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123章 笔记试点启新程,温情解秘助妻安

梁明远坐在陈墨对面的椅子上,指尖轻轻敲了敲桌上的文件袋,里面装着中医学院送来的试点方案,语气带着几分欣慰:“陈墨,你之前交上来的两本中医笔记,医学院整理成册后,已经分别上报给卫生口和教育口了。”

陈墨放下手中的笔,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满是期待 —— 他花了大半年时间整理的笔记,能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甚至要推进试点,这是他之前没敢想的。

“两个部门的领导专门组织了专家论证,最后定下来,先找北京中医学校和上海中医学校做小范围试点培训。” 梁明远打开文件袋,抽出一份方案递给陈墨,“你看看,这是初步的试点计划,主要是先让学校的老师自学,等他们通过考核掌握了,再安排学生招生。”

“什么时候开始?” 陈墨接过方案,快速浏览着,手指划过 “师资考核标准”“课程设置” 等条目,心里满是激动 —— 他的笔记能帮到更多中医从业者,这比任何荣誉都让他开心。

“现在已经进入师资自学阶段了,预计三个月后考核,考核通过就启动招生。” 梁明远喝了口茶,话锋一转,“对了,你有没有想法,先去给这两所学校的老师做几次辅导?他们虽然都是一线医生,但你的笔记里有些配伍思路比较独特,有你讲解,他们能理解得更快。”

陈墨连忙摆手,苦笑着说:“主任,您可饶了我吧!我现在连医院的日常接诊都忙不过来,家里还有两个刚出生的宝宝要照顾,哪有时间去辅导老师?再说了,那些老师都是从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中医,经验比我丰富,笔记里写的内容又比较详细,他们肯定能看懂,我去了反而像‘班门弄斧’。”

他说的是实话 —— 自从丁秋楠生了龙凤胎,他每天下班都要赶紧回家帮忙,晚上还要起来照顾宝宝,根本抽不出额外的时间;而且那些老师的临床经验远比他丰富,笔记里的病例和药方都是基础且详细的,确实不需要他额外辅导。

梁明远也知道他的情况,只是随口一问,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没指望你真去。不过第三本笔记可得抓紧写,卫生口和教育口的领导都在催呢,说等试点启动,想把第三本也加进去。”

“您放心,我肯定抓紧!” 陈墨点点头,又有点无奈,“只是家里现在的情况您也清楚,两个宝宝刚出生,秋楠还在坐月子,我每天只能趁晚上宝宝睡着后写一点,可能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写完。”

“行,我知道你不容易,不催你,你自己安排好时间就行。” 梁明远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别的事了,你忙你的吧,我去趟院长办公室。”

看着梁明远走出诊室,陈墨才松了口气,拿起笔准备继续整理第三本笔记 —— 他打算这章写 “产后调理”,正好结合丁秋楠的情况,加入一些实用的方子。

刚写了没几行,就听到旁边传来轻微的 “纸张摩擦声”—— 王洁正趴在桌子上,手里拿着一本中医教材,却没怎么看,眼神时不时往陈墨这边瞟,显然是有话想说。

“王姐,您有什么事吗?” 陈墨放下笔,笑着问道 —— 王洁平时很稳重,很少这样 “心不在焉”。

王洁放下教材,有点不好意思地转过身,搓了搓手,小声问:“陈医生,您…… 您收学徒不?”

“学徒?” 陈墨愣了一下,有点莫名其妙,“咱们医院之前招的那几个中医学徒,不是都分到张医生和李医生的诊室了吗?您怎么突然问这个?”

“不是医院的学徒,是…… 是我想问问您收不收徒弟。” 王洁连忙解释,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我姐家的孩子,初中毕业快半年了,一直没找到工作,现在还在居委会排队等分配呢。我想着,要是您收徒弟,让孩子跟着您学中医,以后也能有门手艺吃饭,总比在家待着强。”

陈墨这才明白过来,心里却犯了难 —— 他不是不想收徒弟,只是现在确实没精力,而且收徒弟是大事,得找个真心想学、能吃苦的,不能随便应付。他看着王洁期待的眼神,委婉地说:“王姐,实在不好意思,我现在还太年轻,没考虑过收徒弟的事。而且学中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得背《黄帝内经》《伤寒论》这些典籍,还得跟着坐诊积累经验,辛苦得很,怕您外甥吃不了这个苦。”

“我知道辛苦,我跟孩子说过,他说愿意学!” 王洁连忙说,又有点失落,“不过您要是不想收,也没关系,我就是随便问问。”

