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154章 萱堂絮语催羹面,稚庭闲趣解烦忧

陈墨把后座装孩子用品的帆布包拎下来,又弯腰打开副驾驶车门 —— 小黑正扒着车窗汪汪直叫,前爪在玻璃上挠出几道浅痕。两个小主人被抱进院子后,这狗就没安分过,尾巴像小旗子似的不停摇晃。

“猛哥,进来喝碗水再走吧?” 陈墨顺势揉了揉小黑的耳朵,狗毛被晒得暖乎乎的。

张猛正忙着把车座上的碎纸屑拢到一起,闻言摆了摆手:“不了陈大夫,局里还有个会要开。下午几点来接你们?” 他说着瞥了眼腕表,指针刚过十一点。

“吃完晚饭吧,估计得六点多。” 陈墨抬头望了眼院里的石榴树,树荫已经爬到了北屋窗沿。

“成,那我六点准时到门口。” 张猛拉上车门,发动吉普时特意按了声喇叭,惊得院墙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走。陈墨站在门口挥手,直到绿色的车影从胡同口消失,才抱着小黑转身进屋。

北屋的八仙桌旁早已热闹起来。丁爸刚从隔壁张大爷家下棋回来,正把文轩架在胳膊上 “打悠悠”,老爷子笑得眼角皱纹挤成一团,连烟袋锅都忘了往嘴里送。丁建华凑在旁边,手指戳着文轩的小胖脸:“叫舅舅,快叫舅舅给你买糖吃。”

文轩却不买账,小嘴一撅扭过脸,黑葡萄似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刚进门的陈墨,突然张开胳膊 “啊啊” 地喊起来,那架势不抱就要哭。

“这孩子还是认生。” 丁爸无奈地把外孙递过去,“刚才秋楠抱他还哭呢,跟你倒亲。”

陈墨接住儿子颠了颠,文轩立刻搂住他的脖子,小脑袋在白衬衫上蹭来蹭去。旁边丁妈抱着文蕙坐在炕沿,正拿着拨浪鼓逗孩子,见此情景哼了一声:“随根,跟他爸一样黏人。”

丁秋楠刚把带来的罐头放进柜里,闻言笑道:“妈,您这话说的,文蕙不也黏您吗?”

“那是我外孙女懂事。” 丁妈突然放下拨浪鼓,盯着丁秋楠问道:“楠楠,你们平时给孩子顺个子吗?”

“顺个子?” 丁秋楠愣了愣,“什么意思?”

“就是把孩子放平了,从肩膀往下捋,腿也得并拢了顺。” 丁妈边说边比划,手指在空中划出弧线,“我跟你说,这可是老辈传下来的法子,天天顺顺,孩子能长高,腿还直溜,不会成罗圈腿。”

丁秋楠忍不住笑了:“妈,这有什么科学道理啊?再说孩子骨头软,捋坏了怎么办?”

“啪” 的一声,丁妈抬手就往她胳膊上拍了一巴掌。七月天热,丁秋楠就穿了件的确良衬衫,这一下打得清脆响亮。“科学道理?我把你养大就没讲过科学道理!” 丁妈眼睛一瞪,又要抬手,“你和建华都是我这么顺大的,现在不也好好的?”

“妈我错了!” 丁秋楠赶紧往后躲,揉着胳膊龇牙咧嘴,“您别打了,我回头就给孩子顺还不行吗?”

陈墨赶紧把文轩往丁爸怀里一塞,上前打圆场:“妈,秋楠就是没经验。在家王婶天天给她家孩子顺,秋楠还问过我管用不管用呢。”

这话算是说到丁妈心坎里。女婿都开口了,她脸色缓和些,却还是瞪了丁秋楠一眼:“问他有什么用?他一个大男人懂什么养孩子。这法子不管有没有用,照做就是图个心安。”

“是是是,” 陈墨顺着她的话头往下说,“您照顾孩子的经验比谁都足,秋楠这方面确实得跟您学。您看她把建华教得多好,又机灵又能干。”

“教得好?” 丁妈哼了声,眼神扫过丁秋楠,“我看是教废了,也就你不嫌弃。换别人家早把她退货了。”

“妈!” 丁秋楠不乐意了,鼓着腮帮子像只气鼓鼓的青蛙。

丁妈不理她,转头对着陈墨笑开了花:“小墨,中午想吃啥?妈给你做。”

“就吃您擀的面条吧,特劲道。” 陈墨记得上回吃还是过年,丁妈用枣木擀面杖擀出来的面,煮在锅里都不会坨。

“成!” 丁妈立刻站起身,把文蕙往丁秋楠怀里一塞,“你抱着孩子别乱动,我去和面。”

“妈,您咋不问我想吃啥?” 丁秋楠委屈巴巴地问道。

“做啥吃啥,还挑三拣四?” 丁妈头也不回地往厨房走,“难不成你还想吃龙肉?”

