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132章 巧思制袋护萌宝,温情伴妻理医案

丁秋楠靠在陈墨怀里,听完他关于 “再等些日子” 的叮嘱,虽然心里有小小的遗憾,却还是乖巧地点点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那就听你的,不着急。”

陈墨松了口气,赶紧转移话题 —— 再聊下去,他怕自己忍不住 “犯规”,毕竟看得见吃不到的滋味实在太磨人:“对了秋楠,明天我可能要去趟医院整理病历,你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宝宝能行吗?要是忙不过来,我让王婶过来帮忙?”

“不用不用!” 丁秋楠连忙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骄傲,“两个宝宝现在可乖了,吃饱了就睡,醒了也不怎么闹,我一个人能应付。再说了,真忙不过来,我给王婶或者姐打个电话就行,你放心去忙你的。”

“那行,有事一定别硬扛。” 陈墨揉了揉她的头发,又想起什么,笑着说,“对了,宝宝昨天是不是笑了?你早上跟我说的时候,我还没来得及看。”

一提宝宝,丁秋楠眼睛立马亮了,滔滔不绝地讲起来:“是啊!昨天下午我给他们换尿布,弟弟突然咧嘴笑了一下,虽然就一下,可特别可爱!还有姐姐,你没看见,她现在会蹬腿了,小脚丫蹬得可有力气,把小被子都蹬开了……”

小两口坐在沙发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宝宝的趣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身上,暖融融的。直到卧室里传来 “哇哇” 的哭声,两人才相视一笑,赶紧起身往卧室走。

卧室里,粉襁褓的姐姐和蓝襁褓的弟弟都醒了,小脸蛋憋得通红,哭声清脆又响亮。陈墨和丁秋楠分工明确:陈墨抱起姐姐,丁秋楠抱起弟弟,先摸了摸襁褓里的尿布 —— 还好,都是干的,显然是饿了。

丁秋楠熟练地撩起线衣,先给弟弟喂奶;陈墨则坐在旁边,轻轻晃着怀里的姐姐,小声哄着:“姐姐乖,等妈妈喂完弟弟就喂你,不哭不哭。”

等弟弟喝饱,丁秋楠又接过姐姐,继续喂奶。两个小家伙饿坏了,小嘴紧紧含着**,用力吮吸着,露在外面的小手紧紧攥成小拳头,模样格外可爱。

“慢点喝,别呛着。” 丁秋楠轻轻拍着姐姐的后背,眼神里满是温柔。

等两个宝宝都喝饱,陈墨接过弟弟,小心地把他竖抱起来,用手掌轻轻护住宝宝的头和脖子,另一只手则轻轻拍着他的后背 —— 这是他从育儿手册上学的,怕宝宝吐奶,必须拍出奶嗝才行。没过多久,就听到 “嗝” 的一声,弟弟舒服地哼了一下,小脑袋往陈墨怀里蹭了蹭。

“好了,放回床上吧。” 陈墨小心翼翼地把弟弟放到床上,又帮丁秋楠把姐姐抱过来,同样拍了奶嗝。

刚把宝宝放好,陈墨就发现姐姐的额头有点出汗:“秋楠,把宝宝的小棉被解开吧,咱家烧着锅炉,温度高,裹这么厚,宝宝都热得出汗了。”

丁秋楠连忙解开棉被,看着宝宝露出的小胳膊,有点担心:“可是解开被子,宝宝翻身的时候会不会着凉啊?之前在我娘家,我妈总说要把宝宝裹紧点,不然容易感冒。”

陈墨这才想起后世给宝宝用的睡袋 —— 既宽松舒服,又不用担心宝宝蹬被子着凉。他眼睛一亮,对丁秋楠说:“秋楠,你先看着宝宝,我去书房画个东西,你看看能不能照着做出来,以后宝宝用这个,就不怕着凉了。”

