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134章 会议承誉遇首长,风云初变谨行藏

星期一的阳光透过卫生部大楼的玻璃窗,洒在走廊的水磨石地面上,映出淡淡的光晕。陈墨走出会议室时,墙上的挂钟正好指向十一点四十五分 —— 这场关于病历规范化的会议,从早上九点一直开到临近中午,讨论的热烈程度远超他的预期。

会议刚开始,卫生部的刘司长就拿起他提交的《关于规范化病历书写方式的建议》,逐字逐句地分析:“陈墨同志提出的‘三规范’,精准切中了当前医疗行业的痛点!现在各地医院的病历书写混乱,术语不统一、内容不完整、字迹潦草,不仅影响病例汇总研究,还可能耽误患者转诊治疗。这个建议的可行性很高,值得推广!”

紧接着,几位来自北京各大医院的专家也纷纷发言,有的赞同 “术语规范”,认为中西医术语对应标注能减少会诊误解;有的支持 “内容规范”,提议把化验指标、治疗方案列为必填项;还有的补充 “字迹规范”,建议医院定期开展病历书写培训。

陈墨坐在角落,听着大家的讨论,心里既紧张又激动 —— 他原本以为建议会遇到不少阻力,没想到竟得到这么多支持。直到刘司长提到 “陈墨同志为医疗行业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才慢慢放松下来,甚至在专家提问时,清晰地回答了 “如何平衡规范书写与诊疗效率”“基层医院如何落实规范” 等问题,赢得了阵阵点头。

刘司长连忙请首长坐下,还特意介绍了陈墨:“首长,这位就是提出建议的陈墨同志,协和医院的年轻中医,医术不错,还整理了三本中医笔记,在医学院试点推广呢。”

首长看向陈墨,眼神温和:“小陈同志,年轻有为啊!中医是咱们的国宝,你既要传承好中医,又要跟西医结合,这种思路很好。病历规范这事,你做得对,要坚持下去!”

陈墨站起身,嘴唇有点发颤,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谢…… 谢谢鼓励,我一定努力!” 说完才发现自己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 —— 这位可是日理万机,竟然特意关注他的建议,还亲自鼓励他。

会议结束后,首长又在领导的办公室单独接见了陈墨。“听说你父母以前是搞军工的?” 首长坐在沙发上,语气亲切,“我还记得你小时候,你父亲抱着你去研究所,你还抓着我的钢笔不放呢。”

陈墨愣住了 —— 他没想到首长竟然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的小事,显然是有人提前汇报了他的档案。“是…… 是的,我父亲常跟我提起您,说您特别关心基层科研人员。”

“都是应该的。” 首长摆摆手,又勉励道,“小陈,你现在做的事很有意义 —— 中医要发展,离不开规范化;中西医要结合,也离不开统一的标准。好好干,以后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向组织反映。”

这次接见只有短短十分钟,可陈墨走出办公室时,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他推着自行车,慢慢走在大街上,脑海里反复回放着首长的话,还有那句 “医疗是民生大事”。可转念想到首长后来会因癌症病故,还坚持带病工作,他又忍不住叹气 —— 现在他虽然进了保健组,却还没资格参与首长的日常调理,只能慢慢等机会,或许能在未来稍微改变一点历史。

“先做好自己吧。” 陈墨摇摇头,把这些念头压下去,骑上自行车,加快速度往家赶 —— 丁秋楠肯定还在等他吃饭,宝宝们也该饿了。

时间转眼到了第二年五月,北京的春天格外明媚,胡同里的槐树开满了白色的小花,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清香。一大早,陈墨和丁秋楠就站在院门口,对着小推车里的陈文轩和陈文蕙挥手。

“文轩,文蕙,跟爸爸妈妈再见。” 丁秋楠弯下腰,在两个宝宝的小脸上各亲了一口,眼里满是不舍 —— 她已经回医院上班一个月了,每天早上离开时,都要跟宝宝磨蹭半天。

王婶推着小推车,笑着说:“秋楠,你放心上班去吧,我会好好照顾宝宝的,中午还会给他们喂辅食呢。”

小黑蹲在旁边,摇着尾巴蹭了蹭丁秋楠的裤腿,像是在安慰她。陈文轩和陈文蕙躺在推车里,手里抓着小玩具,对着陈墨 “咯咯” 笑,一点都没有舍不得的样子 —— 这可让丁秋楠有点委屈,私下里总跟陈墨抱怨:“这俩小没良心的,我上班哭成那样,他们倒好,跟王婶玩得开心着呢!”

