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102章 夜谈生计计,共赴医途约

秋夜的风带着几分凉意,卷起路边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陈墨和丁秋楠脚边。两人沿着街道慢慢走,路灯昏黄的光线将影子拉得忽长忽短,远处传来公交车的报站声,偶尔有自行车 “叮铃” 的铃声掠过,四九城的夜晚,安静中透着几分烟火气。

丁秋楠挽着陈墨的胳膊,手指无意识地攥着他的袖口,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轻声开口:“墨哥,刚才做饭的时候,我妈跟我说,香河那边有个远房亲戚,前两天特意跑家里来借粮。说他们村里今年收成不好,家里连玉米面都快见底了,大人孩子都快断顿了。”

她的声音带着几分沉重,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我妈心软,把家里省下来的二十斤玉米面都给了他,还塞了两块红薯干。你说,农村的日子怎么就这么苦呢?”

陈墨脚步顿了顿,心里也泛起一阵酸涩。他重生前经历过这段灾荒年月,知道农村的艰难 —— 地里收成少,公粮却不能少,家家户户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有的甚至要靠挖野菜、啃树皮充饥。可这些话他不能跟丁秋楠明说,只能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语气放缓:“是啊,农村条件差,靠天吃饭,一旦遇上灾年,日子就难了。这也是为啥那么多人想进城,最起码城里人有供应粮,饿不着肚子。”

“那这灾荒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啊?” 丁秋楠抬头看着他,眼里满是担忧。她在厂里上班,虽然工资不高,但每月有固定的粮票、布票,日子还算安稳,可一想到农村亲戚的处境,心里就不是滋味。

陈墨知道,再过一年,灾荒就能缓解,可他没法跟丁秋楠解释 “未卜先知” 的事。他只能望着远处的星空,轻声说道:“快了,应该快了。老辈人都说,‘瑞雪兆丰年’,只要今年冬天能好好下几场雪,冻死地里的害虫,明年庄稼肯定能丰收。到时候,农村的日子就能好过些了。”

这话虽然是安慰,却也符合实际。丁秋楠听了,眉头舒展了些,点了点头:“希望吧,不然那些孩子太可怜了。”

陈墨不想再让她沉浸在这种沉重的情绪里,便故意转移话题:“对了,跟你说个医院的趣事。前几天梁主任给一个大爷调理高血压,那大爷平时爱喝两口,调理期间不让喝酒,他偷偷藏了半瓶二锅头,结果被老伴发现了,直接拎着酒瓶追到医院,把梁主任都逗笑了。”

丁秋楠果然被逗乐了,忍不住笑出声:“还有这种事?那大爷也太可爱了。” 她顿了顿,又想起什么似的,压低声音说:“我们妇联那边也有好玩的事,张大姨说,她们小区有个大叔,为了让媳妇同意他养鸽子,天天给媳妇捶背做饭,最后媳妇不仅同意了,还帮他搭了鸽笼呢。”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气氛渐渐轻松起来。走到街角时,陈墨无意间瞥见路边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济世堂中药房”,昏黄的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隐约能看到柜台后摆放的药柜。他突然想起前几天梁明远跟他说的事,脚步停了下来。

“秋楠,有个事跟你商量一下。” 陈墨看着她,语气认真,“医院最近有个机会,可能能让你进医院工作,你愿意来吗?”

丁秋楠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睁大眼睛看着他:“墨哥,你说什么?进医院?我能去医院做什么啊?我又不是医生。” 她现在在纺织厂的妇联工作,每天处理的都是职工家庭矛盾、妇女权益保障的事,跟医院完全不搭边。

“你先别急,听我慢慢说。” 陈墨拉着她走到路边的台阶上坐下,“前段时间不是有文件下来,说今年要派一部分干部职工去支援农村建设吗?你们厂里应该也有通知吧?”

丁秋楠点点头,脸上露出几分担忧:“有,公告栏都贴出来了,我们厂有三十个名额呢。现在厂里的人都人心惶惶的,谁也不想去农村,条件太苦了。”

“我们医院也有十个名额,主要是派去基层卫生院支援。” 陈墨继续说道,“既然有人走,医院就得补人进来。梁主任跟我说,明年开春以后,中医科和中药房都要招人,不过得通过评审才能进来。”

他看着丁秋楠,耐心解释:“中医科的评审要求太高,需要懂辨证论治,还要有临床经验,时间太紧,你想进去肯定不行。但中药房不一样,主要是认药、抓药,懂一些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就行,我觉得你可以试试。”

丁秋楠一听,心里有点不服气,噘着嘴说:“你怎么就知道我过不了中医科的评审?我去年在厂里的卫生所进修,结业评审也是优秀呢,平时我也跟着你看中医的书,怎么就不行了?”

陈墨看着她较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子:“傻姑娘,我不是看不起你,是这次评审真的不一般。中医科招的是能独立坐诊的医生,需要会号脉、开方,你虽然学了点,但跟专业的比还差不少。再说了,中药房也挺好的,离我近,我还能多照顾你。”

丁秋楠知道陈墨不会骗她,心里的不服气渐渐消散,转而有些犹豫:“可是我对中草药一点都不懂啊,连当归和黄芪都分不清,怎么去中药房上班?”

