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58章 喜获房契启新院 突接通知赴王叔宴

“不够吃的话,有人会去鸽子市买粮。” 陈墨靠在沙发上,指尖轻轻摩挲着书页,语气平淡 —— 他知道鸽子市的存在,却从没去过,毕竟家里不缺粮,犯不着冒风险。

丁秋楠放下手里的针线,眼睛里满是好奇:“鸽子市还能买粮食?我还以为只能买到肉、鸡、鸡蛋这些稀罕物呢。” 她从小在干部家庭长大,家里四个人都有定量粮票,从没为粮食发过愁,对 “鸽子市” 的印象,只停留在偶尔听邻居说 “能买到紧俏货” 的层面。

陈墨忍不住看了她一眼,随即反应过来 —— 丁秋楠以前根本不用操心粮食问题,不知道也正常。他放下书,耐心解释:“鸽子市能买的东西多着呢,粮食、布匹、煤球,甚至连粮票、布票这些票据,都有人偷偷倒卖。不过买粮食还好,就算被抓到,也就是批评教育、没收东西;要是倒卖票据,那可是大事,严重的要坐牢。”

“那你去过鸽子市吗?” 丁秋楠突然坐直身子,眼神里带着担忧 —— 她怕陈墨为了省钱,去那种地方冒险。

“我去那干嘛?” 陈墨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咱家粮票够吃,肉票、布票也不缺,犯不着去冒那个险。我都是听院里三大爷说的,他去过几次,买过些便宜的红薯干。”

两人又坐在沙发上聊了会儿,小黑趴在脚边打盹,客厅里的蜂窝煤炉烧得正旺,暖融融的。眼看快到十点,丁秋楠打了个哈欠:“时间不早了,该睡觉了,明天还要上班呢。” 陈墨点点头,和她一起洗漱完毕,上了二楼卧室 —— 被窝里早就被陈墨用热水袋焐得暖暖的,丁秋楠缩进去,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陈墨到医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往外科药房跑。他记得昨天跟丁秋楠聊起 “药棉当卫生用品” 的事,今天特意来试试效果。外科的护士张姐是他的老熟人,看到他进来,笑着打趣:“陈大夫,今天怎么有空来外科药房?是来借药,还是来‘蹭’东西?”

“张姐,跟您借点药棉卷,我媳妇快来事了,想试试用这个,比布带子干净。” 陈墨有点不好意思,递过去一根烟,“您放心,就借一点,不白拿。”

张姐接过烟,从柜子里拿出一捆药棉卷 —— 白色的棉卷裹在硬纸筒上,蓬松柔软,吸水性看着就好。“拿去吧,这东西不值钱,不过你可得跟你媳妇说,用的时候多叠几层,不然不顶用。” 她又多拿了两卷,塞进陈墨手里,“给你凑十卷,够她用一阵子了。这玩意对外不卖,也就你是医院的人,换别人来,我可不敢给。”

“太谢谢您了,张姐!” 陈墨连声道谢,拿着药棉卷回到办公室。他关上门,拿出一卷药棉,小心翼翼地展开 —— 棉卷薄薄的,展开后有半米长。他试着叠了四层,用手按了按,厚度刚好,吸水性也不错,心里暗暗高兴:这样丁秋楠用着肯定方便,脏了直接扔,比洗布带子省事多了。

只是当他看到药棉卷的价格标签时,忍不住皱了皱眉 —— 一卷就要一块钱,十卷就是十块,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他赶紧把标签撕下来,心想:回去可不能跟丁秋楠说价格,不然又要被她念叨 “乱花钱”。

天冷了,来看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中医科的诊室里,每天都挤满了患者 —— 有咳嗽发烧的,有关节疼的,还有来调理身体的。陈墨从早忙到晚,中间还被内科叫去参加了两次会诊。现在中医科的院内会诊,只要陈墨在,梁明远主任基本都让他去,另外几个大夫也乐得多些时间看书、休息,陈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科室里的 “顶梁柱”。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陈墨正整理病历,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陈琴推着自行车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信封。“小墨,出来一下。” 她的声音带着点急促,显然是特意绕路过来的。

陈墨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跟着她走到走廊尽头。陈琴从信封里掏出两张叠得整齐的纸,还有一串铜钥匙,递到他手里:“这是东四胡同那个院子的地契、房契,钥匙也给你。你现在就可以叫富老大动工了,缺什么材料,直接找你姐夫王建军,他认识物资局的人,能弄到平价的。”

陈墨接过纸和钥匙,手指触到地契上烫金的 “北京市房地产所有证” 字样,心里瞬间涌起一股暖流。他展开地契,上面清晰地写着 “产权人:陈墨、丁秋楠”,地址是 “东四胡同 17 号”,还有街道办和区里的红色公章,盖得清清楚楚。“姐,您真是我亲姐!” 他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伸手想抱陈琴,又赶紧收回手 —— 怕被同事看到笑话。

“少跟我来这套!” 陈琴笑着打了他一下,语气却满是疼惜,“地契和房契一定要保管好,丢了补办可麻烦了。富老大动工的时候,你多去盯着点,别让他偷工减料。”

“我知道!您放心,我肯定天天去看。” 陈墨把地契、房契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又拍了拍 —— 生怕掉了,“姐,您进来坐会儿,喝杯水再走?”