其实陈墨原本打算让丁秋楠在家带宝宝到一岁,等宝宝能进医院托儿所了再上班 —— 到时候他们夫妻俩可以早上带宝宝来医院,下班再接回去,也不用麻烦王婶。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切都从今年 2 月 21 日那场会议开始变了。

那天陈墨正在医院中枢值班,听同事说 “中枢开了扩大会议”,当时他没太在意 —— 在协和医院上班,大小会议天天有,他以为只是常规的工作部署。可到了三月中旬,形势突然变得微妙起来,连平时爱开玩笑的内科医生,都变得小心翼翼。

更让他警惕的是,王叔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关上门,语气凝重地说:“小陈,从现在开始,一定要低调!再低调!除了看病、值班,其他事都停了,跟朋友同事聊天,也别谈工作以外的事。”

陈墨 “咯噔” 一下,瞬间反应过来 —— 这是大风暴要来了。他连忙点头:“王叔,我记住了。”

“还有,让秋楠尽快回医院上班。” 王叔又叮嘱,“孩子让王婶带,家里少留一个人在家,少一份风险。你记住,多做多错,不做不错,这段时间一定要稳住。”

从王叔办公室出来,陈墨的后背都湿透了 —— 这几年安逸的生活,让他差点忘了。他不敢耽搁,回家就跟丁秋楠说了情况。丁秋楠从没见过陈墨这么严肃的样子,虽然舍不得宝宝,还是咬着牙同意了:“我明天就去医院申请返岗,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帮你盯着家里。”

就这样,丁秋楠提前半年回了医院儿科,每天早上跟陈墨一起出门,傍晚再一起回家。王婶也很给力,不仅帮着带宝宝,还会把家里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他们夫妻俩能安心上班。

陈墨骑着自行车来到协和医院,跟丁秋楠在门诊楼前分开 —— 丁秋楠去儿科,他去中医科。刚走进中医科诊室,就看到王洁已经收拾完卫生,正在给听诊器消毒。

“陈医生,早上好。” 王洁笑着打招呼,“今天天气好,早上来挂号的病人好像比昨天多了点。”

“早上好。” 陈墨点点头,换上白大褂,从抽屉里拿出茶叶,泡了杯热茶,然后坐到办公桌后面,拿起当天的《人民日报》翻了起来。这已经成了他这段时间的常态 —— 不写笔记,不搞研究,甚至连内科会诊都尽量少去,只专注于日常接诊,避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前几天医学院的张教授还来找过他,问第四本中医笔记什么时候能写完,说 “学生们都等着学新内容呢”。陈墨只能无奈地解释:“张教授,我现在临床经验还不够,笔记内容需要再打磨,暂时写不了第四本,您让学生先把前三本吃透吧。” 张教授虽然遗憾,也没多问,只是嘱咐他 “有进展了随时联系”。

至于肾病研究,陈墨更是彻底停了 —— 除了协和医院有肾病患者时,他会参与会诊,其他医院的邀请一概拒绝。上次 301 医院的李教授打电话请他去看一个 “疑难肾病病例”,他都以 “最近接诊忙” 为由婉拒了,心里却满是愧疚 —— 那个病例他其实很想研究,可王叔的叮嘱还在耳边,他不敢冒险。

“陈医生,今天病人不多,您还能歇会儿。” 王洁端来一杯热水,放在陈墨桌上,“刚才梁主任好像在找您,您要不要去看看?”

陈墨刚放下报纸,就听到门口传来梁明远的声音:“小陈,你出来一下。”

他连忙站起身,跟着梁明远走出诊室。梁明远没往办公室走,而是领着他来到院子中间的水池边 —— 这里比较僻静,平时很少有人来。梁明远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根点燃,深深吸了一口,才缓缓开口:“刚才院务会上通知,杨院长被调走了。”

“调走了?” 陈墨愣了一下,觉得很正常 —— 医院领导调动是常事,他随口问道,“调去哪个医院了?还是去部里任职?”

梁明远苦笑了一下,吐出一口烟圈:“都不是,调去通县下面一个镇卫生院了。”

“什么?” 陈墨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这怎么可能?杨院长是司局级干部,咱们医院是部属三甲,镇卫生院连级别都没有啊!”

杨院长虽然不是业务型院长,年龄也快六十了,可为人很谦和 —— 他知道自己不懂医疗业务,从不多插手科室管理,还特别支持中医科的工作,比如陈墨整理笔记时,他特意批了 “医院提供打印经费”;陈墨申请肾病研究时,他也帮忙协调了内科资源。平时开会,杨院长说话是有点官腔,可对下属从来没摆过架子,怎么突然被调去镇卫生院了?

“我也觉得不可思议,可这就是事实。” 梁明远把烟蒂摁灭在水池边的石头上,声音压低了些,“会后我听院办的人说,有人写了举报信,说杨院长‘官僚主义严重’,还列举了‘开会多、深入临床少’‘审批流程繁琐’等问题,上面就批了‘调岗锻炼’。”

陈墨默然不语 —— 他知道,这恐怕只是个借口。最近的形势越来越微妙,连杨院长这样不插手业务的 “温和派” 都被针对,以后医院的日子恐怕更不好过。

梁明远拍了拍陈墨的肩膀,眼神里满是担忧:“小陈,听我一句劝,以后少说话,多做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管的别管,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最重要。”

说完,梁明远没回办公室,而是朝着医院大门走去 —— 他大概是想找个地方静静,消化这个消息。陈墨站在原地,看着梁明远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心里沉甸甸的。

风吹过院子里的槐树,花瓣簌簌落下,落在水池里,泛起一圈圈涟漪。陈墨抬头看向天空,阳光依旧明媚,可他却觉得心里有点凉 —— 大时代的帷幕已经拉开,他不知道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只能按照王叔和梁主任的叮嘱,低调行事,守护好家人,也守护好自己的初心,在风浪中尽量稳住脚跟。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回了诊室 —— 还有病人在等着他,不管外面形势怎么变,他都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才是他该做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