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号指挥室内,空气凝重得仿佛要凝结成冰。主屏幕上,代表两支先遣小队的光点已彻底熄灭,只留下刺目的信号丢失警告。汉森引发的内部骚动尚未完全平息,前线传来的噩耗又给每个人的心头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质疑、恐慌、愤怒,种种情绪在压抑的沉默下暗流汹涌。几个中层指挥官的目光不时瞥向主位上的陈默,又迅速移开,其中的不信任几乎要满溢出来。
就在这人心涣散的关键时刻,指挥中心的主通讯屏突然亮起,苏清雪的全息影像再次出现。她的状况显然更糟了,原本就苍白的脸此刻几乎透明,嘴唇不见一丝血色,眼底带着浓得化不开的疲惫,仿佛随时会消散。但她强行挺直了背脊,那双深邃的眼眸扫过指挥室内每一个人的脸,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诸位,她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虚弱,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我知道你们在怀疑什么,恐惧什么。怀疑这场行动的意义,恐惧我们正在走向毁灭。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积攒力气,也像是在给众人消化她话语的时间。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目光聚焦在她身上。
我们失去了先遣队的兄弟,这是事实,是惨痛的损失。苏清雪的声音带着沉痛,但随即转为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但这不是终点,这只是K希望我们看到的开始。他希望我们用愤怒和恐惧埋葬理智,希望我们内部分裂,不战自溃。
她微微抬手,一个复杂的多维数据模型通过她的权限,被投射到主屏幕中央,取代了那片令人绝望的信号丢失区。那是一个涵盖全球能源、金融、科技市场未来十二个月的趋势预测模型,结构精巧,数据庞杂,其中几个关键节点的推导逻辑和最终指向的结论,与当前所有主流分析机构的预测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
这是我对未来局势的初步分析,苏清雪的声音平稳,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重点关注第三季度,南太平洋曙光海域的深海稀土矿脉产权争端,以及其引发的全球固态电池核心材料供应链的重组概率,模型推演显示,概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二。还有,第四季度,因太阳风异常活动导致的全球低轨通讯卫星大规模失效风险,以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非自然干扰因素
她开始逐一解读模型中的关键数据节点,引用的某些技术参数、未公开的地质勘探数据、乃至几个尚未发生的国际政治事件的潜在连锁反应,其精准和前瞻性,让在场所有专业人士都感到震惊。她甚至准确预测了三天后某家主要央行的非公开议息会议可能出现的意外决议,以及其对特定大宗商品市场的瞬时冲击。
这份报告,已经远远超出了战略分析的范畴,更像是一份来自未来的预言。
丽莎组长忍不住打断,苏总,请原谅我的直白,您这些数据的来源,特别是关于星链2.0系统在轨故障率的预测,这完全不符合现有的工程模型。还有这个新型量子加密算法的破解时间点
我知道这难以置信。苏清雪平静地打断她,眼神坚定如磐石,但这些预测会在未来三个月内逐一应验。如果等到那时我们再行动,就彻底晚了。K正是利用这些即将发生的事件作为掩护,来完成他的方舟计划。
她调出另一组数据,展示南极冰层下能量波动与未来金融市场震荡之间的关联性。复杂的算法模型清晰地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同步性,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着一切。
看到这个能量峰值了吗?苏清雪指向其中一个异常波动的数据点,它对应的正是下周全球原油市场的突然波动。这不是巧合,这是K在测试他的时空干预能力。
指挥室内一片哗然。几个资深分析师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怀疑。然而当他们仔细研究苏清雪提供的数据模型后,却发现所有的推导过程严丝合缝,逻辑自洽,找不出任何破绽。
这不可能。一位金融专家喃喃自语,除非她能预知未来。
这句话如同惊雷般在指挥室内炸响。所有人都愣住了,连原本质疑声最大的几位指挥官也陷入了沉思。
陈默始终沉默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的目光在苏清雪和那份惊人的报告之间来回移动,脑海中闪过无数个画面:苏清雪异常的预知能力、她对K计划的了解、她日益恶化的身体状况、还有那块神秘的怀表。
突然,他的目光锁定在报告中的一个细节上,关于某种尚未公开的纳米材料在极端温度下的性能数据。这个数据与他前世在某个绝密实验室看到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而那个实验室要在三个月后才会正式公布这项发现。
一道灵光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所有的疑点在这一刻串联起来,指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
他的心跳骤然加速,血液仿佛在瞬间凝固。如果他的猜测是真的,那么苏清雪所承受的远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