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渣男总裁别虐我 > 第28章 青禾产业困局与启明星合作

七月的热浪裹着青禾县特有的稻花香,“薇晓职场公益平台” 的调研团队站在一片金黄的稻田边,眉头却锁成了疙瘩。凌薇薪手里拿着青禾县村委会提供的 “产业需求表”,上面清晰写着:“当地以水稻种植为主,村民想发展‘稻米深加工’,却缺乏技术、销路与品牌意识”。

“跟雾松县的手工品不一样,稻米深加工需要设备、技术,还得考虑储存、运输,难度大多了。” 苏晓蹲下身,抓起一把饱满的稻谷,“咱们之前的公益课都是‘轻资产’培训,像这种需要产业链支撑的项目,怎么帮村民落地啊?”

青禾县的村支书老周叹了口气:“俺们村种了一辈子水稻,就想把稻米做成米糕、米酒,卖个好价钱。可请技术师傅要花钱,买设备更贵,之前联系过几家企业,都嫌俺们量小、没品牌,不愿意合作。”

凌薇薪看着远处忙碌的村民 —— 有人在收割稻谷,有人在路边摆摊卖散装米,价格低廉却少有人问津。她突然想起星云市的 “启明星集团”—— 这家专注于农产品加工设备研发的企业,之前在 “公益与商业共生研讨会” 上表达过 “助力乡村产业” 的意愿。或许,这是解决青禾县困境的突破口。

回到星云市后,凌薇薪立刻联系启明星集团的项目总监陈默。让她惊喜的是,陈默不仅愿意提供技术支持,还提出了深度合作意向:“我们正想研发适合乡村的小型深加工设备,青禾县的需求刚好能帮我们验证产品;另外,我们还想让技术团队参与公益帮扶,既锻炼员工的实战能力,又能履行社会责任。不如咱们合作推出‘公益 技术’的定制培训,一起帮青禾县打造稻米产业链。”

这个提议让凌薇薪眼前一亮。她立刻组织团队开会,制定 “青禾县稻米产业帮扶计划”:第一步,启明星集团提供小型米糕、米酒加工设备与技术培训,平台负责组织村民学习操作;第二步,平台联合启明星集团设计 “稻米品牌打造课程”,教村民做包装、定标准;第三步,通过 “跨域资源对接系统”,对接星云市的商超、餐饮企业,打通销路。

八月初,合作正式启动。启明星集团的技术团队带着设备进驻青禾县,在村里搭建了临时加工车间;平台则派出李姐、小陈组成的培训小组,与技术团队配合,开展 “设备操作 产品研发” 双轨培训。

可培训刚进行一周,就遇到了难题。青禾县的村民大多是中老年人,对设备操作很陌生,甚至有人因为 “怕弄坏设备” 而不敢上手。村民王大叔搓着手说:“这机器看着就复杂,俺们连字都认不全,哪学得会啊?”

凌薇薪看着村民们畏难的样子,决定调整培训方式。她让小陈把设备操作步骤画成 “漫画流程图”,比如 “按下红色按钮启动设备”“绿色指示灯亮表示完成”,用直观的画面代替文字;李姐则设计了 “分组实操” 模式,让技术团队成员一对一指导,先从 “简单的米糕搅拌” 教起,再逐步学习复杂工序。

为了增强村民的信心,凌薇薪还特意邀请雾松县的学员阿木来青禾县分享经验 —— 阿木现在已经是雾松县手工品合作社的负责人,带着 20 多户村民做电商。“俺们以前也不会用手机上架商品,现在不也做得好好的?” 阿木拿着雾松县的手工品礼盒,笑着说,“只要肯学,没有做不成的事。以后你们的米糕做出来,俺们还能帮你们在电商平台卖!”

阿木的话给了村民们很大鼓励。接下来的半个月,青禾县的临时加工车间里总是挤满人 —— 王大叔跟着技术师傅学揉米团,大婶们围着李姐学包装设计,年轻人则跟着小陈学 “稻米产品线上上架”。老周看着热闹的场景,感慨地说:“以前俺们总觉得‘产业升级’是城里人的事,现在才知道,俺们农民也能靠技术、靠品牌赚钱。”

九月初,青禾县的第一批米糕、米酒终于生产出来了。平台立刻通过 “跨域资源对接系统”,对接了星云市的 5 家商超和 10 家餐饮企业。让人惊喜的是,这些 “青禾牌” 稻米产品因为 “无添加、原生态” 的特点,一上架就受到消费者青睐,商超甚至主动提出 “增加订单量”。

王大叔拿着刚收到的货款,激动得手都在抖:“俺们种了一辈子水稻,第一次靠稻米深加工赚这么多钱!以后俺们还要扩大生产,让更多人吃到青禾县的米糕!”

