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90章 谈话释源提窑洞 诊室告疾定疗程

陈墨看着许干事和李干事严肃的神情,心里刚悬起来的石头瞬间落了地 —— 原来他们问的是财产来源,不是更棘手的问题。他端起搪瓷缸喝了口温水,定了定神,缓缓开口:“二位同志,你们看过我的档案,应该知道我有位师父叫杨承和吧?他生前也是卫生部保健组的中医,这些钱,一部分是师父留给我的遗产,还有一部分是当年他带我出去行医时攒下的。”

许干事和李干事同时点头,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不停记录。李干事抬头追问:“陈墨同志,你能具体说说这笔遗产的情况吗?比如数额、交付时的场景,还有行医收入的来源,这些都需要核实。”

“当然可以。” 陈墨回忆着师父在世时的画面,眼神柔和了几分,“师父是 1958 年去世的,去世前半个月,特意把我叫到家里,还请了医学院的陈院长和保健组的林文涛主任做见证。他从樟木箱里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有四千多块现金,还有几张药材店的存款单,说是给我以后行医和生活用的。陈院长当时还劝师父留些钱自己用,师父说他无儿无女,这些钱留给我继承,比什么都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行医收入,是 1956 到 1957 年,师父带我去河北、山西的乡下义诊,当地公社和老乡们过意不去,给了些粮食和现金,换算下来大概有八百多块。这些钱我都存在了银行,有存折可以查证。”

李干事把 “陈院长”“林文涛”“河北山西义诊” 等关键词记下来,抬头又问:“你家里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都是用这笔钱买的吗?我们调查时发现,你有两辆自行车,两块手表。”

“不是全部。” 陈墨笑着解释,“我现在骑的二八大杠,还有一块上海牌手表,是我姐夫王建军送的 —— 他是粮食局副局长,去年换了新自行车和手表,旧的就给我了,说是放着也是浪费。缝纫机和另一辆女式自行车,是我用师父留下的钱买的,给我媳妇丁秋楠用,她平时喜欢缝衣服,有缝纫机方便些。”

“那现在还剩下多少存款?” 李干事紧跟着追问,语气依旧严肃。

“大概还有四千多块。” 陈墨坦然回答。

“怎么还剩这么多?” 许干事惊讶地抬了抬头 —— 这年代普通工人一年工资才几百块,四千多块可是一笔巨款。

陈墨看出他们的疑惑,补充道:“这里面除了师父遗产剩下的,还有我父母的抚恤金。我父母是 1952 年牺牲的烈士,当时国家每月给二十块抚恤金,一直发到我 19 岁成年,加上他们生前的工资结余,一共有一千多块。这些钱我一直没动,和师父的遗产放在一起,档案里应该有抚恤金发放记录,二位可以去民政局核实。”

许干事放下笔,语气缓和了些:“陈墨同志,你别误会,我们没有随意翻阅你档案的权限,按流程必须当面核实,这是组织审查的规定,也是对你负责。”

“我理解,是我刚才有点急躁了。” 陈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 刚才看到干事追问不休,他还以为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现在解释清楚,心里也踏实了。

谈话刚进入尾声,办公室门突然被轻轻敲响。陈墨心里一动 —— 肯定是许大茂带娄晓娥来了,早上特意让他下午带媳妇过来。“二位同志,不好意思,是我预约的病人,我让他们稍等片刻。” 他起身开门,果然看到许大茂和娄晓娥站在门口,许大茂手里拎着个布包,娄晓娥则攥着手帕,脸上带着几分局促。

“陈墨哥。” 夫妻俩齐声打招呼,声音都有些小。

“实在对不住,我这边还有点事没忙完,你们先在隔壁挂号厅等会儿?那边有长椅,凉快些。” 陈墨歉意地说 —— 外面太阳正烈,挂号厅有吊扇,比站在门口舒服。

“不用不用,我们就在这等就行!” 许大茂赶紧摆手,生怕打扰陈墨和干事谈话。娄晓娥也跟着点头,眼神闪躲着不敢看屋里的干事,显然是被两人严肃的气场吓到了。

“还是去挂号厅吧,这边快结束了,我忙完就叫你们。” 陈墨坚持道,又对娄晓娥说,“晓娥同志,让你跑一趟,辛苦你了。”

娄晓娥脸颊微红,小声说:“不辛苦,陈墨哥您先忙。” 说完,拉着许大茂往挂号厅走 —— 她实在不好意思在两个陌生的 “干部” 面前多待,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陈墨关上门,回到座位上。许干事收拾着笔记本,像是随口问了句:“陈墨同志,你现在住的独院,手续是怎么办下来的?我们了解到,很多人想申请独院都难,你这么年轻怎么能买到?”

