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的风暴来得又快又猛。#默然资本总裁滥用职权# 与 #陈默疑患被害妄想症# 的词条如同被注入兴奋剂,在短短几小时内冲上热搜榜首,后面均跟着一个触目惊心的“爆”字。营销号们倾巢而出,绘声绘色地描述陈默如何“仗势欺人”、“无理取闹”,强行干预航班正常运营,言辞间极尽煽动之能事。评论区更是沦陷,不明真相的网民被情绪裹挟,口诛笔伐如潮水般涌向默然资本和陈默个人。
这波舆论海啸迅速转化为实质性的冲击。默然资本的股价应声下挫,虽然跌幅暂时可控,但绿线跳水的趋势足以让投资者心头蒙上阴影。几个正在接洽中的重要合作方也纷纷发来措辞谨慎的问询函,语气虽然客气,但暂停推进、要求解释的意图显而易见。
“陈总,民航监管部门的问询函已经到了,要求我们在四十八小时内提交关于此事的详细说明以及……您个人的精神状况证明。”助理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难掩焦虑。
陈默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闻风而动的媒体长枪短炮,脸色冷峻如冰。内外的压力如同实质般挤压过来,但他深邃的眼眸中不见慌乱,只有一片沉静的寒意。苏清雪昏迷前那绝望的预言、那份尘封账单带来的巨大冲击,如同最坚实的锚,让他在这片惊涛骇浪中稳住了心神。他相信她,这种信任超越了常理,甚至超越了他对自己的判断。
“知道了。”他的声音听不出情绪,“法务部牵头,成立应急小组,准备材料。对外统一口径:基于收到的匿名重大安全预警,默然资本出于社会责任优先原则,采取了必要且合规的沟通程序。具体细节因涉及安全调查,暂不便透露。所有恶意诽谤、散布不实信息的媒体和个人,律师函即刻跟进。”
他选择了一种近乎冷处理的方式,不直接对抗,不详细解释,而是筑起法律的堤坝,为自己争取时间。他知道,真正的战场不在舆论场,而在那架未能起飞的航班背后,在苏清雪用难以想象的代价换来的预警里。
几乎在同一时间,医院VIP病房内,苏清雪虚弱地靠在床头。平板电脑上显示的正是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她苍白的脸上没有意外,只有一丝深切的疲惫和了然。她立刻意识到,陈默是为了她,才陷入了这场无妄之灾。
几乎没有犹豫,她拿起私人加密手机,拨通了一个极少动用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威严的男声,用的是泰语。苏清雪用流利但明显气力不济的泰语与之交流,语气恭敬却不容置疑,提及了多年前苏家对彼方的一次“微不足道”的援助,以及对方当时许下的承诺。
通话时间不长,但挂断后,苏清雪额上已渗出细密的冷汗,呼吸也变得急促。她剧烈地咳嗽起来,慌忙用纸巾捂住嘴,缓过气后,雪白的纸巾上赫然染上一抹刺目的鲜红。她看着那抹红,眼神有片刻的恍惚,随即化为一片坚毅的灰烬。
她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低声自语,仿佛在说服自己,又像是在祭奠什么:“……王室这条线,最后一点情分也用完了……值得。”为了他,清空所有底牌,耗尽所有资源,都是值得的。这是她迟来的赎罪,也是她深埋两世、沉默如山的爱意唯一的表达方式。
在她的幕后运作下,风向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民航监管部门的态度悄然软化,调查虽未取消,但节奏明显放缓。几家与苏氏关系密切、素有公信力的媒体开始谨慎地发表评论文章,探讨“航空安全无小事”、“匿名预警与公共安全管理的边界”,虽未直接为陈默辩护,却巧妙地将公众视线引向了更理性的讨论维度,并隐约传递出“事出有因,并非无理取闹”的信号。
陈默很快感受到了压力的变化。官方调查的雷声大雨点小,以及舆论场中开始出现的不同声音,都让他敏锐地察觉到,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暗中干预。他几乎瞬间就想到了苏清雪。只有她,才会用这种悄无声息却又高效至极的方式替他解围。
这时,他的助理敲门进来汇报工作进展,无意间提了一句:“陈总,说起来也巧,这次帮我们跟那边几个关键官员沟通疏通的渠道,反馈说对方意外地好说话。据说牵线的那位中间人,是苏总以前……呃,大概是苏总早年积累下的人脉吧,好像对东南亚那边的航线事务异常熟悉。”
助理的话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陈默心中漾开圈圈涟漪。苏清雪对东南亚航线异常熟悉?他从未听她提起过。前世今生的记忆碎片翻滚交织,却拼凑不出合理的解释。这份“熟悉”从何而来?是苏氏集团的业务往来,还是……其他更深层、更隐秘的原因?
正在他凝神思索时,私人手机震动了一下,收到一条没有号码显示的匿名短信,内容极其简短:“舆论已降温,安心。”
短短七个字,没有署名,陈默却仿佛能透过冰冷的屏幕,看到那个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却眼神执拗的女人。一股极其复杂的情绪瞬间攫住了他——是感激,感激她又一次在他陷入困境时伸出援手;是困惑,困惑她为何总是选择这样隐于幕后的方式,将一切心意藏得严严实实;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为这份沉重而无声的守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