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的开源宣言如同一颗投入数字湖面的巨石,激起的并非涟漪,而是席卷全球技术领域的海啸。公告发布后的七十二小时,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场奇观。
默然研究院搭建的开源平台访问量呈指数级飙升,服务器一度因难以承受汹涌而至的全球流量而几近瘫痪,不得不紧急扩容。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开发者、安全研究员、白帽黑客、甚至是一些被深渊财团打压已久的竞争对手企业的技术团队,怀着不同的目的——好奇、敬佩、学习、或是寻找反击的武器——纷纷涌入。
林薇带领的团队临危受命,成了这场自发技术运动的临时协调中心。他们几乎不眠不休,筛选代码提交、解答疑问、引导讨论方向。令人惊叹的是,在全球开发者的智慧碰撞下,一个旨在对抗《克洛诺斯法案》及其背后“监管后门”的创意被迅速提出、完善并付诸实施。
基于陈默开源的基础架构,一个被命名为“雅典娜防护网”的开源分布式安全系统,以惊人的速度被构建起来。它并非一个单一的软件,而是一套协议、算法和工具的集合,能够帮助任何接入的网络或系统主动识别、隔离甚至反向追踪那些试图窃取数据或植入后门的异常行为。其核心思想是:你无法阻止别人筑墙,但可以教会所有人识别墙的弱点并学会翻越或加固它。
“雅典娜防护网”的第一个测试版本发布后,迅速获得了多家深受《克洛诺斯法案》之苦的大型科技公司和云服务商的青睐。他们纷纷宣布将在自家产品中集成或兼容该防护网。这意味着,即便《克洛诺斯法案》强行通过,其试图建立的监控壁垒也已在技术层面被提前瓦解,形同虚设。默然资本不仅没有因开源而衰落,反而一跃成为开放、安全的技术生态的引领者,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K及其操控的势力显然没料到陈默会走出如此一步绝棋,更没料到全球技术社区的反应会如此热烈和高效。他们试图反击,通过控制的媒体渠道大肆污蔑“雅典娜防护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后门,指责开源社区“危害国家安全”、“为黑客行为提供温床”。
然而,这一次,他们的谎言却遭到了全球互联网社区空前一致的猛烈抨击。无数技术专家、学者、企业家公开站台,阐述开源技术的透明性和安全性优势。国际知名黑客组织“匿名者”更是直接采取行动,瞬间瘫痪了那几个推动法案最积极的政府部门网站,并在其首页留下醒目的讯息:“阻止进步者,必将被时代抛弃。——#守护雅典娜”
舆论彻底反转。K试图通过立法和舆论构建的科技铁幕,在七十二小时内,被全球开发者用代码和共识合力凿穿。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开放、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的胜利。
“陈总,我们…好像成功了?”林薇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和巨大的疲惫。指挥中心内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声。
陈默站在安全屋的屏幕前,看着全球媒体对“雅典娜防护网”的赞誉和对手的狼狈,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松弛。然而,极度紧张后的骤然放松,以及连日来的殚精竭虑,让他重生后便不时发作的剧烈偏头痛猛地袭来,如同钢针钻入太阳穴,令他眼前一阵发黑,不得不扶住桌沿才勉强站稳。
他脸色苍白,冷汗瞬间浸湿了额发,手指用力按压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试图缓解那几乎要炸裂的痛楚。
就在这时,一个纤细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苏清雪不知何时离开了病床,她穿着一身宽大的病号服,更显得身形单薄如纸,脸色透明得没有一丝血色,仿佛随时会融化在空气中。
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将一支预先灌装好的、散发着微弱湛蓝色荧光的注射器,轻轻放在陈默手边的桌面上。她的动作很轻,带着一种虚弱的疲惫。
“能缓解你的头痛。”她的声音平淡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仿佛只是随手递上一杯水般自然。
陈默猛地抬头,忍着头部的剧痛,目光锐利如刀地射向她,一把抓过那支注射器。药液在透明的针管中荡漾,那幽蓝的色泽与他记忆中她咳出的血丝、她手腕隐约的脉络如此相似,一种强烈的不安和疑惑瞬间攫住了他。
“这药哪来的?”他盯着她的眼睛,声音沙哑而充满审视,“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颜色?”
苏清雪避开了他探究的目光,长长的睫毛垂下,在苍白的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她没有回答他的任何一个问题,只是用那种惯有的、听不出喜怒的平淡语调重复道,声音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持:“你的身体不能垮。”
说完,她不再停留,甚至没有再多看那支注射器一眼,转身,拖着虚弱不堪的身体,慢慢地、却又挺直了脊背离开了房间,留下一个瘦削而决绝的背影。
陈默盯着手中的蓝色药剂,又看向她消失的门口,心中的疑团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这药是什么?她从哪里得来的?为什么能恰好缓解他重生后独有的剧烈头痛?那蓝色到底意味着什么?与她身体的异状又有何关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