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81章 总院施针遇师叔 保健组邀显担当

晨的协和医院门口,槐树叶上还挂着露珠,陈墨刚停好自行车,就看见中医科办公室楼下站着一个身影 —— 一身笔挺的橄榄绿军装,肩章缀着上尉军衔,站姿如松,手里拎着个黑色公文包,眼神锐利却不张扬,显然是部队的人。

“是陈墨医生吗?” 军人见陈墨走来,立刻上前一步,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我叫兰明辉,奉命来接您去部队总院。”

陈墨回了个礼,笑着说:“兰同志,辛苦你了。稍等我两分钟,我跟我们主任打声招呼就走。” 他没进自己办公室,转头往梁明远主任的办公室走 —— 主任办公室的窗帘已经拉开,显然早就到了。

推开门,梁明远正低头整理《中医临床病例集》,见陈墨进来,又看到他身后的军人,立刻明白过来:“是去总院给张政委治疗吧?”

“嗯,兰同志来接我了。” 陈墨点头,“跟您说一声,今天要是有病人,您先帮忙照应下。”

“放心去吧,注意安全。” 梁明远摆摆手,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搪瓷缸,往里面抓了把菊花茶,“拿着路上喝,清热解暑,总院那边人多事杂,别累着。”

陈墨接过搪瓷缸,心里暖暖的:“谢谢梁主任,我会注意的。”

跟着兰明辉走出医院,门口停着一辆军绿色吉普车,车身擦得锃亮。兰明辉拉开车门,做了个 “请” 的手势:“陈医生,上车吧,咱们尽快赶过去,刘院长还在等着呢。”

吉普车平稳地行驶在长安街上,清晨的街道格外安静,偶尔能看到穿着工装的工人骑着自行车上班,路边的红旗迎风飘扬。陈墨靠在车窗边,心里默默梳理着张政委的治疗方案 —— 今天是第四天,该用 “透骨针” 调理心脉,他特意把针包检查了三遍,确保每根银针都完好无损。

不到二十分钟,车子就到了部队总院门口。跟上次不同,这次门口的警卫只是敬了个礼,没有拦着检查,显然是提前打过招呼。兰明辉把陈墨送到三楼病房门口,敬了个礼:“陈医生,我在楼下等您,治疗结束后您叫我。”

“辛苦你了,兰同志。” 陈墨点头,推开门走进病房。

外间的沙发上坐着三个人:徐主任、杨医生,还有一个穿着白大褂的老人 —— 头发花白,梳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白大褂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手腕上一块磨损的老上海手表,气质儒雅又带着几分威严,正是陈墨的师叔林文涛。

“林师叔!” 陈墨快步上前,双手微微弯曲,语气恭敬 —— 林文涛是师傅杨承和的忘年交,当年他跟着师傅学中医时,林师叔常来家里做客,还教过他不少针灸技巧。

林文涛放下手里的茶杯,站起身拍了拍陈墨的肩膀,眼里满是笑意:“小墨啊,有三年没见了吧?上次见你还是在杨老的追悼会上,没想到你现在都能独当一面了。”

徐主任在旁边惊讶地挑眉:“原来你们认识啊?我还想给你们介绍呢。”

“我跟杨老是几十年的朋友,小墨是杨老最得意的徒弟,自然要叫我一声师叔。” 林文涛笑着解释,拿起桌上的治疗方案,“你给张政委的方案我看了,思路清晰,用药精准,比我当年这个年纪强多了。杨老要是泉下有知,肯定高兴。”

“师叔您过奖了,我只是跟着师傅学了点皮毛。” 陈墨谦虚地说 —— 他知道林师叔是中医界的泰斗,不仅是部队总院的中医科主任,还是保健组的副组长,能得到他的认可,比任何奖励都让他开心。

“别谦虚了,你的‘透骨针’手法,我刚才听杨医生说了,跟杨老当年一模一样,甚至更细腻。” 林文涛话锋一转,“好了,闲话少说,先给张政委治疗,刘院长也快到了。”

