殖户们蹲在岸边唉声叹气。阿力扛着工具箱跳下水,没一会儿就从增氧机里掏出团黑乎乎的东西:“轩哥,是海草缠在叶轮上了!这机器老旧,防护网早锈烂了。”

张明远举着检测仪绕网箱走了一圈,眉头紧锁:“不对,溶氧量掉得太突然,海草没这么大威力。”他突然蹲下身,掬起一捧海水闻了闻,“有股怪味儿,像……柴油?”

陈轩心里一沉,顺着水流方向往远处看——三公里外的河口处,停着艘货船,甲板上还堆着油桶。他立刻给李队打了电话:“李队,邻市河口有船非法排污,麻烦带人过来一趟!”

等李队带着环保人员赶到时,陈轩已经带着人用围油栏把网箱圈了起来。张明远的检测仪显示,海水里的柴油浓度超标五倍,正是增氧机吸入油污后停摆,才导致鱼群缺氧。

“这群混蛋!”老村长气得发抖,“我们跟他们说了多少次,这片区是养殖区,不准排污!”

陈轩看着被油污污染的海面,忽然对老村长说:“叔,光堵没用。我看这样,咱们联合周边五个渔村,建个‘海域联防队’,轮流巡逻,再装一套远程监测系统,谁排污立刻报警。”

张明远眼睛一亮:“我可以把云平台升级成联防版,接入各码头的监控,一旦检测到油污或异常水质,自动给联防队发警报!”

阿力也点头:“我来教大家修设备,再备几套应急增氧机,万一出事能顶上。”

老村长攥着陈轩的手,眼眶发红:“轩子,你这是救了我们全村啊!联防队的事,我第一个报名!”

半个月后,“五村联防协议”在滨海码头签了字。五个渔村的代表坐在培训学校的长桌前,手里拿着陈轩拟的协议——上面不光写着巡逻分工,还附了份“海域养护公约”:禁渔期严格休渔,养殖尾水必须过滤后再排放,甚至连渔船经过幼鱼区的航速都做了规定。

“这公约太细了吧?”有村长犹豫,“航速限制在五节,得多耗多少油?”

陈轩指着墙上的投影屏,上面是张明远做的对比图:“去年这片海域的幼鱼存活率是32%,按公约养一年,我敢保证能涨到50%。长远看,省的可比耗的多。”

王伯慢悠悠地说:“我打了一辈子鱼,知道这海就像咱的粮仓,得省着用。当年张大爷总说,‘吃海不能竭海’,就是这个理。”

最终,五双手一起按在红泥印上,印泥在纸上洇开,像朵绽放的海葵花。秃头强在旁边举着相机,咔嚓一声,把这一幕拍进了码头的相册。

入夏时,联防队的巡逻艇第一次抓到了偷排污水的货船。船主想塞钱私了,被陈轩堵了回去:“钱我们不要,你得帮五个村的网箱装一套新的过滤系统,再公开道歉。”

货船老板不乐意,陈轩直接把检测报告拍在他面前:“要么赔钱整改,要么等着环保部门的罚单——反正你的船籍信息,我们已经发给李队了。”

最后,那套过滤系统装在了邻村的网箱区,货船老板还在当地报纸上登了道歉信。这事传开后,再没人敢在这片海域耍花样。

张明远的云平台也升级完成,打开界面,五个渔村的水质数据、鱼苗生长情况、巡逻记录一目了然。有天夜里,系统突然报警,显示滨海码头东南海域的水质异常,陈轩带着联防队赶过去,正好撞见有人用电网偷渔,人赃并获。

“轩哥,你看这电网,够狠的。”胜小杰举着执法记录仪,气得发抖——他暑假回来实习,主动申请加入了联防队。

陈轩看着被电晕的小鱼苗,脸色沉得像要下雨:“按公约,没收工具,罚款三千,再让他义务清理网箱一个月。”

偷渔的人不服,嚷嚷着“以前都这么干”,王伯拄着拐杖走过去,指着远处的灯塔:“以前还没这灯塔呢,船翻了都没人救。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得往好里活,懂不?”

那人看着灯塔的光,又看了看周围举着手机录像的联防队员,终于耷拉下了头。

秋分那天,五村联合举办了“开渔节”。码头上搭起戏台,秃头强带着新学员炸了三大锅鱼丸,香气飘出二里地。最热闹的是“新老渔民交接仪式”——老渔民们把磨得发亮的渔网、测深锤交到年轻人手里,张明远代表年轻人,给每位老渔民献上了用珍珠贝做的纪念章。

陈轩站在戏台边,看着胜小杰穿着新的联防队制服,正在给孩子们讲“海域公约”,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他。回头一看,是张大爷的孙子张明远,手里拿着本新装订的册子。

“轩哥,这是我整理的《码头年鉴》,从您刚回来那会儿写到现在。”册子的封面上,是张大爷的航海日志封面和云平台界面的合影,“最后一页空着,您来写句收尾的话吧。”

陈轩接过笔,想了想,在最后一页写下:“海会记得每一滴汇入的水,就像码头会记得每双手的温度。”

海风拂过,带着戏台的锣鼓声和孩子们的笑闹声,吹得年鉴的纸页哗哗作响。远处的网箱在夕阳下泛着金光,联防队的巡逻艇驶过水面,划出一道干净的浪痕。陈轩抬头望去,灯塔的光已经亮起,像颗恒定的星,照着这片越来越有生气的海。

他知道,故事还长。会有新的问题冒出来,会有新的年轻人带着新的想法回来,但只要这颗守护的心不变,这潮水般的传承不断,码头的灯,就会永远亮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