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110章 初一拜年趣,医者仁心忙

王家媛听到爸爸王建军的话,小脑袋立马扭过去,亮晶晶的眼睛盯着他:“爸爸,你真的没钱吗?可是你昨天还给我买了糖葫芦呢!”

王建军憋着笑,故意板起脸:“那是昨天的钱,今天的钱都交给你妈妈了。你看,我口袋比脸还干净。” 他说着,还把两个口袋翻出来给孩子们看,果然空空如也。

王家媛和王家栋对视一眼,又齐刷刷地转头看向陈琴,眼神里满是期待。陈琴正在收拾茶几上的糖纸,被两个孩子看得有些无奈:“你们跟舅舅要红包,看我干嘛?我可没准备。”

她话音刚落,屋里就传来丁秋楠的声音:“我这儿有红包!谁给我拜年,我就给谁!” 众人抬头看去,只见丁秋楠手里拿着两个红纸包,正笑着从卧室走出来,身上还穿着厚厚的棉睡衣,头发用发绳松松地挽着,看起来温柔又亲和。

“舅妈!” 王家媛和王家栋眼睛一亮,撒腿就往丁秋楠身边跑,清脆的 “舅妈新年好” 喊得比平时甜了不止三分。丁秋楠笑着把红包递给他们,摸着王家媛的头说:“家媛真乖,新的一年要好好学习,也要照顾好弟弟。” 又对王家栋说:“家栋是大孩子了,要多让着妹妹,知道吗?”

“知道啦!” 两个孩子齐声应道,迫不及待地打开红包 —— 里面竟然包着十块钱!王家媛高兴得跳起来,拉着王家栋的手说:“哥哥,我们有十块钱啦!可以买好多水果糖!”

陈墨站在旁边,无奈地摇摇头 —— 这两个小家伙,真是记吃不记打。去年的红包最后还不是被陈琴收走,一分钱都没落到他们手里,今年照样跑得比谁都快。

陈琴看丁秋楠也起来了,便对她说:“秋楠,你坐着歇会儿,我去厨房下饺子。” 丁秋楠连忙摆手:“琴姐,我帮你吧,反正我也没事。” 说着,就跟着陈琴进了厨房,帮着洗盘子、摆碗筷。

厨房里传来水流声和两人的聊天声,陈墨趁机招了招手,把王家媛和王家栋叫到跟前。他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叠一毛的纸币,数了十张递给王家媛,又数了十张递给王家栋,压低声音说:“赶紧把钱装好,别让你妈妈看见。”

王家媛捏着手里的纸币,疑惑地抬头:“舅舅,你不是说没钱了吗?”

陈墨回头瞟了一眼厨房,确认两人没注意这边,才摸了摸王家媛的头发,小声说:“傻丫头,我当着你妈妈的面给你们钱,这钱还能到你们口袋里?忘了去年的压岁钱最后去哪了?都被你妈妈收起来‘替你们保管’了,你们见着一分了吗?”

王家栋恍然大悟,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对啊!去年我还以为妈妈会还给我,结果到现在都没见着。” 他赶紧把钱叠好,塞进棉袄内袋里,还特意按了按,生怕掉出来。

陈墨又叮嘱:“家栋,你是哥哥,回头带着妹妹去街口的小卖部买点好吃的,别让你妈妈知道。要是被发现了,可别说是我给的。”

“知道啦舅舅!” 两个孩子用力点头,小心翼翼地把钱藏好,眼珠还滴溜溜地转,时不时瞟一眼厨房的方向,那紧张又兴奋的样子,把陈墨逗得直乐。

王建军站在旁边,看着这祖孙(舅甥)三人的小动作,也不拆穿,只是笑着摆手:“你们的事我不管,也不会跟你妈妈说。不过要是你们自己藏不好被发现了,我可救不了你们。”

王家媛立刻跑到王建军身边,拉着他的衣角撒娇:“爸爸最好了!我们肯定能藏好!”

没过多久,厨房里就飘出饺子的香味。陈琴端着一大盘饺子出来,笑着说:“饺子好啦!都过来吃,里面有带硬币的,谁吃到谁来年有福气。”

众人围坐在桌旁,热气腾腾的饺子驱散了冬日的寒意。丁秋楠刚吃了两个,就咬到一个硬东西 —— 吐出来一看,是一枚五分的硬币!陈墨眼睛一亮,笑着说:“看来我们家秋楠来年最有福气!”

王家媛急得直跺脚,大口大口地吃饺子,终于也咬到一枚硬币,举着硬币欢呼:“我也吃到了!我也有福气!”