“什么东西啊?这么神秘。” 丁秋楠好奇心上来,也不看宝宝了,跟着陈墨一起去了书房,站在他身后,看着他拿出纸笔开始画画。

陈墨的画技不算好,却画得很细致:长方形的袋子,上面有个圆形的领口,袖子是短短的七分袖,底部还有个可以打开的暗扣,旁边标注着 “领口可调节”“暗扣方便换尿布”“里面可垫棉花”。

“这叫睡袋。” 陈墨画完,把丁秋楠拉到自己腿上坐着,指着画纸解释,“是外国人发明的,本来是野外探险时用的,我改良了一下,给宝宝用刚好。把宝宝装在里面,就算他们以后会翻身、蹬腿,也不用担心踢开被子着凉,比用棉被裹着舒服多了。”

丁秋楠看着画纸上的睡袋,美目中异彩连连:“这个好!太实用了!我看这不难做,领口用松紧带,底部暗扣我也会缝,就是…… 用什么布料做呢?” 她想了想,又说,“要不就用你不穿的旧线衣改吧,里面再垫点棉花,软乎乎的,宝宝穿着舒服。”

“可以啊!” 陈墨点点头,又想起什么,“家里还有我的旧线衣吗?之前你不是说都给宝宝做尿布了?”

丁秋楠拍了下额头,笑着说:“你不说我都忘了!你那些旧线衣早就剪了做尿布了。要不这样,你去买几斤弹好的棉花,再扯点斜绒布 —— 斜绒布软,宝宝皮肤嫩,穿着不硌得慌。”

“行!吃完饭我就去买!” 陈墨说着,把画纸叠好递给丁秋楠,“你先去床上躺会儿,我去做饭,中午给你炖个鸡汤,补补体力。”

“不用,我跟你一起去厨房,给你打下手。” 丁秋楠不肯休息,挽着陈墨的胳膊,一起往厨房走 —— 分开一周,她只想多跟他待一会儿。

午饭很简单:清炖鸡汤、炒青菜、蒸鸡蛋羹,都是丁秋楠爱吃的。吃完饭,陈墨拿上布票、棉花票和钱,骑着自行车就出门了。

他先去了百货大楼 —— 这个点人不多,布料柜台的售货员看到他,笑着打招呼:“陈医生,买布啊?给宝宝做衣服?”

“是啊,想扯点斜绒布,软一点的,给宝宝做睡袋。” 陈墨笑着说。

“巧了!昨天刚到一批浅粉色和浅蓝色的斜绒布,特别软,正好给宝宝用。” 售货员从柜台里拿出布料,展开给陈墨看,“你要多少?给两个宝宝做,扯两米就够了。”

陈墨付了钱和布票,接过布料,又骑车去了棉花公司的经销部。买棉花的人有点多,排了十几分钟队才轮到他:“同志,要五斤弹好的棉花,最好是新棉,给宝宝用的。”

“新棉刚到的,你放心,都是今年的新棉花,软得很。” 售货员称好棉花,用报纸包好递给陈墨。

快到家的时候,陈墨从空间里拿出两条鲜活的鲫鱼和一块嫩豆腐 —— 这是他之前在乡下收的,一直放在空间里保鲜,晚上给丁秋楠做个鲫鱼豆腐汤,补充蛋白质,对她恢复身体好。

回到家,丁秋楠早就等着了,看到陈墨手里的布料和棉花,赶紧接过来,摸了摸斜绒布:“这布真软,宝宝穿着肯定舒服。” 她又看到鲫鱼,眼睛一亮,“晚上做鲫鱼豆腐汤?我好久没喝了。”

“是啊,给你补补。” 陈墨笑着把鲫鱼和豆腐递给她,“你先把布料理一理,我去杀鱼,晚上咱们早点吃饭,吃完你再琢磨睡袋。”

