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湖水之下,能见度极低,只有战术头盔上射出的微弱光柱在幽暗的水体中划出有限的范围。“幽灵”小队如同真正融入黑暗的索命阴影,凭借高超的潜泳技术和顶级装备的辅助,悄无声息地贴近了“贝洛号”那锈迹斑斑、附满滑腻水藻和贝类生物的庞大船体。微型水下推进器被统一关闭,队员们依靠脚蹼和个人力量,利用船体本身随波浪的起伏噪音和湖流声作为完美掩护。队长“夜叉”在浑浊的水中打出几个简洁而明确的手语指令,两名负责技术渗透的队员立刻如同经验丰富的深海章鱼般吸附在粗糙的船壳上,从防水携行袋中取出高频水下切割器,在吃水线下方一个巨大的螺旋桨阴影死角位置,开始精准而迅速地切割着一个通往货舱底层废弃泵房的检修入口。蓝白色的高温电弧在水下极小范围内无声地闪烁、熄灭,切割金属产生的轻微震动和噪音被厚重的湖水以及远处货轮引擎怠速的低沉轰鸣完美吞噬。
与此同时,在默然资本总部那灯火通明、气氛却压抑如坟的指挥中心,陈默正通过“幽灵”小队头盔摄像头传回的第一视角实时画面和多维度传感器数据流,紧张万分地监控着行动的每一秒。他面前的巨大主屏幕上,数个分屏分别显示着水下视角、卫星宏观态势图、队员生命体征监测曲线以及“贝洛号”的实时热成像动态。代表小队成员的一个个绿色光点正稳稳地贴在目标船只的结构图上,各项生理数据和环境参数暂时保持稳定。然而,就在切割作业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那种诡异的、源自K所在的“观察者之眼”空间站的、无法解释的无形干扰再次不期而至!主屏幕边缘几乎所有画面都短暂地出现了一丝扭曲的雪花噪点和跳帧,加密通讯频道的信号强度指示条也猛地波动了一下,虽然所有系统都在一秒内强行自我恢复,但这瞬间的异常却像一把冰锥,狠狠刺入陈默本就高度紧张的神经,让他的心脏几乎漏跳一拍,一股强烈的不安感再次攫住了他。他强行压下这股心悸,目光死死投向另一块屏幕——那里显示着他与赵天雄通讯的专用界面,林薇正在用尽一切话术和编程手段模拟他的语气与对方周旋,试图以“股权转让细节需要法律审核”、“数字钱包地址校验”等借口,为救援行动争取哪怕多几秒钟的宝贵时间。
“贝洛号”破败的甲板之上,大部分“血狼”佣兵并未察觉到死神正从他们脚下的深水中悄然逼近。酒精、粗劣的烟草和连日的紧绷神经让不少人的反应变得迟钝。只有少数几个从真正战场上退役下来、嗅觉异常敏锐的老兵,似乎隐隐感到一种源自本能的不安,一种环境中难以言喻的“不对劲”,他们警惕地加强了甲板上的巡逻频率,手中的强光探照灯的光柱更加胡乱而急促地扫过漆黑如墨、波涛渐起的湖面,却一无所获。
“嗤——”一声极其轻微的、高压气体释放的嘶声在水下响起。一块直径约半米的圆形船壳被完美切割开,内部浑浊冰冷的河水瞬间涌入一个更加黑暗、充满铁锈味的舱室。“夜叉”第一个侧身,如同泥鳅般滑入狭窄的洞口,战术头盔上的第三代微光增强与热融合夜视仪瞬间将舱内景象渲染成一片清晰的幽绿色轮廓。这里是一个早已废弃的压载水舱,堆满了生锈的废弃零件、缠结的缆绳和不知名的垃圾,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铁锈、腐烂物和柴油混合的刺鼻气味。他迅速举枪左右扫描,确认短时间内没有 immediate 威胁后,向后打出代表“安全,进入”的战术手语信号,其余队员如同训练有素的杀人鱼,保持着最高警惕,鱼贯而入。
行动初期如同精密的外科手术,冷静而高效。根据后方传来的实时结构图,“夜叉”用手语将小队迅速分成两个战术小组。A组由他亲自带领,核心任务明确:以最快速度直扑船尾隔离舱解救一号人质;B组则负责清除通往目标路径上所有可能的障碍,并伺机控制船只的驾驶舱或轮机舱等关键位置,防止对方狗急跳墙,做出破坏船只动力或威胁人质安全的极端行为。
“噗!噗!”加装了超高效湿性消音器的MP7SD型特种冲锋枪发出比水下气泡破裂声还要轻微的射击声。两名在底层一条狭窄走廊里借着昏暗灯光抽烟闲聊的“血狼”佣兵甚至没看清来者,便应声一头栽倒在地,额头上各自出现一个细小的、几乎不见血的弹孔,瞬间毙命,甚至来不及发出任何警报。小队成员动作毫不停滞,如同黑暗环境中最顶级的掠食者,利用阴影和舱室结构交替掩护,快速而安静地向船尾区域推进。
然而,就在A组即将接近目标隔离舱所在的最后一段走廊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了!一个本该在附近岗位上打瞌睡的佣兵,或许是被尿意憋醒,或许是被潜意识里的不安惊醒,恰好起身准备去换岗,睡眼惺忪地揉着眼睛,迎面就撞上了正在快速交替移动的“幽灵”小队前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