几人走进里间,病床上的张政委已经坐起身,身上盖着薄被,脸色比上次好了不少,看到陈墨进来,笑着点头:“小陈来了,辛苦你了。”

“张政委,您客气了。” 陈墨走到床边,先让张政委伸出手,指尖搭在脉上 —— 脉象比上次有力了些,但心脉处仍有瘀滞,正好适合用 “透骨针” 疏通。

“护士,麻烦把银针消毒。” 陈墨从针包里拿出十几根银针,递给旁边的护士,又叮嘱,“用酒精灯外焰消毒,每根针都要燎到,避免感染。”

护士点点头,熟练地操作起来。张政委的妻子周玉珍站在旁边,手里拿着毛巾,紧张地看着:“小陈医生,这次扎针会不会疼啊?老张他怕疼。”

“阿姨您放心,‘透骨针’看着厉害,其实不疼,就是扎完后可能会有点酸胀,是正常反应。” 陈墨笑着安抚,又对张政委说,“等会我施针的时候,您放松点,别紧张,跟着我的节奏深呼吸就行。”

张政委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我听你的,你尽管扎。”

护士把消毒好的银针递过来,陈墨接过,手指捏着针尾,手腕轻转 —— 第一根针扎向膻中穴,针尖精准刺入三分,动作快得让人看不清;接着是内关、心俞、足三里,每根针的角度和深度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犹豫。不过半分钟,十几根银针就扎在了张政委的胸口和手臂上,排列得整整齐齐,像精心布置的阵法。

林文涛凑上前,仔细看着针的角度,轻轻点头,对身后的徐主任小声说:“这手法,比杨老当年还细腻,杨老没看错人。”

徐主任也忍不住赞叹:“是啊,我行医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这么精准的针灸手法,年轻有为啊。”

陈墨没理会众人的称赞,专注地捻转着银针 —— 每根针都要捻转三下,力度均匀,确保 “得气”。没过两分钟,张政委的眼皮就开始轻轻颤动,呼吸也变得平缓。

“他这是要睡着了,正常反应。” 陈墨解释道,又对护士说,“麻烦您盯着点,别让张政委乱动,要是有情况随时叫我。”

“好的,陈医生。” 护士点头,拿出记录本开始记录。

周玉珍也赶紧说:“我也在这看着,保证不让他动。”

刚交待完,病房门就被推开,刘院长走了进来,看到床上的张政委,问道:“已经施完针了?”

“刚扎好,张政委已经睡着了。” 徐主任在旁边回答,又把陈墨的治疗方案递给刘院长,“这是小陈医生的方案,林主任也看过了,很专业。”

刘院长接过方案,没看,先看向林文涛:“老林,你觉得怎么样?”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林文涛语气肯定,“杨老当年总说小墨是中医界的好苗子,现在看来,一点都没夸张。他的‘透骨针’手法,已经炉火纯青了。”

陈墨站在旁边,心里满是疑惑 —— 林师叔和刘院长的对话,怎么听都像是在评价他的资历?难道有什么事?

果然,刘院长坐下后,看着陈墨,语气郑重:“小陈,杨老过世前,曾经推荐你进保健组,你有什么想法?”

“保健组?” 陈墨愣了一下 —— 保健组是负责国家重要人物健康的机构,里面都是中医界和西医界的泰斗,他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大夫,怎么会被推荐进去?

林文涛在旁边补充:“小墨,我是保健组的副组长,刘院长是组长。杨老过世前,特意跟我们提过你,说你不仅医术好,心性也稳,适合进保健组。”

陈墨低下头,心里快速思考起来 —— 上次政务院的陈主任也推荐过他,他拒绝了,因为怕被人说 “走后门”;可这次不一样,刘院长和林主任都是保健组的核心成员,还是中医界的权威,他们推荐,分量完全不同。进保健组不仅能接触到更多疑难病例,还能把师傅的中医理念推广出去,是难得的机会。

但他也有顾虑:“刘院长,林师叔,我年纪太轻,资历不够,进去会不会……”

“资历不是问题。” 刘院长打断他,“保健组看的是医术和责任心,你的医术,我们都看在眼里;你的责任心,从你对张政委的治疗上,也能看出来。有我和老林推荐,没人会质疑。”

林文涛也点头:“小墨,这是难得的机会,不仅能提升你的医术,还能为中医争口气。现在很多人觉得中医只能治慢性病,你进保健组,正好能让他们看看,中医在急症调理和长期保健上,都有独到之处。”

陈墨抬头,眼神坚定:“我愿意去!谢谢刘院长,谢谢林师叔!”