“不了,都快六点了,我得赶紧回去,你姐夫还等着我做饭呢。” 陈琴推着自行车,又叮嘱道,“周末休息的时候,带上秋楠来家里吃饭,你姐夫买了只鸡,给你们补补。”

“好!我一定带秋楠去!” 陈墨看着姐姐的背影消失在医院大门外,才转身回办公室 —— 他现在恨不得立刻下班,把地契拿给丁秋楠看,让她也高兴高兴。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清晨的胡同里,已经有了年味 —— 家家户户门口挂起了红灯笼,孩子们穿着新棉袄,在路边放着小鞭炮,“噼里啪啦” 的响声,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丁秋楠穿着厚厚的军绿色棉大衣,戴着栽绒棉帽,手里攥着自行车钥匙,准备出门上班。陈墨跟在她身后,像个 “老妈妈” 一样反复叮嘱:“路上骑慢点,昨天刚下过雪,路面滑,别着急,迟到了也没事。”

前两天丁秋楠骑车时,因为路面结冰摔了一跤 —— 幸好冬天穿得厚,只擦破了点皮,却把陈墨心疼坏了。这两天只要丁秋楠骑自行车,他就跟在后面念叨,丁秋楠既感动又觉得好笑:“知道啦!我又不是小孩子,会小心的。你快回去吧,别冻着了。”

陈墨站在院门口,看着丁秋楠骑车走远,才转身喊:“小黑,回来!”—— 现在丁秋楠只要出门,小黑就会追着自行车跑,一直送到胡同口,看着她转弯才肯回来。陈墨每天上班时,都会把小黑关在家里,怕它跑丢;下班回来打开门,小黑第一时间就会冲到院门口,蹲在那里等丁秋楠,直到她回来才肯进屋。

小黑摇着尾巴跑回来,用头蹭了蹭陈墨的裤腿。陈墨摸了摸它的头,转身进了屋 —— 他今天上班打算走路去,一是天冷想活动活动,二是自行车让丁秋楠骑走了,自己走着也自在。

来到协和医院中医科办公室,刚推开门,就看到罗启成正在收拾东西。“陈大夫,早!” 罗启成抬起头,脸上满是笑意,“等会儿我出去买点年货,梁主任要是过来了,你帮我跟他说一声,我半小时就回来。”

“行,你去吧,放心。” 陈墨点点头,看着罗启成兴高采烈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 罗启成去年十一月的评级考核通过了,工资从五十六块涨到了七十二块,家里日子宽裕了不少,今年过年,终于敢大方地买年货了。

陈墨自己的中级考核也顺利通过了,工资涨到了九十二块 —— 在同龄人里,这已经是很高的工资了,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好几年都不会再涨。他坐在办公桌前,想起新院子的事,心里满是期待:富老大已经开始动工了,现在正在挖地沟、下水管,这次他特意叮嘱,一定要把上下水弄好,以后上厕所不用再往外跑;至于屋里的布局,他还有个新想法 —— 想在正房客厅装个壁炉,冬天烧点柴火,比蜂窝煤炉更暖和,就是不知道富老大能不能弄,打算过完年跟他好好沟通下。

陈墨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工作顺利,工资上涨,有了自己的院子,丁秋楠体贴,小黑懂事。可他姐姐陈琴却总不满意 —— 每次见面,都要念叨 “结婚小半年了,怎么还没动静”,搞得陈墨现在都有点怕见她。其实陈墨有自己的打算:他给丁秋楠配了调理身体的中药,现在丁秋楠的身体素质好了很多,以前跟他 “闹” 的时候总喊累,现在能陪他折腾好几个回合,夫妻生活越来越和谐。他想等开春院子修好,丁秋楠身体再稳固些,再要孩子也不迟。

正坐在椅子上哼着《东方红》,琢磨着过年给院里邻居送点什么年货,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陈墨抬头一看,瞬间惊喜地站了起来:“张哥!您怎么来了?”

进来的人穿着一身草绿色军装,身材高大,面容刚毅,正是王叔(陈墨父亲的老战友,前阵子在海南岛插队)的警卫员张猛 —— 他跟着王叔快二十年了,陈墨小时候经常跟在他身后 “张哥、张哥” 地叫。

“我们昨天晚上刚从海南岛回来。” 张猛的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王叔让我来传个话:今天晚上你必须带着你媳妇去家里吃饭,要是不去,他就派人来‘抓’你过去。”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这是王叔让我给你的,里面有地址,晚上六点过去。你姐那边,我一会儿也去通知。”

“一定去!肯定去!” 陈墨接过信封,手指都有点发抖 —— 他好几年没见王叔了,心里早就想拜访,只是一直没机会。“王叔和婶婶身体都还好吧?海南岛那边苦不苦?”

