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51章 厂门偶遇叙家常与入厂探妻购冬储

陈墨推着自行车站在钢厂门口的路边,没有急着离开 —— 此刻的路面被涌向厂区的工人占满,深蓝色的工装汇成洪流,自行车铃、说笑声交织在一起,逆着走不仅费劲,还容易撞到人。他靠在自行车后座上,掏出烟盒,抽出一根烟点燃,目光落在熙攘的人群上,又转头望向厂区深处。

大门内侧不远处的道路上方,挂着一条鲜红的横幅,上面用黄漆写着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的标语,字体遒劲有力,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格外醒目。陈墨忍不住摇了摇头 —— 这极具时代特色的口号,承载着一代人的热血与憧憬,虽然有些理想化,却透着一股蓬勃的朝气,让他心里也泛起一丝感慨。

他正低头抽着烟,耳边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小墨!你怎么在这儿?” 抬头一看,只见易忠海穿着深蓝色工装,手里拿着一个铁饭盒,正快步朝他走来。易忠海是院里的一大爷,也是钢厂的老工人,在机修车间干了二十多年,技术过硬,在厂里很受尊重。

“一大爷,您来上班啦!” 陈墨赶紧掐灭烟,笑着打招呼,“我刚才送秋楠来总厂上班,没想到厂里不让外人进,在门口被拦住了。这会儿路上人多,不好逆行,我在这儿等会儿,等人少了再走。”

易忠海走到他身边,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有些意外地说:“我还琢磨着要问你,秋楠之前在机修分厂上班,离家那么远,你打算怎么安排,没想到你不声不响就把人调到总厂了!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分厂调总厂,得层层审批,你有门路?”

陈墨赶紧摆手,不想让易忠海误会:“一大爷,您可别高看我,我哪有那本事。秋楠能调过来,纯粹是赶巧了 —— 总厂卫生室的王医生,她男人刚被调到机修分厂当车间主任,她不想两地分居,就主动申请调过去,卫生室正好缺人,秋楠才顶上的。” 他没提王建军帮忙找李主任的事,一来不想张扬,二来怕给姐夫添麻烦。

“哦!我记起来了!” 易忠海拍了下手,恍然大悟,“前阵子是听说卫生室要调人,说是王医生要去分厂陪丈夫。这么说,秋楠是接了王医生的岗?那挺好,总厂卫生室离家近,她上班也方便,不用天天挤公交跑那么远了。”

两人站在路边闲聊,易忠海又问起陈墨的工作:“你在协和医院上班,平时忙不忙?上次我老婆子感冒,吃了你开的药,两天就好了,比去医院打针还管用。”

“还行,不算太忙,就是出诊的时候多点。” 陈墨笑着说,“以后您或大妈有不舒服的,不用去医院跑一趟,直接跟我说,我给您开点药,省得折腾。”

正聊着,厂区的预备铃声突然响了 —— 这是上班的信号,再过五分钟,大门就要关闭,迟到的工人需要车间主任签字才能进入,不仅丢人,还要扣工资。路边还没进厂的工人瞬间慌了,纷纷加快脚步,有的甚至跑了起来,手里的饭盒 “叮叮当当” 响个不停。

陈墨在人群中看到了贾东旭和许大茂 —— 贾东旭背着一个工具包,跑得满头大汗;许大茂则一手拿着油条,一手推着自行车,嘴里还嚼着东西,看到陈墨,只能匆匆挥了挥手,算是打过招呼,就跟着人流往厂里冲。

“我也得进去了,再晚就迟到了!” 易忠海看了看表,跟陈墨道别,“晚上回院里,咱们再聊,我还想问问你调理身体的方子。” 说完,也快步走进了厂区。

陈墨看着路上的人渐渐少了,刚要骑上自行车,又听到有人喊他:“陈医生!陈墨陈医生!等一下!”