就在青禾县产业帮扶顺利推进时,平台的商业业务也迎来了新的升级。启明星集团在参与公益帮扶后,对平台的 “公益 职场” 培训模式高度认可,提出要定制 “技术员工公益赋能培训体系”:“我们的技术团队长期专注研发,缺乏客户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希望通过参与乡村产业帮扶,让他们学会‘从技术到市场’的思维转变,同时提升社会责任感。”

凌薇薪抓住这个机会,联合启明星集团的技术部门,设计了一套 “三维融合” 的定制课程:第一维度是 “技术实战”,让员工在青禾县指导村民操作设备时,优化设备的 “乡村适配性”;第二维度是 “职场能力”,通过 “与村民沟通需求”“协调跨部门资源”,锻炼员工的沟通、协作技巧;第三维度是 “公益认知”,组织员工参与 “稻米产品市场调研”,理解 “技术如何赋能乡村经济”。

培训启动后,启明星集团的技术员工小李在日志里写道:“以前我总觉得‘把设备研发好就行’,直到在青禾县看到王大叔因为不会操作设备而着急,才明白‘技术要贴近用户需求’;跟商超对接销路时,学会了‘用市场语言解释技术优势’,这比在实验室里做研发更有收获。”

培训结束后,启明星集团的技术团队不仅优化了 3 项设备功能,还为青禾县设计了 “稻米产品质量检测小程序”,帮助村民实现 “产品溯源”;更意外的是,集团还决定在青禾县设立 “乡村技术帮扶基地”,长期提供设备维护与技术更新支持。

十月中旬,一个温暖的消息传来 —— 青禾县的村民们自发成立了 “青禾稻米合作社”,还推选老周、王大叔作为 “公益合伙人”,负责对接平台的后续帮扶工作。老周在视频会议里说:“俺们不能一直靠你们帮忙,现在俺们有了技术、有了销路,要自己把合作社做大,还要帮邻村一起发展。以后你们要是拓展新的县域,俺们也能当志愿者,分享经验!”

看着老周坚定的眼神,凌薇薪心里满是感动。她突然意识到,公益的真正意义不是 “单向帮扶”,而是 “赋能成长”—— 让受助者变成助人者,让微光汇聚成星火,这才是公益可持续的核心。

十一月初,平台在星云市举办 “乡村产业赋能成果展”,青禾县的米糕、米酒,雾松县的手工品,还有其他县域的特色产品摆满了展厅。启明星集团、未来科技集团等合作企业,以及星云市的商超、餐饮代表都来参加,现场签下了 200 多万元的长期采购订单。

成果展上,凌薇薪站在展台前,向大家分享平台的成长:“从雾松县的手工品帮扶,到青禾县的稻米产业赋能,我们始终相信,公益不是‘给鱼’,而是‘授渔’;商业不是‘逐利’,而是‘共生’。当技术、资金、资源通过公益的纽带连接乡村,当企业员工通过公益实践实现成长,我们就真正做到了‘公益与商业的深度融合’。”

启明星集团的陈默也发言:“跟薇晓合作后,我们的技术产品更贴近市场需求,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也大幅提升。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让更多技术成果惠及基层。”

成果展结束后,凌薇薪独自留在展厅,看着青禾县的米糕礼盒 —— 上面印着村民们手绘的稻田图案,简单却充满生机。她掏出那本 “职场恋爱吐槽日记”,在最新的一页写下:“2028 年 11 月,青禾县稻米产业帮扶落地,启明星集团商业合作升级,公益合伙人模式初见成效。从‘解决单点需求’到‘构建产业生态’,从‘商业支持公益’到‘公益反哺商业’,这一路的突破,让我更加坚信‘初心的力量’。三年前,我在‘996 福报科技’渴望的‘职场价值’,如今已扩展到‘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未来,愿我们继续带着这份热爱,让公益赋能更多产业,让商业照亮更多乡村,让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写完,凌薇薪合上日记,转身走向办公室 —— 那里,苏晓、张哥、李姐、林悦正在讨论 “下一批县域帮扶计划”,青禾县的老周、雾松县的阿木也在线上参与,笑声、讨论声、乡村的背景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充满希望的交响乐。她知道,“薇晓职场公益平台” 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属于公益与商业共生、乡村与城市共荣的新未来,正带着无限可能,在脚下的土地上慢慢绽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