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波炸弹引发的能量共振余波在冰原上缓缓散去,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终将归于平静。然而,在北极星号内部,紧张的气氛却并未随之缓解,反而因为两个复制体暂时的受挫而变得更加微妙。第一和第四突击队趁势发起的反击取得了一定战果,成功将红色复制体逼退数公里,并干扰了蓝色复制体对苏清雪的意识入侵,但这短暂的胜利并未让陈默感到丝毫轻松。
他站在主屏幕前,看着代表两个复制体的光点暂时停止了迫近,但能量读数依旧活跃,显然是在重整旗鼓。K绝不会因为一次受挫就放弃,相反,这可能会让他更加警惕。
周锐,持续监控两个目标的能量波动,任何异常立即报告。林薇,前线部队轮换休整,加强警戒,防止对方反扑。陈默下达指令,声音沉稳。他揉了揉眉心,高强度的精神集中和决策压力让他也感到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就在这时,林薇接收到一段来自后方情报网络的加密警报。她快速解码后,脸色微变,立刻向陈默汇报:陈总,我们设置在东南亚外围的几个信息监听点,几乎在同一时间捕捉到异常试探信号。信号源经过多重伪装,但特征分析指向深渊财团常用的仿生间谍协议。
陈默目光一凝:具体内容?
信号内容很隐晦,主要是以关心和合作意向为名,接触我们在东南亚地区因资产剥离而受到影响的一些外围合作伙伴和离职人员。林薇调出具体报告,问题在于,这些试探都巧妙地避开了我们的核心圈层,目标都是些能接触到部分非核心信息、但又不足以了解全貌的边缘角色。他们在询问我们近期的真实财务状况,以及高层决策状态,特别是关于您和苏总的关系稳定性。
陈默嘴角勾起一丝冷笑。K果然起了疑心。那份未来报告和前线恰到好处的,或许能骗过他一时,但以K的多疑性格,绝不会完全相信。派出仿生间谍进行外围试探,是他验证这是否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的典型手段。这些仿生间谍成本低,可批量投放,即使被捕获也会自毁,难以追踪源头,是执行侦察和渗透任务的完美工具。
他是在投石问路。陈默冷静分析,想通过外围的反馈,来印证他的猜测。如果我们反应过度,或者这些边缘人员透露出任何与我们溃败表象不符的信息,都会立刻引起他的警觉。
需要拦截这些间谍信号,或者清除接触目标吗?林薇问道。
陈默摇头,拦截或清除只会打草惊蛇,告诉他我们发现了,而且很在意。他想要验证,我们就给他验证。
他略一思索,下达指令:通知丽莎,启动迷雾预案。让她协**报组,针对这些被接触的外围目标,定向释放经过我们筛选的真实信息——比如,强调我们因重大决策失误导致的资金紧张,高层会议上确实存在的争吵记录(经过剪辑的),以及我和苏清雪因为战略分歧关系紧张的迹象。要做得自然,像是对方费尽心机才套取到的情报。
明白。林薇立刻领会,这就是要将计就计,用半真半假的信息,进一步坐实他们内忧外患的假象。
另外,陈默补充道,让周锐配合,在这些信息传递的关键节点,人为制造一些微弱的信号干扰,让获取过程显得不那么顺利,增加情报的可信度。
命令迅速被执行下去。一张无形的网悄然张开,等待着K派出的仿生间谍将精心烹制的带回。
在南极基地深处,K看着仿生间谍传回的第一批零碎信息,冰蓝色的瞳孔中数据流飞速闪烁。信息显示,破晓同盟内部确实存在财务压力和决策分歧,陈默与苏清雪的关系也并非铁板一块。这些信息与他之前观察到的情况能够相互印证。
然而,K的眉头却微微蹙起。太顺利了。虽然信息获取过程遇到了一些小阻碍,但整体而言,这些关键信息的泄露显得有些刻意。他生性多疑,对于过于符合预期的事情,总是抱有一份警惕。
记录:目标组织外围信息泄露模式存在人为干预痕迹,概率百分之六十七。K对着系统说道,仿生间谍传回信息需进行二次验证。启动B7序列潜伏单元,尝试接触目标信息链上游节点。
他决定加码,动用隐藏更深、更接近破晓同盟核心圈的潜伏间谍,进行交叉验证。这是更冒险的一步,但也更能触及真相。
北极星号上,陈默很快就通过内部监控网络,发现了这新一轮、更隐蔽的试探迹象。一个负责后勤物资调度的中级管理人员,其通讯模式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异常,与已知的某个深渊潜伏间谍特征匹配。
鱼饵尝过了,现在想钓更大的鱼。陈默对林薇说道,通知内务安全部,对目标人员进行一级监控,但不要采取任何行动。同时,向他可控地释放下一层信息——比如,汉斯博士因之前的质疑被暂时边缘化,周锐团队因资源不足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