一顿饺子吃得热热闹闹,吃完后,陈琴一家就准备回去了 —— 王建军要带着家人去给几位老领导拜年,这是每年初一的惯例。陈墨把他们送到胡同口,叮嘱道:“姐夫,路上慢点,拜年的时候少喝点酒。”

“知道了,你放心吧。” 王建军笑着点头,又对丁秋楠说,“秋楠,你怀着孕,别累着,有什么事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送走陈琴一家,陈墨牵着丁秋楠的手,带着小黑出门溜达。初一的大街上格外冷清,平时人山人海的百货大楼关着门,门口挂着 “春节放假三天” 的牌子;偶尔有几个顽皮的孩子,在路边放着小鞭炮,“噼里啪啦” 的声音此起彼伏,给冷清的街道添了几分年味。

丁秋楠一边走,一边从口袋里掏出瓜子仁,慢悠悠地放进嘴里 —— 这些都是陈墨早上剥好的,他知道丁秋楠怀孕后容易饿,就每天剥好瓜子仁、花生仁,让她装在口袋里,饿了就能吃。

“墨哥,我感觉我好像胖了。” 丁秋楠摸了摸自己的脸,带着几分 “幸福的烦恼”,“才怀孕没多久,就吃了这么多好东西,再这样下去,我会不会变成大胖子啊?”

陈墨笑着捏了捏她的脸,语气宠溺:“胖点才好,胖点说明宝宝健康。再说了,你胖了也好看,我喜欢。”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也不能吃太多,每天还是要适当活动活动,对宝宝好。”

丁秋楠点点头,又掏出一颗花生仁塞进嘴里:“知道啦,我听你的。对了,昨天琴姐说,等开春了要给我织件毛衣,说孕妇穿毛衣暖和。”

“琴姐有心了。” 陈墨笑着说,“到时候我给你买点好毛线,让琴姐织件厚点的,冬天穿正好。”

两人慢慢走着,小黑跟在旁边,时不时嗅嗅路边的积雪,偶尔追着飘落的树叶跑两步,画面温馨又宁静。转了将近一个小时,丁秋楠说有点累,两人就往家走。

回到家,没什么事做,两人就一起钻进书房 —— 丁秋楠继续认中草药,陈墨则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第三本笔记。这本笔记他打算写消化系统疾病的调理方法,比如胃炎、肠炎、消化不良等,都是常见病症,写出来能帮到更多人。

书房里很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 “沙沙” 声和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丁秋楠坐在百眼橱前,拿着一本《中草药全解》,对照着药斗里的药材,小声念着:“白术,性温,味甘苦,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陈墨偶尔抬头,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踏实。

突然,客厅里的电话铃声响了,打破了书房的宁静。陈墨和丁秋楠同时抬头,眼神里闪过一丝不安 —— 这个电话自从安装好,就鲜少有人打过来,除了陈琴和王建军,几乎没人知道号码。

“不会出什么事吧?” 陈墨心里咯噔一下,连忙站起来,快步走到客厅接起电话。丁秋楠也跟着走出来,站在书房门口,紧张地看着他。

“喂,是小陈吗?” 电话那头传来王建军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陈墨悬着的心稍稍放下:“姐夫,是我,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是这样,我领导的儿子突然不舒服,上吐下泻的,家里人都急坏了,想请你过来看看。” 王建军的声音很着急,“你看方便吗?越快越好。”

陈墨彻底松了口气 —— 只要不是自家人出事,就不算大事。但他又有些头疼:大年初一的,姐夫竟然给他揽了个活。可他也知道,王建军不是万不得已,不会在这个时候麻烦他。

“行,姐夫,我现在就过去。” 陈墨爽快地答应,“你把地址告诉我,我骑自行车过去。”

王建军报了地址 —— 是区机关家属院,离陈墨家不算远,骑车也就十分钟的路程。挂了电话,陈墨回头就看到丁秋楠担忧的眼神,连忙笑着说:“没事,是姐夫的领导家孩子不舒服,让我过去看看。”

丁秋楠这才放下心来,走到他身边,帮他整理棉袄的领口:“现在就去吗?路上慢点,别着急。”

“嗯,现在就去,早点看完早点回来。” 陈墨拿起挂在衣架上的棉袄,套在身上,又拿起挎包 —— 里面装着他的诊脉包,还有常用的几根银针,“你要是饿了,就自己下点饺子吃,不用等我。”

“知道了,你放心去吧。” 丁秋楠帮他把挎包背好,又叮嘱,“看完病赶紧回来,外面冷,别冻着。”

陈墨点点头,没让丁秋楠送他出门 —— 屋里暖和,丁秋楠穿得少,出去容易感冒。他轻轻抱了抱丁秋楠,转身开门走了。

不到十分钟,陈墨就骑车到了区机关家属院。远远地,他就看见陈琴和王建军站在大门口等他 —— 陈琴脸色不太好,皱着眉头,王建军则在旁边陪着笑脸,时不时说两句什么,看起来像是在哄陈琴。

“姐,姐夫。” 陈墨停下车,笑着打招呼。陈琴立刻迎上来,语气带着几分不满:“小楚,你说你姐夫,大年初一的,把你叫过来给人看病,这叫什么事!有什么病不能过完年再看,又不是急症!”

王建军赶紧拉了拉陈琴的胳膊,小声说:“媳妇,小声点,那是我的领导,也是你的领导,人家孩子确实不舒服,总不能不管吧?”