“哈哈哈哈!” 丁建华笑得直拍大腿,差点把八仙桌上的搪瓷杯碰倒,“姐,你咋跟妈顶嘴呢?自找的!”

丁秋楠狠狠瞪了他一眼,抱着文蕙凑到陈墨身边,小声嘀咕:“我是不是亲闺女啊?”

陈墨悄悄捏了捏她的手,附在她耳边低语:“咱妈估计是更年期到了,情绪不稳定,顺着点就好。” 他上辈子见过不少更年期女性的症状,丁妈这易怒、烦躁的样子分明就是典型表现。

丁妈自己也觉得奇怪,这段时间看什么都不顺眼,刚才打秋楠那下其实也后悔,可话到嘴边就收不住。她索性抱着文轩往外走:“我带外孙串门去,让张大妈瞧瞧咱轩轩长多俊。”

文轩倒是乖,趴在外婆肩膀上,小手揪着丁妈衣襟上的布扣,一点也不闹。丁妈刚出屋门,就遇上隔壁的张大妈拎着菜篮子过来,俩老太太立刻凑在一起唠起来,声音顺着窗缝飘进来。

“你妈这到底咋了?” 丁秋楠见丁妈走了,赶紧问道,“以前也没这么大火气啊。”

丁建华苦着脸接话:“可不是嘛!前天我妈蒸包子,我多说了句馅咸,她就把擀面杖往桌上一拍,吓得我三天没敢在家吃饭。”

丁爸磕了磕烟袋锅,也看向陈墨:“小墨,你是大夫,你看这情况……”

“没事,就是更年期综合征。” 陈墨解释道,“女性到了这个年纪,气血失调,肝气郁结,就容易烦躁易怒。等会儿我给咱妈把个脉,开副疏肝理气的方子,慢慢调理就行。” 他顿了顿,又看向丁建华,“建华,平时多顺着咱妈,别跟她呛嘴,气着了不好。”

丁建华连连点头:“姐夫你可得赶紧想办法,我和我爸快顶不住了。”

“哪有那么快见效?” 陈墨笑了,“中药调理得循序渐进,最少也得喝半个月。”

丁爸和丁建华同时叹了口气,那模样活像泄了气的皮球。这时院门外传来丁爸的声音,老爷子抱着文蕙也出去串门了,屋里就剩陈墨两口子和丁建华。

“姐夫,那‘顺个子’的法子真没用啊?” 丁建华突然凑过来,一脸好奇。他打小就听妈说这法子管用,现在被姐夫一说,倒有点迷糊了。

陈墨想了想解释道:“倒也不是完全没用。轻轻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孩子发育有好处,但要说能直接长高、治罗圈腿,就没科学依据了。罗圈腿大多是缺钙或者走路姿势不对导致的,得针对性调理。”

“哦!” 丁建华似懂非懂地点头,“那我以后也能学这些吗?” 自从昨天姐夫说能教他中医,他就天天盼着。

“当然能。” 陈墨拍了拍他的肩膀,“先从认药材开始,下次我带本《本草纲目》给你,先背熟常用的几十味药。”

丁建华眼睛一亮,刚要说话,就听见厨房传来丁妈的声音:“建华!过来烧火!”

