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158章 报告遭疑藏深意,药方露险见仁心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协和医院的红砖墙,陈墨兜里的传呼机就 “滴滴” 响了两声。他刚在诊室坐下,还没来得及翻开病历本,护士就敲门进来:“陈大夫,张副院长让您现在去他办公室一趟。”

陈墨心里略一思忖,指尖摩挲着白大褂口袋里的钢笔 —— 昨天把肾衰研究报告交给梁明远时,老主任只说会提交给医学会,没提还要过院领导的手。他起身理了理衣襟,走廊里飘来中药房煎药的苦香,混杂着消毒水的味道,这是 80 年代医院独有的气息。

张副院长的办公室在行政楼二楼,木门上钉着 “副院长办公室” 的塑料牌,边角已经磨得发白。陈墨敲了三下门,里头传来熟悉的声音:“进来。”

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靠窗的铁皮文件柜,柜顶摆着两盆文竹,叶片上蒙着层薄灰。张副院长坐在深棕色木桌后,正低头翻着文件,桌上的搪瓷杯印着 “先进工作者” 字样,杯壁上结着圈茶渍。见陈墨进来,他抬了抬下巴:“小陈,快坐,喝水自己倒。”

办公桌对面的折叠椅上还留着体温,显然刚有人来过。陈墨坐下时,瞥见桌角堆着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封面上印着吴阶平会长的署名文章 —— 这是上个月刚创刊的刊物,梁明远办公室也有一本。

“张院长,您找我是关于…… 研究报告的事?” 陈墨主动开口,目光落在桌案上那份熟悉的牛皮纸信封上,封面 “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及诊疗规范初探” 的字迹旁,已经画了不少铅笔圈注。

张副院长把钢笔往桌上一搁,指尖点了点报告:“昨天梁主任把报告给我了,我连夜看了三遍。” 他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看样子你还不知道,年初医学会换届,我刚当选中医分会的主委。”

陈墨适时露出惊讶神色:“恭喜张院长!我平时只顾着看诊,还真没留意学会的动静。” 他记得上一世这时候,中华医学会正大力推进学术改革,光是 1984 年就新成立了 21 个专科学会,张副院长能坐上主委位置,确实是件值得庆贺的事。

“都是为会员服务。” 张副院长摆了摆手,话锋一转拿起报告,翻到夹着书签的那一页,“你这里把原发性肾脏病只归为肾炎,是不是太笼统了?肾结核、多囊肾这些,不都可能引发肾衰吗?”

晨光透过窗棂照在报告上,“原发性肾脏病” 几个字被晒得发亮。陈墨早料到会有此问,他刻意留了这个缺口 —— 要是把后世已知的病因全写出来,别说张副院长,整个医学会都得把他当成怪物。

“您提的这点太关键了。” 陈墨往前凑了凑,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诚恳,“不瞒您说,这些病名我都是在《实用内科学》上才看到的,具体病理机制压根没吃透。” 他指了指报告末尾的参考文献,“这半年光啃这本书就耗了大半精力,实在没本事深究其他病因。”

张副院长的钢笔在桌沿轻轻敲了两下,眼神里满是复杂。他早年留学德国,在西医界浸淫三十年,向来觉得中医 “重经验轻实证”,可眼前这年轻人不仅能看懂化验数据,还敢触碰肾衰这种疑难领域。更让他费解的是,中医科那几位老大夫连听诊器都不屑用,陈墨却把西医典籍翻得卷了边。

“你小子真是个异类。” 张副院长揉了揉眉心,语气里带着点无奈的赞叹,“陈国栋主任上周还跟我夸你,说你看化验报告比年轻西医还准。我当时还不信,现在算是服了。” 他忽然把报告合上,“行了,你先回去吧。下周医学会要开专题研讨会,我把报告报上去了,到时候可能要你上台讲讲。”

陈墨心里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全听院长安排。” 起身时,他瞥见桌角的会议通知,上面印着 “中华医学会学术交流会议” 字样,落款日期是下个月十五号 —— 正是梁明远之前提过的那场研讨会。

走出行政楼,陈墨忍不住哼起了小曲。阳光穿过白杨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故意留的 “漏洞” 果然起了作用,既显得自己谦逊好学,又给了张副院长这些专家 “指导” 的空间。重生两年来,他最清楚 “木秀于林” 的道理,与其把答案全摆出来招人忌惮,不如在起点竖个路标,让众人跟着往前走。

路过门诊楼大厅时,一阵嘈杂的人声从东侧传来。陈墨抬头望去,中药房窗口排起了长队,队伍一直延伸到走廊拐角,不少人手里攥着药方,脸上满是焦急。他心里纳闷,平时这个点中药房最清闲,今天怎么突然这么热闹?

