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星谷”1704室,空气里新家具的味道被一股紧绷的专注感取代。巨大的显示屏分割成数个窗口,复杂的分子结构模型、电化学测试曲线、还有密密麻麻的原始数据流瀑布般刷新。周锐站在主屏前,眼窝深陷却目光灼亮,手指激动地在空中比划着,向刚刚正式入职的林薇讲解样品中试的每一个细节。
“……你看这组充放电曲线!平台电压稳得像尺子画出来的!还有库伦效率,循环200次后还能维持在99.8%以上!陈先生,林首席,这绝对是可以颠覆现有液态电池体系的东西!”周锐的声音带着颤抖的亢奋。
林薇坐在一旁崭新的工作站前,十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是她正在快速构建的数据分析模型。她没有立刻回应周锐的激动,秀气的眉毛微微蹙起,眼神锐利地扫过实时导入的测试数据流。
“电导率和循环数据确实惊艳,”她的声音冷静,带着一种穿透表象的犀利,“但周工,第七批次样品在高温(55°C)老化测试第48小时的EIS(电化学阻抗谱)数据,界面阻抗的增幅斜率比前六个批次高了23.5%。还有,这三组循环曲线,”她迅速调出几个被高亮标注的数据段,“在深度放电末期,电压平台出现了轻微但持续的抖动,虽然幅度在规格书允许范围内,但抖动频率呈现上升趋势。这不符合完美的固-固界面接触理论模型。”
周锐脸上的亢奋瞬间凝固,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他凑近林薇的屏幕,死死盯着她标注出来的异常点,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些细微的“毛刺”,在他狂喜于宏观性能突破时,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可能是测试夹具接触电阻的微小波动,或者环境湿度…”他的辩解在林薇平静却极具压迫感的目光下显得有些苍白。
“周工,我们是做材料的,不是做玄学的。”林薇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数据不会说谎。这些‘毛刺’,指向的是材料本身在极端工况下可能存在的界面副反应倾向,或者是微观结构在长循环应力下的不稳定性萌芽。现在忽略它,未来可能就是量产线上批量炸裂的电池包。”
一直沉默旁观的陈默开口了,声音不高,却让争论的两人瞬间安静下来:“林薇的担忧是对的。魔鬼在细节里。”他走到主屏幕前,指尖点在那几处被标注的电压抖动曲线上,“周锐,立刻暂停所有后续样品封装。集中力量,回溯第七批次粉体合成、烧结、压片、涂覆每一个环节的工艺参数和环境记录,与性能最稳定的第三批次进行逐项交叉对比分析。林薇,”他转向数据专家,“建立更精细的模型,把界面副反应的可能路径、应力累积的触发阈值给我量化出来。我要知道这些‘毛刺’会不会长大,会在什么条件下变成致命的裂痕。”
他的指令清晰而冷酷,瞬间将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团队拉回冰冷的现实。追求完美,容不得丝毫侥幸。周锐深吸一口气,用力点头,眼中重新燃起的是更严谨的火焰:“明白,陈先生!我亲自带队查!”他转身冲向实验室区域。
林薇看着陈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这个老板,要的不是漂亮的PPT数据,而是真正能经得起烈火淬炼的基石。“模型优化需要原始工艺日志和所有批次的环境监控数据,权限?”她问。
“最高权限对你开放。”陈默毫不犹豫,“默然的数据中枢,由你执掌。找出隐患,解决它,或者…证明它可控。”
“好。”林薇不再多言,十指在键盘上化作一片残影,新的指令行和模型构建脚本飞速生成。
窗外的天光由炽白转向金红。苏氏集团顶层总裁办公室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硝烟味刚刚散去的冷冽。一场针对离婚谣言和盘山道事件影响的紧急高层公关会议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苏清雪坐在主位,面色如常,清冷的声音下达着一条条指令,从舆论引导、合作伙伴安抚到内部员工信心的提振,滴水不漏。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每一次开口,董事会暗箭留下的冰冷阴影都在隐隐作痛。威信的重塑,需要时间,更需要铁一般的事实。
会议结束,众人鱼贯而出。偌大的办公室只剩下苏清雪一人。夕阳的余晖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她的身影拉得孤长,投射在光洁如镜的地面上。疲惫如同潮水,无声地漫过四肢百骸。她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尖冰凉。
目光无意识地扫过办公桌一角,那里放着一份助理李岩早上送来的简报更新,关于“默然资本”和周锐团队的进一步动向,以及…那个新加入的“林薇”。陈默的动作快得惊人,他搭建的框架,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凝聚着力量。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躁和更深的疏离感,缠绕上心头。
就在这时,内线电话响起,是她的首席秘书方瑜:“苏总,您下午三点交代订的餐点,已经送到别墅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