“哎!” 丁建华应了一声,一溜烟跑了。

陈墨和丁秋楠也跟着进了厨房。丁妈正站在面板前和面,白花花的面粉在瓷盆里堆成小山,她一手浇水一手拌面,动作娴熟利落。阳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她汗湿的发梢上,泛着细碎的光。

“妈,我帮您擦汗。” 丁秋楠赶紧拿起搭在门框上的毛巾递过去。

丁妈没接,却往旁边挪了挪:“你别碰,一身面粉。去把那筐胡萝卜洗了,切点丁做卤。”

丁秋楠刚拿起胡萝卜,就听见丁妈又说:“轻点洗!别把皮搓掉了,多浪费。”

“知道了妈。” 丁秋楠无奈地应着,心里却泛起一丝暖意 —— 妈还是疼她的,就是嘴硬。

陈墨靠在门框上看着,突然想起刚才丁建华的话,问道:“妈,建华说您前几天蒸包子了?味道咋样?”

“还能咋样?咸了!” 丁妈没好气地说,“那小子就知道挑刺,不知道他爸吃着正好。” 话虽这么说,嘴角却悄悄翘了起来。

这时丁建华在灶膛前喊:“妈,火够大了不?” 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锅底,映得他脸红扑扑的。

“再添点柴!” 丁妈把和好的面团盖上湿布醒着,“面得醒透了才劲道,不然擀不开。” 她边说边拿起旁边的蒜臼子,开始砸蒜泥。

陈墨见状走过去:“妈,我来吧。” 他接过蒜臼子,力道均匀地捣着,不一会儿就把蒜瓣捣成了泥。

丁妈看着他的动作,突然说:“你姐陈琴昨天还来电话了,说建军在粮局挺好的,就是忙,好久没回家了。” 陈琴是陈墨的姐姐,嫁了粮食局副局长王建军,两口子平时都忙得脚不沾地。

“是吗?” 陈墨愣了愣,他最近忙着研究肾移植,倒是好久没跟姐姐联系了,“回头我给她打个电话。”

“嗯。” 丁妈应了一声,突然压低声音,“琴琴说建军那能弄到细粮票,你要是需要就跟我说,我跟她要。” 在这物资匮乏的年代,细粮票可是稀罕物。

陈墨心里一暖:“谢谢妈,不用了,医院发的够吃。”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丁妈的声音,她抱着文轩回来了,身后还跟着张大妈,手里拎着半篮子黄瓜:“丁婶,这黄瓜刚摘的,给孩子蘸酱吃。”

“你太客气了!” 丁妈笑着接过,又喊丁秋楠,“快拿个碗装起来!”

张大妈看见陈墨,赶紧打招呼:“陈大夫也在啊!上次你给我开的降压药真管用,现在头不晕了。”

“管用就好,记得按时吃。” 陈墨笑着回应。胡同里的邻里都知道他是协和医院的大夫,平时有个头疼脑热都爱找他问问,他也从不推辞。

张大妈又唠了几句才走。这时丁妈突然 “哎呀” 一声:“光顾着说话,面该醒透了!” 她赶紧走到面板前,掀开湿布 —— 面团已经变得光滑细腻,用手一按能慢慢回弹。

“看我的!” 丁妈撸起袖子,把面团放在面板上使劲揉了起来。她揉面的力道极大,整个面板都跟着轻微晃动,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滚落,滴在面板上,瞬间晕开一小片湿痕。

丁秋楠赶紧拿起扇子,在旁边使劲扇风:“妈,您歇会儿,让我来。”

“你?” 丁妈斜了她一眼,“你那点力气,揉出来的面软趴趴的,不好吃。” 话虽这么说,却放慢了揉面的速度。

陈墨见状,把文轩递给丁建华,走过去说:“妈,我跟您一起揉。” 他学着丁妈的样子,双手按住面团往前推,力道均匀适中。

丁妈愣了一下,随即嘴角弯了弯:“行,跟我学着点。”

两人一左一右揉着面团,丁秋楠在旁边扇风,丁建华抱着文轩在门口看热闹,小黑趴在脚边摇尾巴,厨房里满是面粉的清香和温馨的气息。不一会儿,面团就被揉得光溜溜的,丁妈拿起擀面杖,“啪” 地一声把面团擀开。

擀面杖在丁妈手里灵活地转动着,面团渐渐变大、变薄,最后变成一张大如圆桌的薄面片。丁妈用刀把面片切成细细的面条,动作麻利得像在表演。切好的面条被抖落在高粱穗编的锅盖上,根根分明,散发着淡淡的麦香。