“我现在住的院子还在我父母名下,没过户到我这,按规定我算‘无房户’,所以能申请购买。” 陈墨解释道,又补充了一句,“其实我买独院,也是因为小时候住惯了安静的地方。我小时候在南泥湾住过几年,跟着父母住单独的窑洞,后来搬回城里住大院,总觉得人多嘈杂,不习惯,所以才想着买个独院。”

“南泥湾?” 许干事的嘴角猛地抽动了一下,眼神里满是惊讶 —— 南泥湾是革命老区,能在那里住过的,家庭背景肯定不一般。他刚才多嘴问一句,没想到还挖出这么个背景,顿时有些尴尬,连忙笑着说:“原来是这样,挺好的,独院确实安静,适合休息。”

李干事也赶紧收起笔:“那我们就不打扰了,后续核实清楚后,会通知你入党的下一步流程。”

陈墨送两人到门口,看着他们走进梁明远主任的办公室,才转身回屋。关上门,他靠在门板上,轻轻舒了口气 —— 刚才的谈话比想象中严格,幸好所有钱的来源都能说清,还有证人佐证,要是真有说不清的地方,入党的事恐怕就要搁置了。

他用脸盆里的凉水洗了把脸,清醒了不少,又整理了下桌上的药方,才往挂号厅走。许大茂和娄晓娥正坐在长椅上,许大茂在小声跟娄晓娥说着什么,娄晓娥则低着头,时不时点头。看到陈墨来,两人赶紧站起来。

“让你们久等了,咱们去办公室说。” 陈墨领着他们往诊室走,挂号厅的吊扇呼呼转着,却还是挡不住夏天的燥热,他额头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进了诊室,陈墨让两人坐下,自己则坐在对面的椅子上,看了眼许大茂。许大茂赶紧低下头,不敢跟他对视 —— 早上陈墨让他跟娄晓娥坦白病情,他路上磨磨蹭蹭,还是没说出口,现在只能靠陈墨了。

娄晓娥看出两人的 “默契”,心里更着急了,攥着手帕问道:“陈墨哥,到底怎么了?大茂他不肯说,我这心里一直悬着。”

陈墨清了清嗓子,语气尽量温和:“晓娥同志,你别紧张,大茂的身体没大问题,就是暂时没办法要孩子。”

“不能要孩子?” 娄晓娥惊讶地看向许大茂,眼睛瞪得圆圆的 —— 结婚前她就盼着早点有个孩子,现在听到这话,心里顿时慌了。许大茂则把头埋得更低,耳朵都红了,像是做错事的孩子。

“你别着急,不是不治之症,能治好,就是需要点时间。” 陈墨赶紧安抚,“前几天大茂喝调理身体的药,你知道吧?他那时候就有点肾精亏虚,现在影响到了生育,但只要好好调理,肯定能好。”

娄晓娥的脸颊瞬间红透了 —— 许大茂前几天喝药的事她当然知道,也隐约猜到是夫妻生活太频繁伤了身体,现在被陈墨当面说出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手指紧紧绞着手帕。

许大茂这时才抬起头,声音带着几分急切:“陈墨哥,要治多久啊?我们还年轻,能等,但别等太久……”

“大概半年到一年。” 陈墨沉吟道,“我给你开的‘补肾填精汤’,先喝一个月,每天早晚各一次,煎药要用砂锅,别用铁锅。一个月后你再来,我根据你的情况调整药方。”

夫妻俩听到 “半年到一年”,都松了口气 —— 比起 “不能生”,一年的时间不算长。娄晓娥的眼神也柔和下来,握住许大茂的手,轻声说:“没关系,我们慢慢调理,不急。”

许大茂像是得到了安慰,感激地看了娄晓娥一眼,又对陈墨说:“陈墨哥,我们都听你的,你还有什么要叮嘱的,尽管说。”

“还有个重要的事。” 陈墨表情严肃起来,“治疗期间,你们每周同房不能超过两次,次数多了会消耗肾精,影响调理效果。一定要记住,是每周不超过两次,不能贪多。”

娄晓娥的脸更红了,头低得快碰到桌子,声音细若蚊蚋:“我…… 我记住了。” 许大茂则赶紧点头,像是生怕陈墨不信,连说:“一定记住!肯定不超!”