陈墨知道,陈琴是心疼他,怕他大年初一还要辛苦。他笑着摆摆手:“姐,没事,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见外。姐夫平时帮了我不少忙,现在他有难处,我肯定要帮忙。再说了,我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本分,跟是不是初一没关系。”

他又看向王建军:“姐夫,病人具体什么情况?你跟我说说,我心里有个底。”

王建军松了口气,连忙说:“是张局长的儿子,今年八岁,早上吃完饺子就开始上吐下泻,现在脸色都白了,张局长和张夫人都急坏了。我本来想让他们送医院,可张局长说医院初一没什么好医生,非要让我请你过来看看。”

陈琴站在旁边,听着弟弟的话,脸色渐渐缓和下来。她看着陈墨,眼神里满是欣慰 —— 这是她从小疼到大的弟弟,如今不仅成了医生,还这么有担当,她怎么能不骄傲?

恍惚间,陈琴想起了小时候的事。那时候他们住在南泥湾,条件艰苦,父母工作忙,经常不在家,都是她带着陈墨。有一次她得了重感冒,躺在床上发烧,难受得直哭。六岁的陈墨跑过来,小手笨拙地给她擦眼泪,一边哭一边说:“姐姐,我以后要当医生,让你再也不生病,再也不难受。”

那时候她只当是孩子的戏言,没想到陈墨真的记了十几年。后来陈墨考上协和医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她抱着王建军哭了好久 —— 她的弟弟,真的实现了小时候的诺言。

“姐,你怎么了?” 陈墨注意到陈琴的眼神有些恍惚,关切地问。

陈琴回过神,擦了擦眼角,笑着说:“没事,就是想起你小时候的事了。走吧,咱们赶紧进去,别让张局长他们等急了。” 她往旁边走了两步,给陈墨和王建军让开路,眼神里满是温柔。

王建军松了口气,连忙领着陈墨往家属院里面走,一边走一边说:“张局长家在三号楼,离门口不远。小陈,等会儿你要是需要什么药材,跟我说,我让人去买。”

陈墨点点头:“不用,我挎包里有银针和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先看看情况再说。要是情况严重,还是要送医院。”

三人快步走到三号楼楼下,刚上楼,就听见屋里传来孩子的哭声和女人的安抚声。张局长打开门,看到陈墨,连忙说:“陈医生,你可来了!快进来,孩子快难受死了!”

陈墨跟着走进屋,只见一个小男孩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眉头皱着,时不时还干呕一下。张夫人坐在床边,眼圈通红,正在给孩子擦脸。

“陈医生,你快看看我儿子,这到底是怎么了?” 张夫人急切地说。

陈墨走到床边,先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拿出脉枕,给孩子把了把脉,轻声问:“孩子早上吃了什么?有没有着凉?”

张局长连忙说:“早上吃了饺子,还喝了点凉牛奶,是不是吃坏肚子了?”

陈墨点点头,又看了看孩子的舌苔,说道:“应该是急性肠胃炎,吃了生冷的东西,又受了点凉,导致脾胃失调。问题不大,我先给他扎几针,再开点药,很快就能好。”

他从挎包里拿出银针,消毒后,在孩子的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轻轻扎下。孩子一开始还哭,后来渐渐安静下来,脸色也好看了些。张夫人松了口气,连忙说:“谢谢陈医生,真是太麻烦你了。”

陈墨笑了笑:“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等会儿我给你写个药方,让孩子吃两天药,注意别再吃生冷的东西,多喝温水,很快就能恢复。”

看着陈墨熟练地扎针、写药方,王建军和陈琴站在旁边,脸上满是骄傲 —— 这就是他们的弟弟(小舅子),不仅医术好,还这么有责任心。陈琴心里的那点不满,早就烟消云散了 —— 她的弟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更多人的健康,这比什么都重要。

等陈墨忙完,走出张局长家时,已经快中午了。阳光透过家属院的树枝,洒在地上,暖洋洋的。王建军拍了拍陈墨的肩膀:“小陈,真是谢谢你了。张局长刚才还说,要好好谢谢你呢。”

“不用谢,都是应该的。” 陈墨笑着说,“姐夫,我先回去了,秋楠还在家等着呢。”

“好,你路上慢点。” 王建军点点头,又对陈琴说,“你陪小楚走一段,我跟张局长再聊两句。”

陈琴和陈墨并肩走在家属院的小路上,阳光照在两人身上,格外温暖。陈琴突然说:“小楚,你小时候说要当医生,现在真的做到了。姐姐为你骄傲。”

陈墨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姐,我还记得你那时候说,要当老师,后来你虽然没当老师,却成了街道办主任,帮了那么多街坊邻居,我也为你骄傲。”

姐弟俩相视一笑,小时候的记忆涌上心头,那些艰苦却温暖的日子,成了两人心中最珍贵的宝藏。走到家属院门口,陈墨停下脚步:“姐,你回去吧,我自己骑车回去就行。”

“好,路上小心。” 陈琴点点头,看着陈墨骑车远去的背影,心里满是踏实 —— 她的弟弟,已经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男人,而他们的家,也会越来越幸福。

陈墨骑着车,心里满是轻松。虽然大年初一要出诊,但能帮到别人,他也觉得很开心。他想起家里的丁秋楠,想起她等着自己回去吃午饭,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 有爱的人在等,有值得奋斗的事业,这样的初一,虽然忙碌,却格外有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