“王叔身体挺好,就是晒黑了点;婶婶也还行,就是有点想你们这些晚辈。” 张猛笑了笑,“海南岛那边是苦了点,不过王叔说,能种点粮食,给国家做点贡献,值了。”

“张哥,您坐会儿,喝杯水再走?” 陈墨赶紧去倒热水,想跟他多聊会儿。

“不了,还有事。” 张猛摆了摆手,语气干脆,“我得赶紧去你姐家传讯,完了还要回王叔家,看看缺什么年货,好出去买。” 说完,他转身就走,步伐矫健,没丝毫拖泥带水。

陈墨跟着送他到医院门口,就看到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停在路边,车身上印着 “政务院” 的字样。张猛上车前,还回头跟他挥了挥手:“晚上别迟到!王叔特意让厨房炖了肉,就等你们了!”

看着吉普车扬尘而去,陈墨心里满是激动 —— 终于能吃顿像样的年夜饭了!在四合院过年,总怕炒菜的香味飘出去惹闲话,连炖肉都不敢多放调料;去王叔家就不一样了,能放开吃,还能跟王叔聊聊过去的事,顺便问问海南岛的情况。

他揣着信封回到办公室,打开一看 —— 里面除了地址,还有五块钱,纸条上是王叔苍劲的字迹:“小墨,带秋楠过来,不用买东西,家里啥都有。” 陈墨笑着把钱和地址收好,心里暖暖的 —— 王叔还是跟以前一样,疼他这个晚辈。

快到下班时间,陈墨提前收拾好东西,跟梁主任打了个招呼:“主任,我今天提前走会儿,家里有点事。”

“行,去吧,注意安全。” 梁明远笑着点头,“过年要是有空,来家里坐坐,你嫂子包了饺子。”

“谢谢主任!一定去!” 陈墨笑着答应,快步走出医院 —— 他要赶紧回家,告诉丁秋楠去王叔家吃饭的事,还要把地契拿给她看,让她也高兴高兴。

回到四合院时,丁秋楠已经回来了,正坐在缝纫机前赶制沙发棉套。小黑看到陈墨,立刻摇着尾巴跑过来,围着他转圈圈。“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丁秋楠抬起头,眼睛里满是惊喜。

“有好事跟你说!” 陈墨走到她身边,从口袋里掏出地契和房契,“你看,咱们院子的地契和房契,姐今天送过来了!富老大已经开始动工,开春就能修好!”

丁秋楠放下手里的针线,接过地契,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字迹,眼睛瞬间亮了:“真的?咱们有自己的院子了?”

“当然是真的!” 陈墨又掏出张猛给的信封,“还有个好消息,王叔从海南岛回来了,让咱们今晚去他家吃饭,还特意炖了肉!”

丁秋楠的眼睛更亮了,赶紧站起来:“那我得赶紧收拾收拾,换件干净的衣服,不能给王叔丢脸。” 她拉着陈墨的手,脸上满是笑容 —— 既能见到久未谋面的王叔,又能吃顿丰盛的年夜饭,还有了自己的院子,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陈墨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幸福。小黑趴在脚边,似乎也感受到了喜悦,时不时 “汪” 一声。客厅里的红灯笼映着两人的笑容,年味越来越浓,新院子的憧憬、王叔的邀约,让这个冬天,变得格外温暖。陈墨知道,只要和丁秋楠一起,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像这大年三十的鞭炮一样,红红火火,充满希望。

晚上五点半,陈墨和丁秋楠准时出门。丁秋楠穿着一件新做的深蓝色棉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陈墨穿着灰色中山装,手里提着一小袋水果 —— 虽然王叔说不用带东西,可空着手去总觉得不礼貌。两人骑着自行车,小黑跟在后面跑,穿过挂满红灯笼的胡同,朝着王叔家的方向而去。路上的行人大多穿着新衣服,脸上带着笑容,偶尔有鞭炮声响起,年味十足。

到了王叔家所在的胡同,张猛已经在门口等着了。“陈墨,秋楠,快进来!王叔和婶婶都等急了!” 他笑着迎上来,接过陈墨手里的水果,“跟你说不用带东西,王叔该说你了。”

“就是点心意,不值钱。” 陈墨笑着说,拉着丁秋楠的手,跟着张猛走进院子。院子里种着几棵果树,虽然冬天光秃秃的,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正房的门开着,里面传来王叔爽朗的笑声,陈墨的心里,瞬间充满了久违的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