陈墨又补充了些忌口的注意事项:“辛辣、油腻、生冷的东西别吃,烟酒也要戒了,大茂你平时爱喝两口,这一年可得忍住。多吃点黑芝麻、核桃、枸杞,这些能补肾,对调理有帮助。”

“我一定戒!酒和烟都戒!” 许大茂拍着胸脯保证 —— 为了能有孩子,别说戒烟戒酒,让他少吃肉都愿意。

交代完所有事,陈墨把药方递给许大茂:“现在就去药房抓药,今天就能开始喝。记得按月来复查,别耽误了疗程。”

夫妻俩拿着药方,再三道谢后才走。娄晓娥全程没敢抬头看陈墨,走到门口时,才小声说了句 “谢谢陈墨哥”,声音轻得像蚊子叫,脸颊上的红晕一直没消下去。

看着两人的背影,陈墨无奈地笑了笑 —— 许大茂这性子,还是这么好面子,连跟媳妇坦白病情都要别人帮忙。不过娄晓娥通情达理,夫妻俩齐心协力,调理起来肯定能事半功倍。

回到办公室,陈墨关上门,坐在椅子上闭目沉思。他想起刚才组织谈话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 —— 组织审查虽然严格,但也是对党员的负责,只有把底子查清楚,才能保证队伍的纯洁。他又想到许大茂的病情,觉得作为医生,不仅要治好病人的身体,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比如许大茂的好面子、娄晓娥的害羞,以后沟通时要更委婉,避免让他们尴尬。

他还想到了师父杨承和 —— 要是师父还在,看到他进了保健组,还在积极入党,肯定会很高兴。师父常说 “医乃仁术,党为民生”,现在他不仅能靠医术治病救人,还能通过组织,为更多人做实事,也算没辜负师父的期望。

正想着,办公室门被敲响,梁明远主任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小墨,部里的干事刚才跟我了解了你的情况,对你评价很高。这份是中医会诊的名单,明天上午九点,在三楼会议室,别忘了参加。”

“谢谢梁主任,我记下来了。” 陈墨接过文件,看到上面有好几位中医界的泰斗,心里满是期待 —— 能和这些老专家交流,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对了,你入党的事,干事跟我说问题不大,核实清楚后就能走下一步流程。” 梁主任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咱们中医科以后还要靠你挑大梁。”

“我会的,梁主任。” 陈墨坚定地点头 —— 不管是入党、在保健组值班,还是在协和行医,他都会全力以赴,不辜负身边人的信任。

下班回家时,丁秋楠已经做好了晚饭,冬瓜丸子汤的香味飘满了屋子。“今天谈话顺利吗?许大茂和他媳妇没来找麻烦吧?” 丁秋楠迎上来,帮他接过包,眼里满是关切。

“顺利,干事们核实清楚了,入党的事没问题。” 陈墨把今天的事跟她细细说了一遍,包括许大茂夫妇的情况,“许大茂的媳妇挺通情达理的,夫妻俩愿意好好调理,应该能治好。”

丁秋楠盛了碗丸子汤递给她:“那就好,我还担心许大茂的媳妇会闹呢。对了,明天会诊要早点起,我给你**蛋灌饼当早饭。”

“好啊,我最爱吃你做的鸡蛋灌饼。” 陈墨接过碗,喝了一口汤,鲜美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满是温暖。小黑在旁边摇着尾巴,蹭着他的腿,像是在为他高兴。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餐桌上的饭菜,也照亮了两人温馨的笑容。陈墨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丁秋楠的陪伴,有组织的支持,有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他一定能走得稳、走得远,用自己的医术和初心,守护好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辜负这重生一世的时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