“水开了!” 丁建华突然喊了一声。

丁妈端起锅盖,把面条抖进锅里。沸水瞬间翻滚起来,面条在锅里浮浮沉沉,不一会儿就煮透了。丁妈用笊篱把面条捞出来,放进旁边的凉水盆里 —— 那是丁建华刚从井里挑来的井水,冰凉刺骨,能让面条更劲道。

“卤好了没?” 丁妈喊着,把过凉的面条捞进大碗里。

丁秋楠赶紧把炒好的胡萝卜卤端过来,又往每个碗里舀了一勺蒜泥。丁爸这时也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个搪瓷碗:“张大爷给的酱,拌面条香。”

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刚要动筷子,就听见院门外传来敲门声。丁建华跑去开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个纸包:“姐夫,梁主任让送来的,说是给孩子的。”

陈墨打开一看,里面是两包上海产的奶糖,还有一张字条,写着 “医案已整理好,明日到科里取”。他心里一暖,梁明远总是这么周到。

“快吃吧,面要坨了。” 丁妈把一碗面条推到他面前,“多吃点,下午有力气抱孩子。”

陈墨拿起筷子,夹起一筷子面条 —— 口感劲道爽滑,配上咸香的胡萝卜卤和辛辣的蒜泥,好吃得眯起了眼睛。文轩坐在婴儿椅里,拿着小勺子敲桌子,丁秋楠赶紧喂了他一小口面条汤,小家伙立刻咧开嘴笑了。

丁爸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小墨,酒精的事有进展了。建华找他姐夫王建军帮忙,手续快办好了,估计明天就能拿到。”

陈墨心里一喜:“真的?太好了!有了酒精,研究就能继续了。” 他看向丁建华,“辛苦你了建华。”

“不辛苦姐夫!” 丁建华嘴里塞满面条,含糊地说道,“我姐夫可是大医生,我肯定得帮忙。”

丁妈瞪了他一眼:“吃饭别说话,噎着怎么办?”

丁建华赶紧闭上嘴,却偷偷朝丁秋楠做了个鬼脸。丁秋楠忍不住笑了,悄悄踢了他一下。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每个人的脸上。厨房里飘着面条的香气,小黑趴在桌下啃着骨头,文蕙抱着一块黄瓜啃得津津有味,文轩时不时发出 “啊啊” 的叫声。陈墨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温暖 —— 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有家人陪伴,有事业可追,平凡却又充满希望。

吃完饭,丁妈收拾碗筷,陈墨趁机给她把了脉。“妈,您这是肝气郁结,得喝点疏肝解郁的药。” 他边说边拿出纸笔,写下药方:“柴胡 10 克,当归 12 克,白芍 15 克……”

丁妈凑过来看了看,嘟囔道:“这么多药,苦不苦啊?”

“有点苦,但管用。” 陈墨笑着说,“我给您加了点甘草,能缓和苦味。回头让建华去药店抓药,早晚各煎一次。”

丁妈没再说什么,算是默认了。这时院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丁建华跑去一看,回来喊道:“姐夫,张猛哥来了!”

陈墨起身往外走,丁妈突然喊住他:“等会儿!” 她跑进里屋,拎出一个布包,“这里面是我给孩子缝的小衣服,还有点咸菜,你带上。”

“谢谢妈。” 陈墨接过布包,心里暖暖的。

丁秋楠抱着孩子,丁建华帮着拎东西,一家人送到门口。张猛已经把车停好了,正靠在车门上抽烟。

“陈大夫,都收拾好了?” 张猛掐灭烟,打开车门。

“好了,麻烦你了猛哥。” 陈墨笑着说。

丁妈抱着文轩,舍不得撒手:“下次早点来,妈给你做饺子。”

“知道了妈,我们过几天就来。” 丁秋楠挥了挥手。

汽车缓缓驶离大院,丁建华还站在门口挥手。陈墨回头望去,看见丁妈和丁爸站在院门口,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想什么呢?” 丁秋楠碰了碰他的胳膊。

陈墨笑了笑:“没什么,觉得今天挺开心的。” 虽然丁妈脾气有点冲,但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暖,是什么都比不了的。

丁秋楠靠在他肩上,看着熟睡的两个孩子,轻声说:“我也是。”

小黑趴在副驾驶座上,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后视镜,尾巴轻轻晃着。汽车穿过胡同,夕阳洒在车身上,温暖而耀眼。陈墨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家人在身边,他就什么都不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