小黑看到陈墨回来,立马摇着尾巴跑过来,跟在丁秋楠脚边来回转悠 —— 丁秋楠不在家的那几天,它除了吃就是睡,趴在窝里不动弹;现在丁秋楠回来了,它也活泼多了,要么跟着丁秋楠转,要么就趴在卧室床边,盯着床上的宝宝,像个尽职的 “保镖”。

陈墨杀鱼、炖豆腐的时候,丁秋楠就在客厅里摆弄布料,一会儿量尺寸,一会儿用粉笔画线,忙得不亦乐乎。等陈墨把鲫鱼豆腐汤端上桌,她才恋恋不舍地放下布料:“这睡袋我明天就能做好,先做两个,一个粉色一个蓝色,刚好给宝宝分着用。”

“不急,慢慢做,别累着。” 陈墨给她盛了碗鱼汤,“多喝点汤,补充营养,你最近都瘦了。”

晚饭过后,丁秋楠还想继续做睡袋,却被陈墨拦住了:“别忙了,今天先休息,我教你几个动作,练好了对你身体恢复好,还能塑形,以后身材跟以前一样好。”

“什么动作啊?” 丁秋楠好奇地跟着陈墨来到客厅中央。

陈墨先示范了一遍 “鹿戏”—— 伸展头颈,身体缓缓扭转,手臂像鹿角一样轻轻摆动,动作柔和又舒展。“这叫五禽戏,是咱们中医的华佗祖师创的,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能调理脏腑,锻炼身体。”

丁秋楠看着他的动作,有点怀疑:“就做这些动作,就能锻炼身体?我怎么觉得怪怪的,像在学动物蹦蹦跳跳。”

“你别小看这些动作!” 陈墨拉着她的手,让她跟着自己做,“鹿戏能拉伸颈椎和腰椎,还能调理肝肾,你刚生完宝宝,肝肾有点虚,练这个正好。今天先学鹿戏,等你练熟了,我再教你虎戏和熊戏。”

丁秋楠跟着陈墨的动作,一开始很笨拙,伸展头颈的时候还差点扭到脖子,陈墨耐心地纠正她的姿势:“慢点,头往左边转的时候,肩膀放松,别耸肩…… 对,就这样,慢慢来。”

练了十几分钟,丁秋楠就有点累了,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没想到这么简单的动作,练起来还挺累的。”

“累就对了,这说明有效果。” 陈墨递过毛巾,让她擦汗,“以后每天练十分钟,坚持下去,你会觉得身体越来越轻松。”

晚上睡觉的时候,陈墨又体会到了 “痛并快乐着” 的滋味 —— 两个宝宝不知道是不是白天睡多了,晚上醒了好几次,一会儿哭着要喝奶,一会儿哭着要换尿布,陈墨和丁秋楠轮流起来照顾,忙到后半夜才勉强睡了个安稳觉。

第二天早上,陈墨看着丁秋楠眼底的黑眼圈,心里有点心疼。他琢磨了一下,决定这几天暂时不出去跑医院了,也不去收集病例了,就在家里整理资料,顺便帮丁秋楠照顾宝宝:“秋楠,我这几天不去上班了,在家陪你,顺便整理之前收集的肾病病例,你一个人带宝宝太辛苦。”

丁秋楠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了:“真的?你不用去医院吗?会不会影响工作?”

“没事,之前收集的病例够我整理一阵了,而且我已经跟梁主任打电话报备了。” 陈墨笑着说,“再说了,你刚生完宝宝,我怕你一个人在家闷得慌,万一得产后抑郁症就麻烦了,我在家陪你,你也能开心点。”

丁秋楠心里暖暖的,靠在陈墨怀里,小声说:“墨哥,有你真好。”

“傻媳妇,我是你丈夫,不疼你疼谁。” 陈墨刮了一下她的鼻子,“你再睡会儿,我去做早饭,顺便带小黑出去买早点。”

陈墨在院子里做完五禽戏,带着小黑去胡同口买了油条和豆浆,回来又给丁秋楠蒸了个鸡蛋羹 —— 鸡蛋羹里加了点虾皮,补钙又鲜。等他把早饭端到床边,丁秋楠才打着哈欠坐起来,眼睛还是红红的,显然没睡够。