快步走过去,刚到药柜旁就听见丁秋楠的声音:“王婶您别急,还差一味当归,我这就给您称。” 她穿着浅蓝色的药师服,额头上沁着汗珠,头发用一根红绳束在脑后,几缕碎发贴在脸颊上。药柜前站着个微胖的中年男人,正笨拙地拿着戥子称药,正是药房的杨主任。

“怎么回事?” 陈墨推开门走进药房,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三面墙的药柜整齐排列,每个抽屉上都贴着泛黄的药名标签,“白术”“茯苓”“当归” 的字迹力透纸背 —— 这是前清传下来的老药柜,每个抽屉都配着铜锁。

丁秋楠回头见是他,眼睛亮了亮又迅速黯淡下去:“昨晚小张和老李突然请假,今天就我一个人当班。谁知道一早来了批纺织厂的职工,说是厂里组织体检,查出毛病都来抓中药。” 她指了指窗口,“杨主任特意过来帮忙,可他哪认识这些药方啊。”

杨主任放下戥子,尴尬地抹了把汗:“别提了,陈大夫,这字跟天书似的。刚才有张方子写着‘**’,我差点拿成‘没药’。” 他手里的药方上,大夫的字迹龙飞凤舞,确实难辨。

陈墨没再多说,挽起白大褂袖子就走到柜台后:“杨主任您歇着,我来。” 他接过丁秋楠手里的戥子,这把象牙杆戥子是药铺的老物件,最大称量二两,最小能称到一分。抓起一张药方扫了眼,“黄芪三钱、当归二钱、川芎一钱……” 话音未落,手指已经拉开相应的药柜抽屉,动作麻利得不像话。

丁秋楠看得眼睛发直 —— 结婚这么久,她只知道陈墨医术好,从没见过他抓药这么熟练。陈墨冲她眨眨眼,指尖在药柜上敲了敲:“以前跟着师父学过两年,这点基本功还没忘。”

有了陈墨帮忙,排队的人群明显松动起来。他称药时手法精准,戥子杆总能稳稳停在刻度线上,包药时更是利落,牛皮纸折成四方包,用麻绳十字捆扎,还在纸包上写清服药方法。排在队尾的大妈忍不住念叨:“这大夫不仅医术好,干活还利索,比药房那俩小姑娘强多了。”

正忙得脚不沾地时,一张药方递了进来。陈墨习惯性地接过来,目光刚落在药名上,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这是张治便秘的方子,柴胡、枳实、大黄的配伍中规中矩,可最后一味 “轻粉” 的用量却写着 “二钱”—— 换算成克就是 2 克,足足超出安全剂量十倍!

更要命的是,药方下方没任何备注。陈墨抬头看向窗外递方的女人,二十多岁年纪,穿着蓝色工装,裤脚沾着泥点,手里拎着个布兜,看样子是刚从家里赶来。

“同志,这方子是谁给你开的?” 陈墨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些。

女人愣了愣,脸上泛起红晕:“是…… 是我家邻居给的,说能通…… 通大便。” 她话说到一半就停了,显然不好意思细说。

丁秋楠和杨主任也凑了过来,见陈墨脸色不对,都屏住了呼吸。药柜上的铜铃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给谁吃的?看你气色不像是便秘。” 陈墨追问,指尖捏着药方的边缘,指节微微发白。轻粉性寒有毒,含氯化亚汞,内服常规剂量只能控制在 0.1 到 0.2 克,而且必须用胶囊或入丸剂,绝对不能水煮 —— 水煮会让汞离子大量析出,哪怕只用 0.05 克都可能致命。

“给我婆婆吃的。” 女人的语气不耐烦起来,频频看表,“她便秘好几天了,邻居说他吃这方子管用。大夫,您赶紧抓药吧,我还得回去做饭呢,孩子放学要吃饭。”

“不能抓!” 陈墨把药方往柜台上一拍,声音掷地有声,“这药吃了会出人命的!”