他停下动作,扭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正是钢厂后勤科的李保年主任 —— 上次丁秋楠调工作,王建军就是找的他帮忙。

“李主任,您早!” 陈墨赶紧打招呼,心里有点意外 —— 没想到会在这儿遇到他。

李主任从自行车上下来,推着车走到他身边,笑着问:“陈医生,你在厂门口干什么?是来办事的?”

“李主任,您别叫我陈医生,叫我小墨就行。” 陈墨有些不好意思,“我刚才送我爱人丁秋楠来上班,想进去看看她的工作环境,结果保卫科的同志说没有介绍信不让进,正准备回去呢。”

“嗨,这事儿啊!” 李主任摆了摆手,语气爽朗,“咱们厂规定严,外来人员确实需要介绍信,不过你是秋楠的爱人,又是帮过我的人,跟我进去就行,我跟保卫科打个招呼。”

陈墨心里一动 —— 他确实想看看丁秋楠在卫生室的情况,又怕给李主任添麻烦,犹豫着说:“这合适吗?会不会耽误您工作?”

“没事!我刚开完会,正好回办公室,顺路。” 李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跟我来,从侧门进,快!大门马上要关了。”

此时厂区的大门已经开始缓缓关闭,李主任带着陈墨走到旁边的侧门,跟保卫科的值班人员说了几句:“这是丁秋楠的爱人陈墨,来看看她,登记一下工作证就行,我担保。”

保卫科的人员认识李主任,也没多问,让陈墨拿出协和医院的工作证,登记了姓名、单位和来访事由,就放他们进去了。

“小墨,秋楠的卫生室在办公楼旁边,门口挂着‘厂卫生室’的牌子,很好找。” 李主任边走边说,“我办公室在办公楼二楼后勤科,你看完秋楠要是有空,过来坐会儿,咱们聊聊天。我还有个会,就不陪你了。”

“谢谢您,李主任!您去忙吧,不耽误您时间。” 陈墨连忙道谢,看着李主任匆匆走进办公楼,才推着自行车往卫生室的方向走。

厂区很大,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白杨树,叶子已经泛黄,偶尔有几片飘落下来。路上偶尔能看到穿着工装的工人匆匆走过,大多是去车间上班的,看到陈墨这个穿便装的外人,都忍不住好奇地看两眼,但也没人多问。

没走多久,陈墨就看到了办公楼旁边的小平房,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 “厂卫生室” 三个字,窗户上还贴着白色的窗纸,透着一股干净整洁的气息。他停好自行车,轻轻撩开门帘走了进去。

卫生室里很安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丁秋楠穿着白色的大褂,戴着白帽子,头发整齐地扎在帽子里,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纤细的手腕,正站在药柜前,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认真地清点药品数量,嘴里还小声念叨着:“阿司匹林十瓶,红药水五瓶,碘酒三瓶……”

听到门帘响动,丁秋楠回头一看,看到陈墨,眼睛瞬间亮了,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你怎么进来了?不是不让外人进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回去了。”

“我从墙上翻进来的。” 陈墨故意逗她,嘴角带着调侃的笑意。

丁秋楠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拿起手里的笔记本轻轻打了他一下:“别胡说!厂区这么严,怎么可能翻进来?快说实话,是不是找人帮忙了?”

“被你猜对了。” 陈墨笑着投降,“刚才在门口遇到李主任,他带我从侧门进来的,还登记了工作证呢。” 他走到药柜旁,看了看里面的药品,大多是常见的感冒药、消炎药和外伤用药,跟协和医院的中医科比起来,简单多了,但收拾得很整齐,药品分类摆放,标签清晰。

“怎么样?我这里还不错吧?” 丁秋楠拉着他的手,走到旁边的长椅上坐下,语气带着点骄傲,“昨天我刚来,就把药柜整理了一遍,刘医生还夸我细心呢。对了,刘医生是卫生室的老医生,今天家里有事请假了,就我一个人。”