“快吃吧,吃完再补个觉,宝宝还没醒呢。” 陈墨把鸡蛋羹递到她手里,“我去书房整理病历,有事你叫我。”

接下来的几天,陈墨几乎 “消失” 在了医院和各个医疗机构 —— 除了每周四雷打不动去医院中枢值班,其余时间都待在家里,一边帮丁秋楠照顾宝宝、整理肾病病例,一边陪着她聊天、练五禽戏。

丁秋楠的睡袋很快就做好了:粉色的给姐姐,蓝色的给弟弟,领口用了松紧带,刚好能套住宝宝的脖子,底部暗扣一打开,换尿布特别方便,里面垫的棉花厚薄适中,软乎乎的,宝宝穿在里面,小手小脚能自由活动,再也不用被棉被裹得严严实实。

“你看,宝宝穿着多舒服!” 丁秋楠把姐姐放进粉色睡袋,姐姐不仅没哭,还咧嘴笑了一下,小手轻轻抓着睡袋的领口,模样可爱极了。

陈墨看着宝宝的样子,心里满是成就感 —— 这个小小的睡袋,虽然简单,却能让宝宝舒服不少,也帮丁秋楠省了不少心。

而整理病历的工作,却比陈墨想象中难得多。卫生部把全国各省市医院上报的近一年肾病病例都寄了过来,满满两大箱,堆在书房里,像座小山。可打开一看,陈墨却犯了难 —— 很多病历书写得极其不规范,有的字迹龙飞凤舞,像 “天书” 一样,他认了半天都认不出;有的只写了 “肾病”“水肿”,连具体症状、化验指标都没记录;还有的甚至把 “慢性肾衰竭” 写成了 “慢性肾炎”,诊断都能出错。

“这怎么整理啊……” 陈墨拿着一本病历,哭笑不得 —— 他怀疑写这本病历的医生,自己回头看都认不出自己写的字。

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一点点梳理:先把字迹清晰、内容完整的病历挑出来,按 “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 分类;字迹模糊的,就对照化验报告(如果有的话)慢慢猜;诊断不明确的,就标记出来,以后找机会跟当地医院核实。

丁秋楠看到他对着病历发愁,就帮他整理:“我帮你把分类好的病历按地区排好,你负责核对内容,这样能快一点。”

“谢谢你媳妇。” 陈墨心里暖暖的,有她帮忙,枯燥的整理工作都变得有意思多了。

就这样,夫妻俩一个核对内容,一个分类排序,偶尔宝宝醒了,就一起照顾宝宝,日子忙碌却温馨。经过十几天的努力,陈墨终于初步整理出了一份 “肾病患者病情变化对照表”,上面详细记录了不同类型肾病的症状、中西医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及愈后情况 —— 中医部分他能保证准确,西医部分则标记了存疑的地方,准备以后请内科的同事帮忙核对。

“总算有点眉目了。” 陈墨看着手里的对照表,长长舒了口气 —— 虽然只是第一稿,以后还需要无数次修改完善,但至少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离他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 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丁秋楠靠在他身边,看着对照表上密密麻麻的字,笑着说:“墨哥,你真厉害!以后肯定能帮到更多肾病患者。”

“这也有你的功劳。” 陈墨搂住她,在她额头轻轻吻了一下,“要是没有你帮忙整理,我还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

窗外的夕阳透过窗帘,洒在对照表上,也洒在相拥的两人身上。陈墨看着怀里的丁秋楠,又想起床上熟睡的宝宝,心里满是踏实 —— 有家人的陪伴,有热爱的事业,这样的生活,就是他重生后最想要的幸福。而他知道,只要继续坚持下去,这份幸福会越来越稳固,他的医学研究,也会帮助更多人摆脱病痛,迎来健康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