“这不是有我吗?” 陈墨拍了拍胸口,语气自信,“我大学学的就是中药学,别说半年,三个月我就能让你认全常用的中草药,掌握抓药的流程。再说了,中药房的工作相对稳定,比在厂里安全多了。”

他没说的是,再过几年,纺织厂会进入半停工状态,每天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上班,而且容易受到大环境影响。而医院不一样,不管什么时候,人都需要看病吃药,医院总能正常运转,丁秋楠在医院,他也能更放心。

但他不想替丁秋楠做决定,而是尊重她的想法:“当然,这只是个机会,你要是不想来医院,还想在厂里工作,我也支持你。”

丁秋楠低头沉默了片刻,心里快速盘算着。她想起每天跟陈墨一起上班、一起下班的场景,想起不用再担心被派去农村的焦虑,心里渐渐有了答案。几分钟后,她抬起头,眼里闪着光:“墨哥,我想试试!你回去就教我中药学吧,我肯定能学好!”

陈墨看着她坚定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好,回去我就把我以前学中草药的书给你找出来。不过你别急,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咱们一步一步来。”

丁秋楠却急了,拉着他的手就往家的方向走:“不行,我现在就想看书!早点学就能早点通过评审,早点跟你一起去医院上班。” 她越想越开心,脚步都快了不少。

陈墨哭笑不得,只好跟着她走:“傻姑娘,不差这一会儿,明天再学也不迟。” 可丁秋楠根本不听,一路催着他快走,那急切的样子,让陈墨想起刚认识她时,她为了学好纺织技术,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去车间练习的模样。

回到家,陈墨直接去了书房,从书架最上层拿出一本厚厚的书,封面已经有些泛黄,上面写着 “中草药全解” 四个大字。“这是我师父传给我的,里面收录了两千多味中草药,每一味都有详细的说明,还有配图,你看这个,是当归,能补血活血;这个是黄芪,能补气固表……” 他翻开书,指着上面的图片给丁秋楠讲解。

丁秋楠凑过去,认真地看着,手指轻轻划过书页上的文字:“这么多啊,都要记住吗?”

“不用全部记住,常用的两百多味药记住就行。” 陈墨笑着说,“对了,我前段时间在信托商店买了一组百眼橱,花梨木做的,专门用来放中草药。本来是想着收藏,现在正好给你用来认药。”

他领着丁秋楠走进书房,只见靠墙摆着三个高大的药柜,每个药柜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小抽屉,抽屉上贴着红色的标签,上面写着药名的位置还空着。“明天我去中药房买点常用的中草药,比如当归、黄芪、党参、甘草这些,放在抽屉里,你每天对着实物认,比光看书记得快。”

丁秋楠看着药柜,眼里满是期待:“太好了!这样我肯定能很快记住。” 她拿着《中草药全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就看了起来,时不时拿出纸笔,把常用药的性味、功效记在本子上。

陈墨没有打扰她,转身去了厨房。刚才做饭剩下的碗筷还没洗,菜板上还有残留的菜叶。他系上围裙,打开水龙头,慢慢清洗起来。洗完碗筷,又把厨房的台面擦干净,地板拖了一遍。收拾完厨房,他泡了两杯菊花茶,端了一杯给丁秋楠:“喝点茶,别累着眼睛。”

丁秋楠接过茶杯,抿了一口,眼睛还盯着书:“没事,我再看会儿。你看这个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是不是夏天用得多?”

“对,夏天容易上火,金银花泡茶喝最好。” 陈墨坐在她旁边,耐心地给她讲解,“不过金银花性凉,脾胃虚寒的人不能多喝。”

丁秋楠点点头,赶紧在本子上记下来:“我知道了,以后记药的时候,还要记住注意事项。”

陈墨笑了笑,起身去了书房。他的书桌上放着一个笔记本,已经快写满了。这个笔记本里,他记录的都是常见病症的调理方法,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呕吐等,还按照性别、年龄段做了细分 —— 比如儿童感冒多是风寒入体,要用温和的药方;老年人感冒则要兼顾补气,避免体虚。

他拿起笔,继续往下写:“成人女性感冒(20-40 岁):症状轻时,用生姜、红糖、葱白煮水喝;症状重时,加紫苏叶、荆芥,疏风散寒……” 他写得很仔细,每一个药方都标注了剂量、用法,还有注意事项。

其实他也不知道这些记录有没有用,但他总想着多做点什么。等这个笔记本写完,他打算交给梁明远,看看能不能用于中医科的日常教学。哪怕只有一个年轻医生能从中学到东西,也算是他为中医事业做的一点贡献。

不知不觉间,外面的天已经完全黑了。陈墨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走出书房。客厅的灯已经打开了,是他特意换的六十瓦大灯泡,比以前亮了不少。丁秋楠还坐在沙发上看书,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眉头微微皱着,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黄芪,补气固表,利水消肿……”

陈墨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他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看得太晚了,明天再学。先去洗漱,早点休息。”

丁秋楠这才抬起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惊讶地说:“都八点多了?我还以为才六点呢。” 她合上书,伸了个懒腰,揉了揉眼睛,“确实有点累了,不过今天记住了十几种药,还不错。”

“已经很棒了。” 陈墨笑着说,“慢慢来,不用急。” 他帮丁秋楠把书和笔记本收好,又倒了盆热水,让她泡泡脚解解乏。

丁秋楠坐在炕边泡脚,陈墨坐在旁边,帮她揉着小腿。“墨哥,你说我明年能通过评审吗?” 她还是有些担心。

“肯定能。” 陈墨语气坚定,“有我教你,再加上你的努力,一定没问题。到时候你在中药房抓药,我在中医科坐诊,咱们每天一起上班,一起回家,多好。”

丁秋楠点点头,脸上露出憧憬的笑容:“嗯!我一定好好学,早点跟你一起去医院上班。”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温暖而宁静。陈墨看着丁秋楠的笑脸,心里暗暗想着:不管未来有什么风雨,他都会陪着她,一起把日子过好,一起实现她的梦想。而这本《中草药全解》,不仅是丁秋楠的学习工具,更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是两人携手同行的见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