“挺好的,比我想象中干净整洁。” 陈墨点了点头,又叮嘱道,“你刚来,跟同事处好关系,别太辛苦,要是有重活累活,等我来帮你做。厂里的工人大多是体力活,容易受伤,你处理外伤的时候注意点,别被感染了。”

“知道啦!我又不是小孩子。” 丁秋楠笑着说,从墙角拿起一个搪瓷杯,倒了杯温水递给他,“这是我的杯子,干净的,你喝点水,坐会儿。”

陈墨接过杯子,喝了一口,水温刚刚好。两人坐在长椅上,小声聊着天,丁秋楠说她昨天跟刘医生学习了厂里的医疗流程,比如工人看病需要先登记,轻伤在卫生室处理,重伤要送市医院;陈墨则跟她说家里的小黑今天又多吃了点饭,精神头更好了,等她晚上回去就能看到。

聊了大概十分钟,陈墨看了看表,觉得不能再耽误丁秋楠工作,起身说:“我该走了,你好好上班,别分心。我去李主任办公室打个招呼,然后就回去,下午下班我来接你。”

丁秋楠有些依依不舍,拉着他的手不愿松开。陈墨左右看了看,确定卫生室里没人,伸手抱了抱她,在她耳边小声说:“乖,晚上给你做好吃的,大盘鸡怎么样?”

丁秋楠被他突如其来的拥抱吓了一跳,脸颊瞬间红透,赶紧推开他,小声说:“快走吧!万一有人进来看到了,多不好意思。” 她推着陈墨往门口走,眼神里却满是不舍,“路上小心,下午早点来。”

陈墨笑着点头,撩开门帘走了出去,推着自行车往办公楼方向走。到了后勤科办公室,李主任正在看文件,看到他进来,赶紧放下手里的活,给他倒了杯茶:“小墨,坐!秋楠那边都安顿好了吧?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谢谢您,李主任,都安顿好了,她适应得挺好。” 陈墨接过茶杯,跟李主任闲聊了几句,聊到李主任之前说的 “身体不适”,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袋,里面装着五颗滋补丸,放到李主任面前,“李主任,这是上次跟您说的滋补丸,您拿回去试试,三天吃一颗,对改善睡眠、调理气血有帮助。”

李主任眼睛一亮,赶紧接过纸袋,又从抽屉里拿出五块钱递过去:“太谢谢你了,小墨!上次你给我的那两颗,我吃了感觉睡眠好多了,正想找你再要呢。这钱你收下,不能让你吃亏。”

“李主任,您太客气了。” 陈墨没有推辞,收下了钱,又叮嘱道,“这药的药材比较稀有,我手里也不多了,以后可能做不出来了,您省着点吃。要是身体有其他不适,还是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别光依赖这药。”

“我知道,我知道!” 李主任连连点头,“能有这几颗就够了,太感谢你了。以后你或秋楠在厂里有什么事,尽管找我,我一定帮忙。”

陈墨又坐了一会儿,怕耽误李主任工作,就起身告辞了。推着自行车走出厂区,他回头望了一眼钢厂的大门,想起早上看到的工人 —— 他们脸上带着纯朴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对生活的希望,虽然工作辛苦,但每个人都充满干劲。这个时代,确实是工人阶级最受尊重的时代,他们用双手建设国家,撑起了家庭,平凡却伟大。

骑上自行车,陈墨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到了供销社 —— 丁秋楠前两天领回了冬季储备白菜票,每人 30 斤,他们俩能买 60 斤,但陈墨觉得不够,又托王建军找粮食局的朋友多弄了几张票,凑够了 200 斤,足够吃整个冬天了。

供销社里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买白菜,大多是厂里的工人家属,手里拿着白菜票,说说笑笑地等着。陈墨排了大概二十分钟,才轮到他,跟售货员报了数量:“同志,要 200 斤白菜,用这些票。” 他掏出一沓绿色的白菜票,上面印着 “冬季储备专用” 的字样。

售货员点了点票,确认数量够,就让仓库的师傅帮忙装白菜。白菜都是刚从郊区运过来的,新鲜水灵,带着泥土的气息。陈墨找了个板爷,跟他商量:“大爷,帮我把白菜拉到四合院,再帮我放进地窖,一共八毛钱,行不行?”