女人吓了一跳,往后退了半步:“你这大夫怎么说话呢?邻居上周刚吃过,怎么会出人命?”

杨主任赶紧打圆场:“同志别激动,陈大夫是咱们医院最好的中医,他说有问题肯定是有道理的。”

陈墨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语气平缓:“轻粉这味药有毒,正常最多只能用一分,你这方子开了二钱,是十倍的量。而且它不能水煮,一煮毒性就散不开了,吃了会汞中毒,先是恶心呕吐,接着手抖、尿不出尿,最后连肾都得坏死。” 他指着药方,“你邻居要是真吃了没事,要么是他减量了,要么是压根没敢用这味药。”

女人的脸瞬间变得惨白,手里的布兜 “啪” 地掉在地上,里头的搪瓷碗摔得叮当响。“这…… 这可怎么办啊?” 她声音发颤,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我婆婆昨天就说头晕,我还以为是没吃饭……”

“你先别慌。” 丁秋楠递过一杯温水,“赶紧回去看看老太太的情况,要是有不舒服,马上送医院来。以后偏方可不能随便用,得让大夫看过才行。”

陈墨从抽屉里拿出纸笔,飞快地写了个方子:“你拿这个去抓药,生地黄三钱、玄参二钱、麦冬二钱,煮水喝,能润肠道,没任何副作用。” 他把方子折好递过去,又叮嘱道,“要是老太太已经吃了那偏方,赶紧去急诊查尿常规,看看有没有汞超标。”

女人千恩万谢地捡起布兜,攥着新方子匆匆跑了。杨主任擦了擦额头的汗:“我的老天爷,这要是真抓了药,咱们药房可就闯大祸了。” 他看着陈墨的眼神里满是敬佩,“还是陈大夫厉害,一眼就看出问题了。”

陈墨摇摇头,把那张危险的药方收进抽屉:“以前跟着师父见过轻粉中毒的,一家子哭天抢地的,太惨了。” 他瞥了眼墙上的挂钟,已经十一点半了,“杨主任,剩下的我来盯着,您去吃饭吧。”

杨主任连忙摆手:“不了不了,我再帮会儿忙。”

等人都散得差不多了,丁秋楠才凑过来,戳了戳陈墨的胳膊:“行啊你,还会抓药呢,以前怎么没跟我说过?”

“怕你崇拜我呗。” 陈墨笑着捏了捏她的脸,指尖沾着淡淡的药香,“晚上建军来吃饭,记得把琴琴姐带的酱肉蒸上。”

丁秋楠 “嗯” 了一声,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建华早上来电话,说车队师傅夸他机灵,还问咱们家有没有多余的粮票,他想换点鸡蛋。”

陈墨刚要说话,药房的门又被推开了。梁明远拿着个信封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意:“小陈,告诉你个好消息,你的报告被医学会看中了,吴阶平会长都特意问起你呢!”

陈墨心里 “咯噔” 一下 —— 他刻意藏拙,还是没能低调下来。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梁明远手里的信封上,那是医学会的会议邀请函,烫金的字迹在光线下格外刺眼。他忽然明白,有些光芒,就算想藏,也终究会漏出来的。

丁秋楠见他发愣,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怎么了?不高兴啊?”

陈墨回过神,接过信封笑了笑:“没有,就是没想到报告会这么受重视。” 他拆开信封,目光落在 “特邀发言嘉宾” 几个字上,心里已经开始盘算 —— 下周一去医学会,该说多少,该留多少,可得好好拿捏分寸。

药房里的药香依旧浓郁,戥子静静地躺在柜台上,仿佛在诉说着医者与药材相伴的岁月。陈墨知道,这场关于肾衰的学术探索,才刚刚拉开序幕;而他要走的路,还长得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