“真不是我不想收,是现在确实没时间。” 陈墨解释道,心里却在想 —— 如果只是把学中医当 “退路”,没真正的兴趣,根本坚持不下去。之前丁秋楠为了帮他整理笔记,背《本草纲目》的时候,每天学到半夜,光是认药材就记了满满一本笔记,可不是随便就能坚持的。

王洁见他态度坚决,也没再强求,只是有点落寞地转过身,重新拿起教材,却没再看进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陈墨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有点过意不去,却也没再多说 —— 收徒弟是一辈子的事,不能因为人情就将就,否则不仅耽误自己,也耽误孩子。

他重新拿起笔,继续写笔记,心里暗暗打定主意 —— 以后要是收徒弟,一定要找个 “一张白纸” 似的孩子,真心热爱中医,能沉下心学习,而不是把这当 “退路”。至于自己的孩子,以后想不想学中医,全看他们自己的意愿,他不会强迫,只会给点建议。

下午下班时,陈墨没像往常一样在食堂买饭 —— 早上出门时,丁妈特意叮嘱:“家里炖了小米粥,还蒸了鸡蛋羹,你别在食堂买了,早点回来,秋楠下午说想喝你熬的梨水。”

丁妈是过来伺候月子的,总觉得 “不做饭就不像伺候月子”,之前陈墨想在食堂买饭,被她坚决拦住:“食堂的饭哪有家里的干净?我过来就是给你们做饭的,你要是总买食堂的,我还不如回自己家呢!” 陈墨没办法,只能听她的。

回到家时,院子里飘着小米粥的香气,丁妈正在厨房忙碌,王婶则坐在客厅里,帮丁秋楠看着宝宝 —— 两个宝宝睡得正香,小脸红扑扑的,偶尔咂巴一下小嘴。

“回来啦?快洗手,马上就能吃饭了。” 丁妈从厨房探出头,笑着说,“秋楠在里屋呢,说等你回来喝梨水。”

陈墨走进里屋,丁秋楠正靠在床头,手里拿着一本育儿手册,看到他进来,笑着说:“墨哥,你回来啦?宝宝刚才醒了一次,喝了奶又睡着了,特别乖。”

“快尝尝我熬的梨水,放了点冰糖,润润嗓子。” 陈墨端过床头柜上的碗,递到她手里,“妈说你下午想喝,我特意在医院旁边的水果店买的梨,特别甜。”

丁秋楠接过碗,小口喝着,梨水清甜润口,喝下去感觉喉咙舒服多了。晚饭很简单,小米粥、蒸鸡蛋羹、清炒青菜,都是丁秋楠能吃的清淡食物。吃完饭,陈墨又打开两瓶水果罐头 —— 一瓶橘子的,一瓶苹果的,家里人多,一瓶根本不够分,丁妈、王婶、丁秋楠,还有晚上过来帮忙的陈琴,每人都尝了点。

等大家都休息了,里屋只剩下陈墨和丁秋楠,两个宝宝也睡得正香。丁秋楠突然拉了拉陈墨的衣角,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墨哥,我今天想上厕所,可是排不出来,肚子胀得难受,你能不能给我弄点药喝?”

陈墨心里一紧 —— 产后便秘是常见问题,尤其是丁秋楠生的是双胞胎,生产时肠道受到的挤压更严重,加上产后活动少、饮食清淡,很容易出现便秘。他记得丁秋楠昨天生产后就没排便,算下来已经两天了,难怪会难受。

“你跟妈说过吗?” 陈墨问道。

丁秋楠点点头,有点委屈:“我说了,可妈说我矫情,还说别人生完孩子都这样,过两三天就好了,不让我吃药。”

陈墨皱了皱眉 —— 丁妈是老一辈的想法,觉得产后吃药对身体不好,可长时间便秘不仅难受,还可能影响伤口恢复。他脑子里快速过了一遍中医里治疗便秘的方子,却很快摇了摇头 —— 常用的中药里大多含有番泻叶、大黄这类泻药,丁秋楠现在在哺乳期,吃了这些药,虽然能缓解便秘,却会把身体里的营养成分带走,导致奶水变得稀薄,没有营养,影响宝宝。

“你现在想不想去厕所?” 陈墨想了想,问道。

丁秋楠点点头,大眼睛里满是可怜:“想,可是刚才试了半天,还是排不出来,用劲用得都出汗了。”

“那你现在就去,要是实在排不出来,就叫我一声,我有办法。” 陈墨扶着她下床,又给她披了件厚外套 —— 晚上有点凉,怕她着凉。

丁秋楠走进卫生间,里面放着一个特制的凳子 —— 这是陈墨在丁秋楠怀孕七个月时特意做的,凳子面掏了个椭圆形的洞,放在蹲坑上,丁秋楠肚子大的时候蹲不下去,坐在这个凳子上正好能排便。

陈墨在外面等着,没几分钟就听到卫生间里传来丁秋楠的声音,带着几分着急:“墨哥,还是排不出来,怎么办啊?”