“好!” 刘院长笑了,“回头会有人去协和跟你们医院对接,你准备三张一寸免冠照片,再整理一份你的行医经历。虽然有我们推荐,但评审会还是要走个流程,你回去好好准备。”

“我会的!” 陈墨用力点头,心里既激动又忐忑 —— 进保健组,是对他医术的认可,也是更大的责任。

又聊了几句,陈墨看了看表,施针已经过去半个小时,起身说:“我去给张政委捻针,避免针效减弱。”

走进里间,张政委还在熟睡,呼吸平稳。陈墨轻轻捻转着每一根银针,动作轻柔,生怕吵醒他。周玉珍站在旁边,小声说:“小陈医生,刚才刘院长说的保健组,是不是很厉害?”

“是国家的重要机构,负责重要人物的健康。” 陈墨小声回答,“我也是刚被推荐进去,以后还要多学习。”

周玉珍眼里满是敬佩:“你这么年轻就这么厉害,老张没看错人。”

捻完针,陈墨回到外间,拿起纸笔,重新开了一副药方,递给杨医生:“杨医生,这是后续的调理方,黄芪 15 克、当归 10 克、丹参 12 克,晚饭后温服,连喝三天。药材要选上等的,煎药时用砂锅,文火慢煎四十分钟,别用铁锅,会影响药效。”

杨医生接过药方,认真记下:“我记住了,陈医生。那扎针呢?需要持续多久?”

“先扎七天,每天一次,七天后我再根据张政委的情况调整方案。” 陈墨回答,又叮嘱,“这七天里,让张政委多休息,别下床,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

“好的,我会跟周阿姨说清楚。” 杨医生点头,把药方收好。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陈墨走进里间,轻轻拔出张政委身上的银针,又给他把了脉 —— 脉象比施针前更有力,心脉的瘀滞也减轻了不少。“张政委还要睡一会,醒了以后让他喝碗小米粥,别吃太饱。” 他对周玉珍说。

“好,好,我记住了。” 周玉珍连连点头,又拿出一个布包,“小陈医生,这是我家自己种的红枣,你拿着,补气血。”

陈墨推辞不过,接过布包:“谢谢阿姨,您太客气了。明天早上我再来给张政委扎针。”

跟刘院长和林主任道别后,陈墨跟着兰明辉往楼下走。刚到一楼,林文涛追了上来:“小墨,等一下。”

“师叔,您还有事?” 陈墨停下脚步。

“总院的小食堂不错,我带你去吃点东西,顺便给你带两个菜,回去跟你媳妇一起吃。” 林文涛笑着说,不由分说拉着他往小食堂走。

小食堂的师傅认识林文涛,看到他来,赶紧迎上来:“林主任,今天想吃点啥?”

“给我这位小友炒个回锅肉,要肥瘦相间的,再整个麻婆豆腐,多放辣。” 林文涛吩咐道,又对陈墨说,“小食堂的回锅肉,用的是部队特供的猪肉,香得很,你尝尝。”

师傅动作很快,没多久就端上两盘菜 —— 回锅肉油亮亮的,肥瘦相间,裹着豆瓣酱的香味;麻婆豆腐冒着热气,红油裹着豆腐块,撒着葱花,看着就让人有食欲。林文涛让师傅装了两饭盒,又盛了两盒米饭,递给陈墨:“拿着,回去跟你媳妇一起吃,别凉了。”

“谢谢师叔,让您破费了。” 陈墨接过饭盒,心里暖暖的。

“跟我客气啥。” 林文涛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进了保健组,咱们见面的机会多着呢,有不懂的,随时问我。”