板爷看白菜数量不少,又要放地窖,点了点头:“行!小伙子爽快,我帮你拉,保证放得好好的,不冻坏。”

板爷的三轮车很结实,200 斤白菜装上去,稳稳当当。陈墨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回到四合院时,正好遇到院里的张大妈,她看到这么多白菜,笑着说:“小墨,买这么多白菜啊!够吃一冬天了,还是你会过日子。”

“大妈您也买了?” 陈墨笑着回应,“冬天白菜耐存,多买点省得总跑供销社。”

板爷帮着把白菜搬进院子角落的地窖 —— 这是原房主留下的,深两米多,干燥通风,很适合存白菜。板爷手脚麻利,把白菜整齐地码在地窖里,还垫了一层干草,防止受潮,又叮嘱道:“小伙子,每隔半个月记得通风,把坏的白菜挑出来,不然会烂一片。”

“谢谢您,大爷!” 陈墨递给他八毛钱,又额外给了一根烟,“辛苦您了。”

板爷接过钱和烟,笑着走了。陈墨刚把地窖的盖子盖好,就听到院里传来陈琴的声音:“小墨!你在家没?”

他心里纳闷 —— 姐姐陈琴是街道办副主任,平时这个点应该在上班,怎么突然过来了?赶紧走到院门口,只见陈琴推着自行车,车后座上绑着一个布包,正站在门口张望。

“姐,你怎么来了?今天不上班吗?” 陈墨赶紧迎上去,帮她把自行车推进来。

陈琴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今天街道办没什么事,提前下班了。我给你和秋楠带了点棉花,还有几块布,冬天快到了,给你们做件棉袄,省得冻着。对了,你姐夫让我问你,婚礼的日子定了没?他好提前跟单位请假,帮你忙活。”

陈墨心里一暖 —— 姐姐和姐夫总是这么关心他,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接过布包,里面装着雪白的棉花,还有两块深蓝色的卡其布,都是做棉袄的好料子。“姐,谢谢您!棉花和布您留着自己用,我跟秋楠已经买了布,她自己会做棉袄。婚礼定在下个月中旬,到时候肯定麻烦您和姐夫。”

“跟姐客气什么!” 陈琴拍了拍他的肩膀,“走,进屋说,我还想看看秋楠呢,她第一天上班,适应得怎么样?”

陈墨笑着点头,领着陈琴往屋里走。小黑听到动静,摇着尾巴跑过来,围着陈琴的脚边转圈圈,陈琴看到小黑,惊喜地说:“这是哪来的小狗?真可爱!你们养的?”

“捡的,前两天在路边捡的,叫小黑,已经好多了。” 陈墨说着,把小黑抱起来,“姐,你坐,我给你倒杯水,秋楠下午下班就回来,到时候让她跟您聊。”

陈琴坐在沙发上,看着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沙发上还放着丁秋楠没做完的棉套,心里满是欣慰:“小墨,你现在过得挺好,姐也就放心了。秋楠是个好姑娘,你要好好对她,别让她受委屈。”

“我知道,姐,我会的。” 陈墨递过水杯,心里满是温暖 —— 有家人的关心,有爱人的陪伴,还有小黑的陪伴,这样的日子,就是他最想要的幸福。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里,照亮了桌上的棉花和布,小黑趴在陈琴的脚边,安静地睡着,陈琴和陈墨坐在沙发上,聊着婚礼的筹备和家里的琐事,温馨的气息在屋里弥漫。陈墨知道,有这么多爱他的人在身边,他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而他会用一辈子的时间,守护这份幸福,让每一个关心他的人都放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