陈墨连忙起身,先跑到厨房,从油壶里倒了小半碗香油,又用肥皂仔细洗了手,才走进卫生间。丁秋楠坐在凳子上,额头满是汗珠,脸色也有点发白,显然是用了不少劲。

“别着急,我有办法。” 陈墨把香油碗递到她面前,语气温和,“你用手指头蘸点香油,抹在肛门周围,最好往里面稍微抹一点,能润滑肠道,肯定能排出来。”

“啊?这样…… 这样能行吗?” 丁秋楠愣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 —— 她还以为陈墨会有什么 “秘方”,没想到是这么简单的办法。

“肯定行,这是老办法,安全又管用,还不影响奶水。” 陈墨见她没动,把碗放在旁边,又洗了洗手,“你要是不好意思,我帮你抹。”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 丁秋楠连忙拦住他,脸颊瞬间红透了 —— 这种事让丈夫帮忙,也太难为情了。

陈墨没再坚持,站在旁边等着。丁秋楠犹豫了一下,还是蘸了点香油,按照陈墨说的方法抹了上去。没过多久,就听到她轻轻舒了口气,脸上的痛苦也消散了不少。

“排出来了?” 陈墨问道。

丁秋楠点点头,声音有点小:“嗯,谢谢你,墨哥。”

陈墨笑了笑,没多说什么,只是帮她递了张卫生纸,又把香油碗收起来,转身走出卫生间,给她留空间。

丁秋楠坐在凳子上,眼睛紧紧闭着,脸颊还是滚烫的 —— 刚才的难为情还没消散,心里却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陈墨刚才的动作,想起他为了她,连这种 “脏活” 都愿意做,眼泪突然忍不住掉了下来。

她一直觉得,女人怀孕生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每个女人都要经历,没什么 “辛苦” 可言,甚至觉得陈墨之前总说 “你辛苦了” 是小题大做。可现在,她却突然明白,陈墨的关心从来都不是 “小题大做”。

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她半夜腿抽筋,疼得睡不着,陈墨不管多困,都会爬起来给她揉腿,揉到她不疼了才睡;七个月的时候,她肚子太大,翻身都困难,陈墨每天晚上都会醒好几次,帮她调整姿势;孕晚期她脾气变得特别差,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火,有一次甚至把陈墨刚整理好的笔记扔在地上,可陈墨从来没有不耐烦,只是默默捡起来,还笑着哄她:“没事,我再整理一遍,你别生气,对宝宝不好。”

还有生产那天,她疼得直哭,陈墨一直守在产房外,看到她出来,眼里满是心疼;生完孩子后,他每天下班都第一时间回家,帮她喂奶、换尿布,晚上宝宝哭了,他总是先起来,让她多睡一会儿……

这些小事像放电影一样在她脑海里一一闪过,眼泪越流越多。她突然觉得,自己能嫁给陈墨,能有这么好的丈夫,这么可爱的宝宝,是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等丁秋楠从卫生间出来时,陈墨正坐在床边,轻轻拍着宝宝的背,防止他们溢奶。看到她眼睛红红的,陈墨连忙起身:“怎么了?是不是还有点不舒服?”

“没有。” 丁秋楠摇摇头,走过去抱住他的腰,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墨哥,谢谢你。”

“谢我什么?” 陈墨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轻轻拍着她的背,“傻瓜,我们是夫妻,我照顾你是应该的。快别哭了,小心把宝宝吵醒。”

丁秋楠点点头,擦干眼泪,看着床上熟睡的宝宝,又看了看身边的陈墨,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肯定还会有很多辛苦,但只要有陈墨在身边,有这两个可爱的宝宝,再辛苦她也觉得值 —— 因为这就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陈墨扶着丁秋楠躺下,又给她盖好被子,才重新坐在床边,看着眼前的妻儿,心里满是温暖。他拿起旁边的笔记本,想继续写 “产后调理” 的内容,却突然觉得,比起书本上的知识,身边的温情和责任,才是最珍贵的 “药方”。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一家三口(四口)身上,温馨又安稳。陈墨知道,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他会继续做好一名中医,救死扶伤,也会做好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守护好自己的小家,让这份幸福永远延续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