跟林文涛道别后,陈墨坐上车,心里满是激动 —— 进保健组的事定了,张政委的治疗也很顺利,还有师叔给的菜,丁秋楠肯定会高兴。

吉普车路过丁秋楠的钢厂时,陈墨让兰明辉停下车:“兰同志,我去给我媳妇送点东西,很快就回来。”

“好,我在这等您。” 兰明辉点头。

陈墨拎着饭盒,快步走进钢厂大门,门卫认识他,笑着打招呼:“陈医生,来找秋楠啊?她在卫生室呢。”

“谢谢师傅。” 陈墨点头,往卫生室走。

卫生室里,丁秋楠正在整理药品,看到陈墨进来,惊讶地站起来:“你怎么来了?今天不是去总院了吗?”

“刚治疗完,师叔给我带了菜,想着你还没吃午饭,就给你送过来。” 陈墨把饭盒放在桌上,打开 —— 回锅肉的香味瞬间飘满了屋子,丁秋楠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好香啊!” 丁秋楠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回锅肉放进嘴里,满足地眯起眼睛,“比食堂的好吃多了!这是在哪买的?”

“总院小食堂做的,我师叔给我带的。” 陈墨笑着说,又把保健组的事跟丁秋楠说了一遍。

“保健组?你要进保健组了?” 丁秋楠惊讶地看着他,眼里满是骄傲,“陈墨,你太厉害了!我就知道你最棒!”

“还得等评审会通过呢。” 陈墨摸了摸她的头,“快吃吧,菜要凉了。我跟兰同志约好了,还要回医院。”

丁秋楠点点头,快速吃了起来,又给陈墨夹了块豆腐:“你也吃,这个麻婆豆腐真好吃,辣得过瘾。”

两人边吃边聊,时间过得很快。陈墨看了看表,起身说:“我该走了,下午还要回医院整理行医经历。你晚上早点下班,我给你做你爱吃的葱油面。”

“好,你路上注意安全。” 丁秋楠送他到门口,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满是幸福 —— 她的丈夫,不仅对她好,还这么有本事,她真是太幸运了。

回到医院,陈墨先去梁主任办公室,把进保健组的事跟他说了一遍。梁主任高兴得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小墨,你给咱们中医科争光了!以后在保健组好好干,多推广中医,让更多人知道中医的厉害!”

“我会的,梁主任。” 陈墨点头,回到自己办公室,开始整理行医经历 —— 从跟着师傅学中医,到进协和医院,再到参与热电厂事故急救、总院会诊,每一件事都写得详细,还附上了病人的感谢信和医院的奖励证书。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把行医经历染成暖黄色。陈墨看着纸上的文字,心里满是感慨 —— 这一世,他不仅继承了师傅的医术,还得到了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辜负师傅的期望,不辜负刘院长和林师叔的信任,更不辜负丁秋楠的支持。

第二天早上,陈墨拿着整理好的行医经历和照片,去了保健组的办公地点。刘院长和林主任正在等着他,看到他的材料,满意地点点头:“准备得很充分,评审会定在下周,你好好准备,没问题的。”

陈墨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 —— 进保健组,是他中医之路的新起点,他相信,在那里,他能学到更多,也能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做更多的事。

回到医院,刚走进办公室,就看到许大茂站在门口,手里拿着药包:“陈墨哥,我来复查,你看看我这身子,是不是好多了?”

陈墨笑着点头,让他坐下把脉:“脉象比上次有力多了,看来你没偷懒,药按时吃了,也没同房吧?”

“没有!绝对没有!” 许大茂赶紧说,“我现在每天早睡早起,还跟着院里的大爷打太极,身子比以前舒服多了。”

陈墨满意地笑了:“很好,再给你开副药,巩固一下。以后也要注意,别再瞎折腾了。”

许大茂接过药方,连连道谢:“谢谢陈墨哥!我肯定听你的,好好跟晓娥过日子!”

看着许大茂的背影,又想起自己即将进入的保健组,陈墨心里满是踏实 —— 这一世,他不仅要做一名好医生,还要用自己的医术和真诚,帮助更多的人,守护好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中医的光芒,照亮更多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